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仔细选择获客渠道,绞尽脑汁去提升用户活跃和留存后,此时用户已对产品产生一定的黏性和认可。在这个时间点上,从产品的商业化出发就可以考虑从用户身上产生收入了,也就是说,是时候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口袋付费了。
如下图所示,3A3R 策略模型本身就是一个转化漏斗和用户沉淀的过程,从最开始的洞察、到促活、再到最后的传播,都非常符合我们对产品和运营过程的认知。
3A3R 策略模型图
【思考】那这里我就向你提一个问题啦:为什么将“营收”置于第 5 个模块,放在留存之后呢?为什么不把营收的位置提前一些呢?
这一课时,我们就从探讨这个问题开始,然后再通过一个电商案例看看围绕营收,我们能做哪些运营策略。
其实“营收”放在这里非常有讲究。对用户而言,营收是一个非常高成本的行为,有多高呢?如果把用户注册比作海平面,用户活跃比作平原,用户留存比作青藏高原,那么营收就是珠穆朗玛峰。想让用户掏口袋,简直太难了。
但营收又是每个产品必须走向的终点,所以 3A3R 策略模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营收前设置了活跃和留存。
事实上,能够为产品带来营收贡献的用户可以用 2/8 法则来说明,即 20% 的用户贡献了 80% 的营收。这 20% 的用户就是产品中高活跃和高留存的用户,也是高度认可产品价值、场景和服务的用户。
所以,我们将“活跃”和“留存”打包称作“经营”。只有通过活跃、留存把用户经营到位了,经营好了,才能从用户身上获取商业收入和价值。
对营收需求最旺盛的就是电商产品。我们看看电商产品的用户旅程:用户落地产品后(淘宝、天猫、京东等),首先接触的不是商品详情页,也看不到“立刻购买”入口,而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直播、信息流、商品聚合、试用体验等内容。
内容是典型的活跃类场景。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来电商平台下单买东西,但是一定会每天来淘宝看看商品评测、上新体验等,而“购买”就在这一次次享用内容的过程中完成转化。
传统的营收策略是直接面向用户推出商品,我们叫 Hard Sale;而现在越来越多产品不再将付费场景直面给用户,而是通过内容、优惠、服务等来逐步对用户“洗脑”,我们叫 Soft Sale。
不同业务提升营收的方式会有差异,这里以电商平台为例分享一些思路和案例。因为营收与 GMV 强捆绑,所以我们通过公式看一下 GMV 的影响因素:
GMV =流量×转化率×单均价×复购率
由此可见,我们便可以从提升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这四个指标入手。
下面我们以某电商平台的 GMV 战役为例,按照这五个指标的顺序逐一拆解整个战役打法。
扩流量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开源和节流”。开源,指尽可能扩大流量的来源;节流,指尽可能降低流量的流失。所以,扩流量的打法就是拉新获客、提升活跃、提升留存。
扩流量是为了营收引流,常用的引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平台多流量入口接入(如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
2.社群营销私域流量
3.品牌联盟矩阵
4.KOL/KOC 广告投放+直播流量
5.新媒体渠道广告投放(小红书、抖音等)
6.第三方平台交叉引流
其中“1.平台多流量入口接入” 在《14 | 洞察与获客:如何高效拉新获客》中已详细分享;“2.社群营销私域流量”也将在下一课时《19 | 传播(上):如何打造千万级的私域运营体系?》中讲解。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个电商平台的 GMV 战役案例,来看看其他几种引流方式。
我们对这个电商平台进行用户画像分析,发现年龄在 20~25 岁人群的数量占比较少,但这部分人群的平均客单价、购买频次等都不低于大盘,所以我们想是否可以通过提升这部分客群的用户数量,继而提升整体营收。
于是我们针对这类人群策划了“职场逆袭记”的主题活动,推荐一些职场人喜爱的品牌或网红爆款,并结合优惠活动促销,最终实现了整体 4000w+ 的曝光量。
整合 16 个大品牌联合促销,包括新品首发、网红爆款推荐、特价优惠等,并同步在官微发联动海报宣传。活动期间用户关注活动并转发话题,分享职场感悟,将在微博抽取天选之子赠送奖品。
