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ing】AOP实现原理


    注册AOP代理创建器

    在平时开发过程中,如果想开启AOP,一般会使用@EnableAspectJAutoProxy注解,这样在启动时,它会向Spring容器注册一个代理创建器用于创建代理对象,AOP使用的是AnnotationAwareAspectJAutoProxyCreator,它实现了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从名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Bean后置处理器BeanPostProcessor,BeanPostProcessor是Spring提供的一个扩展点,里面提供了两个方法,分别为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初始化之前)和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初始化之后),可以在Bean初始化前后,进行一些操作(比如为Bean设置属性值)。

    关于后置处理器的使用可参考:【Spring】BeanPostProcessor后置处理器

    • Advisor:对切面的封装,使用了@AspectJ注解的类会被Spring封装成Advisor。

    AOP的实现主要在代理创建器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中:

    •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在bean初始化之后执行的方法,这时候bean已经实例化完毕,这里会调用wrapIfNecessary方法判断是否有必要为该Bean生成AOP代理对象,如果不需要创建AOP代理对象直接返回即可,反之会获取Advisors,然后创建AOP的代理对象,替换掉原来生成的Bean
    // AnnotationAwareAspectJAutoProxyCreator的父类AbstractAutoProxyCreator中实现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AutoProxyCreator extends ProxyProcessorSupport
            implements 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BeanFactoryAware {
    
        /**
         * 在bean初始化之后执行的方法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Nullable 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
            if (bean != null) {
                // 构建缓存Key
                Object cacheKey = getCacheKey(bean.getClass(), beanName);
                if (this.earlyProxyReferences.remove(cacheKey) != bean) {
                    // 是否有必要创建AOP代理对象
                    return wrapIfNecessary(bean, beanName, cacheKey);
                }
            }
            return bea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AOP代理条件判断

    Spring需要知道有哪些类需要进行AOP代理、哪些需要跳过AOP代理,比如我们使用@Aspect标注的切面类,只是一个普通Bean,不需要进行AOP代理,而我们的目标类,就需要进行代理,所以这一步会进行判断。

    处于以下情况之一是不需要进行AOP代理的,会跳过:

    1. 如果是Advice、Pointcut、Advisor、AopInfrastructureBean类本身及其子类则跳过创建,这些是Spring的基础类,不需要进行AOP代理;
    2. 如果有Aspect注解且不是通过Ajc编译的类,这个就是用@Aspect标注的切面类,也不需要AOP进行代理;
    3. 这个判断条件的作用同上,只不过个判断主要用于在XML中通过 aop:aspect标签形式来配置切面的情况,Spring会生成一个对应的AspectJPointcutAdvisor,切面本身对应的那个Java类是不需要进代理的,所以添加了一个判断,跳过切面本身对应的那个Java类,在使用注解和使用aop:aspect标签时实现不一样,所以这里又加了一个条件判断;

    获取Advisor

    对于上述情况的bean会跳过,剩下的Bean需要先获取所有的Advisors,从中找出适用于当前Bean的Advisor,如果查找到表示当前Bean需要进行AOP代理,依旧返回原来的Bean对象即可。

    Spring会把使用了@AspectJ注解定义的切面包装成Advisor,判断是否有与当前bean匹配的Advisor,判断方式如下:

    1. 根据切点Pointcut的getClassFilter方法对类进行匹配,判断当前Bean的class是否匹配;

    2. 根据切点Pointcut获取MethodMatcher方法匹配器,通过MethodMatcher对当前Bean中的每一个方法进行匹配,也就是使用配置的切点表达式对方法进行匹配;

    经过这一步处理,如果匹配到了该Bean的Advisor,说明当前Bean需要进行AOP代理,会返回适用于当前Bean的Advisor集合,接下来会为该Bean创建AOP代理对象。

    创建AOP代理对象

    创建代理对象

    前置知识:JDK动态代理,可参考 【Java】JDK动态代理实现原理

    Spring提供了两种方式创建代理对象,分别是JDK动态代理和Cglib,使用JDK动态代理需要被代理对象实现接口,否则使用Cglib实现。

    以JDK动态代理为例,创建代理对象的过程在JdkDynamicAopProxy中,它实现了InvocationHandler,在通过JDK的动态代理创建对象的时候,需要这个InvocationHandler,通过Proxy的newProxyInstance即可创建AOP代理对象:

    final class JdkDynamicAopProxy implements AopProxy, InvocationHandler, Serializable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Proxy(@Nullabl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if (logger.isTraceEnabled()) {
                logger.trace("Creating JDK dynamic proxy: " + this.advised.getTargetSource());
            }
            Class<?>[] proxiedInterfaces = AopProxyUtils.completeProxiedInterfaces(this.advised, true);
            findDefinedEqualsAndHashCodeMethods(proxiedInterfaces);
            // 生成代理对象,proxiedInterfaces为目标代理类,this为InvocationHandler也就是当前的JdkDynamicAopProxy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proxiedInterfaces, this);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执行目标方法

