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Java程序世界初探》第5节:算术运算符


    在学习本小节内容之前,各位读者必须先理解几个概念:运算符、操作数和表达式。所谓“运算符”就是指具有一定运算意义的符号,例如+、-都是运算符。根据运算符完成运算所需数据量的不同,可以把运算符分为单目运算符、双目运算符和三目运算符。例如,完成加法运算的加号(+)需要两个数据,因此它就是一个双目运算符。专业上,把参与运算的数据称为“操作数”。操作数可以是一个变量,也可以是一个常量,只要它参与了运算,都可以被叫做操作数。由运算符与操作数组成的、并且能够计算出结果的式子称为“表达式”,例如“1+2”就是一个表达式,它由操作数1和2以及运算符+所组成。其实,表达式也可以用来当作操作数,例如在表达式“2*5+3*4”中,“2*5”和“3*4”本身是表达式,但它们又可以被看作是“+”运算符的操作数。

    从本小节开始,将详细介绍Java语言的各种运算符。运算符除了可以根据操作数的多少进行分类之外,还可以根据功能进行分类。如果按照功能对运算符分类,Java语言的运算符可以分为6大类,如表2-4所示。

    表2-4 Java语言运算符

    类型

    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 -, *, /, %, ++, --

    赋值运算符

    =, +=, -=, *=, /=, %=, &=, |=, ^=, <<=, >>=, >>>=

    关系运算符

    ==, !=, >, >=, <, <=

    逻辑运算符

    !, &&, ||, &, |

    条件运算符

    ?:

    位运算符

    &, |, ^, <<, >>, >>>, ~

    本小节重点讲解算术运算符。算术运算符用来完成算术运算,算术运算符中既有双目运算符,也有单目运算符,在此首先讲述双目算术运算符。

    2.5.1 双目算术运算符

    双目算术运算符包括+、 -、 *、 /和 %,它们分别表示加、减、乘、除和求模。其中*和/这两个运算符与数学中的×和÷的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初学Java的读者稍加注意即可。而%并不表示数学中“百分比”的概念,它表示“求余数”运算,专业上也把求余数称为“求模”。 【例02_02】展示了求模运算符的用法:

    【例02_02 求模运算符的使用】

    Exam02_02.java

    1. public class Exam02_02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System.out.println("7%3="+ 7%3);
    4. System.out.println("7%-3="+ 7%-3);
    5. System.out.println("-7%3="+ -7%3);
    6. System.out.println("-7%-3="+ -7%-3);
    7. }
    8.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1. 7%3=1
    2. 7%-3=1
    3. -7%3=-1
    4. -7%-3=-1

    双目算术运算符用法难度不大,但初学者还是需要注意两个细节:

    1.如果两个操作数类型相同,则经算术运算所得结果与操作数类型也相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两个int型的操作数进行算术运算,那么运算的结果必然也是int型,而两个double型的操作数进行运算,其结果必然也是double型,其他类型也是如此。这条规则虽然很容易理解,但初学者往往在做除法运算时因为不知道这条规则而导致出错。例如:

    System.out.println(4/5);

    很多初学者“想当然”的认为输出结果应该是0.8,但实际输出结果却是0。运算结果为0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数字4和5都是int型,因此最终的运算结果也是int型。有人会问:“4除以5”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运算结果是0.8,即便转换成整数,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运算结果也应该是1,但为什么运算结果是0呢?这是因为两个整数做除法运算,如果不能“整除”,则虚拟机不会进行四舍五入的操作,而是把运算结果的小数部分全部“砍掉”,因此“4除以5”虽然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运算结果是0.8,但被虚拟机砍掉小数部分之后,就变成了0。

    编码时如果忽视这条规则会导致程序中很多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如果希望在做除法运算时能得到一个包含小数部分的精确计算结果,则必须用浮点数进行计算。因此可以把原来的代码改为:

    System.out.println(4/5.0);

    经过修改之后,运算结果就变成了0.8,实现了准确计算。但在修改过的代码中,只有一个操作数被改为了浮点数,另一个操作数仍然是整数,这样两个操作数的类型变得不相同。那么,如果两个操作数的类型不相同,又有什么样的运算规则呢?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先把其中一个操作数的类型转换成与另一个操作数相同类型,转换的原则是“向高大看齐”。这里所说的“高”是指精度高,而“大”是指占据内存空间大。

    例如:在“4/5.0”中,4是整数,5.0是浮点数。浮点数因为能表示小数部分,因此它的精度高于整数,所以运算时会把整数4先转换成浮点数4.0,然后再完成除法运算。这就是“向高看齐”。而如果一个int型操作数和一个long型操作数进行算术运算,因为long型变量所占内存空间更大,因此会把int型操作数先转换成long型,然后再完成算术运算,这就是“向大看齐”。两种情况综合起来就是“向高大看齐”。

    但是,当“高”与“大”出现了冲突时该怎么办呢?例如,float型操作数与long型操作数相加,float型数据精度高,而long型数据占据内存空间大。在这种情况下“大”要让位于“高”, 也就是说先把long型操作数转换成float型,再进行运算,这样可以保持运算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2.算术运算可能会导致溢出现象

    所谓“溢出”是指数据太大而导致数据无法正确表示的现象。例如:

    System.out.println(2000000000+2000000000);