联合多个 KOL/KOC 创作活动宣传视频,同时在小红书、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曝光和造势,发起“职场毕业蜕变挑战”,引发热议话题“成年人的职场你毕业了吗”,来促进流量转化。
在这次传播引流中,口红这个品类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口红是很多职场女性必备单品。所以我们通过几款明星推荐的口红色号,发动 KOL/KOC 试用种草,同时在小红书、微信、微博等渠道切入推进活动宣传,辅以“明星色号限量抢购”“爆款口红限时特价秒杀”等引起用户关注,实现社交媒体二次传播裂变。
除了品牌和社媒传播引流外,我们还与饿了么、本来生活、知乎等垂直平台进行交叉营销引流。选择这些平台的原因,在于这些平台的客群与此次活动的目标客群较为一致。
在饿了么的启动屏、订单详情页等触点上曝光;
在本来生活的启动屏、首页 Banner 等触点曝光;
在知乎投放短视频,同时用分享激励/红包等钩子策略来带动传播和引流。
活动结束后,饿了么累计曝光 1 亿次,本来生活曝光 1000 万次,知乎曝光 1000 万次。
引流结束后流量来到了平台,接下来需要通过各种优惠、激励等钩子策略尽可能缩短付费这个决策链条,促使用户尽快下单。这里包括了包装卖点、钩子商品、新品预售等策略。
关于钩子策略,你可回顾《14 | 洞察与获客:如何⾼效拉新获客?》
孤零零的产品并不具备任何营销价值,所以我们会将核心卖点包装,并配上一些吸睛数字,以作产品的宣传文案,例如“1 元购 8888 元大礼包”“消费参与瓜分 10 亿现金”“累计消费满 500 元最高返 2021 元”等这些能很快引起用户关注的 slogan。
同时我们还通过 A/B Test,发现含有数字卖点的文案转化率比普通文案高 2%~3%,这也会指导我们在活动吸睛这个点上再进行深度优化。
钩子策略同样可以用在产品上,目的仍然是尽快完成首单转化,钩子商品有三个参考方向:
平台渗透率高、高频、刚需、低单价的商品,如零食、家居、日用品等;
高客单价的单品现金补贴,如手机、金饰的直降或立减;
明星同款、爆款网红款等。
除了直接做转化外,钩子产品也可以结合秒杀、团购等营销手段来引流、促转化。
如下图所示,就将京东卡、沃尔玛购物卡、视频平台月卡作为了钩子商品。
新品预售是最近很火的一个营销手段,其创造的“尾款人”一词直接冲上了网络热词榜。
新品本身会带来一定的关注度,而预售也刚好能为新品造势,再配以“限时”的 deadline 和“限量”的优惠、赠品,更好地营造了饥饿营销氛围;而且预付定金的方式也可以提前锁定客户,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最终成交概率。
下图所示的品牌预售图,便做了“限时”策略,同时还辅以红底白字的特惠金额来提升购买转化。
提升客单价,即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也就是让用户花更多钱,剁手得更猛烈。这时需要用户要么为更贵的商品买单,或者为更多的商品买单。
为更贵的商品买单:通过提升某个商品的单价来提升客单价非常困难,因为人们天然会对单品价值有一个心理门槛,高单价会直接造成转化率下降。
为更多的商品买单:通过套餐打包、满减/凑单、通用券等三个技巧,能降低人们的心理门槛,提升客单价。
将多个产品打包后的价格确实比这些产品的单价之和要低,但利润却是最高的。套餐设置通常有两种方式。
根据单品的成本和利润来设置产品组合
通常是高频低利润的产品占少数,用其带动曝光和引流;低频高利润的产品占多数,用其来赚取利润。
如洗衣液这样的产品,通常有大瓶装和小袋装。大瓶装的容量很大,1~2 升起步估计可以用上好几个月,价格自然也很高;小袋装的容量小很多,价格自然也很小。所以很多洗衣液产品会将 3~5 个小袋装(同时营销上改为补充液之类话术)与 1 个大瓶装作为套餐。整体套餐的总价格肯定低于单买这些所有的价格,但是利润大概率是比之前高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电动牙刷+5 只刷头、大型商超里面的各种量贩装(如 6 瓶装的酱油),以及 70、80 后最熟悉的套餐——旺旺大礼包。
将热销单品通过搭配的方式组合为套餐
我们经常会组一些护肤类套组,如爽肤水、润肤乳、润肤霜、面膜,既减少顾客的选择时间,也提高了客单价。我们设计商品组合时,组合价一般要比单品叠加的价格要低一些,以此形成对比,来吸引用户下单。
通过满减活动档位设置,吸引顾客为达到“满减”进行凑单,从而提高客单价。《17 | 留存:如何通过数据、社交、内容手段提升用户留存?》中提过:平台会通过“凑单立减”的方式引导你,从而提高客单价,如再购 80 元可免邮费,或再购 50 元满 150 减 30 等。“第二杯半价”听上去非常吸引人,但实际只是打了 75 折而已。对于用户,确实是买得越多、单品单价越便宜;但对于产品,却是买得越多、利润越高。
