•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的表征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人类经验、思想、智慧赖以存在的形式

    知识的类型

    •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 感性知识: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语概括。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
      • 理性知识: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 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
      • 具体知识:一些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知识,如有关日期、地点、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反映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常以感觉、知觉、表象等直观形式存在,标示着较低的概括水平
      • 抽象知识:是指一些普遍的、抽象的概念或命题,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常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存在,标示着较高的概括水平
    • 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安德森)
      •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知识的表征存储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表象和图式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 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
      • 命题和命题网络
        • 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
        • 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的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
        • 知识的理解越深,所形成的联系就越多,命题网络就越复杂
      • 图式
        • 图式是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模块
        •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将相互联系的概念、命题和表象组织起来而形成的有组织的认知单元
    • 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
      • 产生式: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
      • 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表征复杂技能的完成过程

    知识学习的含义及种类
    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聚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

    • 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
      • 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
      • 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其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重要)
      •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把低的新东西归纳到高的旧知识里面去。**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 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 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 上位学习(包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把高的新的知识归纳到低的旧的知识中
      • 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
    知识学习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从教学实际过程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 知识的理解:学习者了解传递知识的语言文字符号的含义,并使其在头脑中唤起相应认知内容的过程。知识的理解一般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完成的
      • 知识理解的标志:
        •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 能根据理解知识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
      • 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 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
      •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 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 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
          • 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 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
          • 奥苏贝尔分析了认知结构的不同特征对知识理解及其保持的影响
          • 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来的观念
          •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 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
        • 学习材料的内容
    • 知识的巩固
      • 知识巩固的作用
        • 知识的巩固是知识积累的前提
        • 知识的巩固与理解相互依存
        • 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
      • 知识巩固的途径
        • 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
        • 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 合理地组织复习
        • 防止遗忘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复习。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复习应注意:
          • 复习要及时
          • 复习要合理(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参与)
          • 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 知识的应用
      • 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
        • 审题
        • 联想有关知识
        • 课题类化并作出解题判断
        • 验证
      • 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
        • 课题的性质(客观因素)
        •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的水平(主观原因)
        • 学生提取信息的策略(主观原因)
        •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观原因)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技能的过程

    • 陈述性阶段:行为程序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被学生学习,其过程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相同
    • 转化阶段:练习使用某种规侧,使规侧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 自动化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 相关阅读:
    Spring启动流程
    Word不计算封面、目录页数将正文页码修改为第几页共几页的格式
    AtomicLong与LongAdder(上)
    Docker 四种制作镜像方式
    智慧环保-污水处理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MySQL 更新表的记录
    【GitLab私有仓库】在Linux上用Gitlab搭建自己的私有库并配置cpolar内网穿透
    电商商城管理系统
    SAP UI5 应用中的 sap.ui.require.toUrl 使用场景
    【深度学习】实验05 构造神经网络示例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37431461/article/details/12668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