    按常理说,这条语句的输出结果应该是4000000000,但真实的输出结果确实-294967296!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的输出结果呢?就是因为在虚拟机看来2000000000是一个int型数据,而int型数据所能表示的最大值是2147483647,而4000000000已经超出了这个最大值。因此出现表示错误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专业上叫做“溢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让虚拟机把2000000000当作long型数据看待,这样运算结果也变成long型,因此不会超出表示范围。为了实现这个效果,需要在操作数的后面加上字母L:

    System.out.println(2000000000L+2000000000L);

    long型数据的表示范围远远大于4000000000,因此修改代码后将不再出现溢出现象。long类型的数据虽然表示范围很大,但终究也会有上限。关于如何解决long类型数据超过上限的问题,本书会在后文的《BigInteger类的使用》这一小节中详细讲述。

    溢出现象只在数据超过表示范围最大值时才出现。为了避免溢出现象的出现,需要程序员在写代码时对所处理的数据的大小提前做一下估算。例如,程序中如果只是表示某个班级的人数,那么使用int型的变量就足够了,但如果表示的是全球人口数量,用int型变量则会出现溢出错误。

    2.5.2 单目算术运算符

    单目算术运算符包括++和--,它们分别被称为“自增”和“自减”运算符。“自增”是指变量的值增加1,而“自减”则是指变量的值减少1。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值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和--运算符的操作数只能是变量而不能是常量,例如以下代码就是一种典型的错误写法:

    2++;

    ++和--运算符都有前缀形式和后缀形式。前缀形式的++和--遵循“先自增(减)后引用”的运算规则,而后缀形式的++和--则恰好相反,遵循“先引用后自增(减)”的运算规则。所谓“引用”就是使用变量的值进行运算。【例02_03】展示了前缀和后缀形式++的运算效果:

    【例02_03 自增运算符的使用】

    Exam02_03.java

    1. public class Exam02_03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int a=1, b=1;//声明a、b两个变量,并全部赋初始值为1
    4. int r1,r2;
    5. System.out.println("前缀形式的++");
    6. r1 = ++a;//①
    7. System.out.println("a="+a);
    8. System.out.println("r1="+r1);
    9. System.out.println("后缀形式的++");
    10. r2 = b++;//②
    11. System.out.println("b="+b);
    12. System.out.println("r2="+r2);
    13. }
    14.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1. 前缀形式的++
    2. a=2
    3. r1=2
    4. 后缀形式的++
    5. b=2
    6. r2=1

    程序中标记为①的语句,采用了前缀形式的++,按照“先自增后引用”的运算规则,首先对变量a的值加1,使得a从1变成了2,然后再把a的新值,也就是2赋值给r1,这样r1的值也是2。因此在输出结果中a和r1都是2。而标记为②的语句,采用的是后缀形式的++,按照“先引用后自增”的运算规则,先使用变量b的值1为r2赋值,所以r2的值是1,然后再对b的值加1,最终使得b的值变成了2。因此在输出结果中b的值是2,而r2的的值为1。--的前后缀形式遵循相同运算规则,只不过对变量值做的是减1的操作,所以在此不再举例。

    其实,仅由++或--运算符与一个变量就可以独立构成一条语句。在这种情况下,前缀和后缀形式的运算效果相同,都是对变量的值加1或减1,【例02_04】展示了独立使用自增运算符的运算效果:

    【例02_04 独立使用自增运算符】

    Exam02_04.java

    1. public class Exam02_04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int a=1, b=1;//声明a、b两个变量,并全部赋初始值为1
    4. System.out.println("前缀形式++");
    5. ++a;//①
    6. System.out.println("a="+a);
    7. System.out.println("后缀形式++");
    8. b++;//②
    9. System.out.println("b="+b);
    10. }
    11. }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1. 前缀形式的++
    2. a=2
    3. 后缀形式的++
    4. b=2

    代码中标记为①和②的语句都仅仅由++运算符与一个变量构成,再无其他运算符和操作数。两条语句分别使用了前缀和后缀形式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与变量的相对位置不同,但都是对变量完成自增操作,所以运算的效果也是完全相同的,语句执行结束后a和b的值都变成了2。--运算符也可以和变量独立构成语句,起到的效果都是对变量的值减1。

    另外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各位初学Java的读者:尽量不要在一条语句中对同一个变量多次使用++或--运算,例如:

    1. int a = 1;
    2. int b = a++ + ++a;//①
    3. int c = a++ + a++;//②

    在代码中,①和②都在同一条语句中两次对变量a进行了++运算。虽然这两条语句都没有语法错误,但都很容易让人产生语义分歧,甚至Java语言和其他语言对这两条语句的执行效果也并不相同。所以建议各位读者尽量避免在代码中使用这样的写法。

    除阅读文章外,各位小伙伴还可以点击这里观看我在本站的视频课程学习Java!

  • 相关阅读:
    【flask扩展】使用Flask-Mail发送邮件
    Linux(一)最简单的LED驱动程序(应用层和驱动层分析)
    NNDL 实验七 循环神经网络(4)基于双向LSTM的文本分类
    SpringBoot对象拷贝
    webpack笔记(二)
    NLP自然语言处理简介
    【postgresql 】 ERROR: “name“ is not supported as an alias
    数据结构 - 平衡二叉树(AVL树)概念 | 插入与平衡调整
    PHP代码审计入门-DVWA靶场命令注入篇
    安装 paddlepaddle paddleocr库,避坑指南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halimu/article/details/12796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