通过设置通用券门槛,可以有效提升平台、品类、品牌的客单价。思路也很简单,假设目标是期望平台客单价从 50 元增长到 60 元,那么我们给予用户一张 5 元通用券即可,并将门槛定为 60 元可用,这时客单价必然会有一定增长。
那么通用券门槛到底应该设置为多少呢?这就需要参考平台商品价格结构了,并通过测试用户对通用券面额及门槛的敏感度、接受度等因素来综合制定。
通用券的门槛通常包括有效期、品类限制、消费限制等,这些设置除了运营成本的考量外,仍需要进行 A/B 测试来找出最能引起用户注意力的组合,真正起到“钩子”的作用。
常见的测试方式有两种:
一是有效期、品类和消费限制等单独设置不同的值,分客群做小流量验证即可,注意这里其实是有一定成本投入的;
二是将这些限制设置不同的组合,分客群做小流量验证,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找出最合理的门槛组合参数。
这种做法在统计学上叫正交试验法,如果通用券门槛有三个限制(也就是三个指标,分别是有效期、品类限制、消费限制),每个限制也有三个值(如有效期有 5 天、7 天、30 天,品类限制有数码、美妆、家用,消费限制有满 50 元、满 100 元、满 500 元)。那么完整测试需要做 3×3×3=27 次,费时费力费钱;但正交试验法只需 9 次测试,即可找出最合理的组合。
关于正交试验法我不再更多讲解,若你感兴趣可查阅相关更多资料《最简单的正交试验教程,一次性搞懂它!》
提升用户的复购次数,既能提升营收 GMV,同时也是提升客单价的重要手段。较为常见的手段是通过消费返券的方式来刺激用户复购,其本质也还是利益驱动。
这里分享一个典型的促复购案例。2020 年由于疫情影响,整个 Q1 的平台消费进入了低谷。为了刺激消费、复购,我们做了一个“消费累计达标即有奖”的活动,活动方案的关键有以下三点。
在一个月内消费累计达标即有奖励。设置为一个月,是因为通过统计发现单月内 95% 用户只产生一次交易,同时其中 80% 客群当月的活跃天数不足 3 天。所以设置为一个月的累计消费达标,既可以提升用户的复购,也能提升用户的月活跃天数。
设置两个达标门槛及对应奖品。消费满 1000 元送 100 元旅游基金;消费满 10000 元送 2020 元旅游基金。低门槛的奖励能促使更多用户参与,高门槛的奖励能促进大额消费。
需报名才能参与活动。因为报名机制可以促使用户详细了解活动形式,以便于更好参与;更重要的是,报名能够有效控制活动成本。
有以下几点需要明确注明,否则容易引起用户误解。
关于活动周期:需向用户明确活动截止的时间,精确到分秒。
关于商品范围:任意商品均可参与活动,还是必须购买指定商品。
关于消费金额:按照实际付款金额,还是使用优惠券前的金额即可。
关于退货:退货商品能否参与金额总计,以及退货不能发生在什么时间范围。
虽然很多活动会注明“活动方拥有最终解释权”,但我们依旧需要将规则明确到最细,将活动透明化、规则有序化。
最终我们实现了两个目标:用户的复购次数从 3.2 次提升至 6.6 次,平台 GMV 冲到了第一个峰值。
截至今天这一课时,我们已经把获客、活跃、沉默唤醒、留存和营收就全讲完了。我们了解了“营收”在整个 3A3R 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通过公式GMV = 流量×转化率×单均价×复购率了解了影响营收的关键因素,及其运营手段。
你会发现这些营销方法要么需要利用抖音等新媒体渠道,要么需要向第三方平台中投放大量的广告,不言而喻这些营销成本会非常高。那么有没有成本更低、触达更快的高性价方式呢?
我相信作为“私域”作为去年的网络热词,你早已听说过。那么你知道它火的原因吗?了解它与“公域”的最大区别吗?以及如何打造私域流量呢?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对“私域”的看法,更欢迎你与我一起期待下一课时《19 | 传播(上):如何打造千万级的私域运营体系?》
我是磊叔,下次课见。
可能是复购率定义有些分歧?我理解是复购人数/总人数,举例 100样本50购1次,其中10复购1次,单均价1,这样转化50%,复购10%,GMV=50+10=60=100*(50%+10%)1,若是转化复购就成了GMV=100*50%*10%*1=5。
是,复购率确实并无统一定义。刚我又捞了一遍全网关于复购率的定义,确实并无统一标准,你和我的都正确,并且也都有具体的应用场景。
GMV公式那里为什么复购率能直接乘在最后呢?我理解GMV =流量×(转化率+复购率)×单均价
转化率 + 复购率,这两个可以加么?并且这么加有可能大于100%呀~~~正常情况下应当是转化率 * 复购率,因为复购的前提是首先产生转化,是已转化(即已付费)的用户中的一部分,所以应当相乘,不能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