    在创建了AOP代理对象之后,会使用这个代理对象替换掉原来容器中的Bean,开发过程中拿到的Bean就是这个AOP代理对象了,当执行目标方法时,首先会进入到代理对象的invoke方法(JdkDynamicAopProxy中的invoke方法,InvocationHandler中定义了invoke方法,JdkDynamicAopProxy实现了InvocationHandler接口所以会实现这个方法):

    对于AOP,在invoke方法中,会先获取目标方法的所有拦截器,Spring会将适用于当前方法的Advisor转为方法拦截器,然后使用责任链模式,对拦截器进行一个个的调用,当然如果当前方法没有对应的拦截器需要执行,直接通过反射执行目标方法即可。

    因为拦截器可以有多个,所以执行拦截器链方法是一个递归调用的过程(在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中实现),它使用了一个变量currentInterceptorIndex记录了当前拦截器的下标:

    1. 判断currentInterceptorIndex是否与拦截器链的大小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已经走到了最后一个拦截器,拦截器走完就可以执行目标方法了,此时会通过反射执行目方法;
    2. 如果拦截器链未走完,会对currentInterceptorIndex加1,获取下一个拦截器,继续执行;

    举个例子
    比如定义了一个切面,里面设置了两个通知,分别是前置通知和环绕通知,要将这个切面作用到某个目标方法,在方法执行前后进行一些操作,Spring会将切面及通知封装为拦截器,在执行目标方法时,拦截器链中就会有两个拦截器,首先执行第一个拦截器,它是一个前置通知,执行完前置通知的方法后,会向后推进进入下一个拦截器:

    执行到第二个拦截器,它是一个环绕通知,首先执行环绕通知中的前置操作(环绕通知中目标方法执行之前),运行完毕之后,该方法不会结束,会继续进入拦截器链的处理逻辑,等待目标方法执行之后再继续执行后置操作(环绕通知中目标方法执行之后的操作):

    此时已经是拦截器链中最后一个,所以此时可以执行目标方法,执行完目标方法,拦截器链的逻辑已经执行完毕,所以对于第二个拦截器来说,会回到环绕通知中的处理逻辑,开始执行目标方法执行之后的后置操作。

    总结
    (1)在开启AOP的时候,它会向容器中注册一个AOP的代理对象创建器,它是一个后置处理器,在Spring容器中每个Bean实例化之后,初始化前后会进入到后置处理器对应的方法中,AOP创建代理对象并将原来的Bean替换就是在后置处理器的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中进行的。

    (2)在创建AOP代理之前会先判断是否需要为当前Bean创建代理对象,因为并不是所有的Bean都需要进行创建,只有切面中设置要拦截的那些方法所在的Bean才需要创建AOP代理对象,所以一些Spring基础类、使用@Aspect标注的切面本身等Bean都会跳过。

    (3)经过上述步骤后,会或获取所有的Advisor,Spring会将创建的切面包装成Advisor,所以可以理解为获取定义的所有切面,从中找出是否有匹配当前Bean的切面,如果有表示需要为Bean创建AOP代理,之后就会根据Bean的信息,比如是否实现了接口,来决定使用JDK动态代理还是Cglib创建代理对象,创建代理对象之后会替换掉原来的Bean,将这个代理对象返回。

    (4)代理对象创建完毕之后,执行目标方法时,会进入到代理对象的业务逻辑中,在这里会获取匹配当前目标方法的所有Advisor(比如前置通知、后置通知等)将其转换成一个拦截器链,然后执行拦截器链,执行每个拦截器链的时候会执行对应通知中的方法,当拦截器链执行完毕之后,会通过反射执行真正的目标方法。

  • 相关阅读:
    OCR 表格识别中的树编辑距离
    Autosar Configuration(七) Security之导入DBC后配置SecOC安全报文
    非父子组件通信-发布订阅模式
    Neo4j 与 Cypher 基础
    【SpringCloud】Gateway网关入门
    程序员就该这样解读《隐秘的角落》
    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汇总2
    【MicroPython ESP32】 esp模块功能函数详解和使用示例
    IDEA用maven和Spring模板分别创建SpringMVC项目
    怎么判断MES系统好不好?MES又是如何帮企业省钱的?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lom9357bye/article/details/13430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