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一些模型类型:
在复杂一点的业务中,业务建模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要抽象出业务上常用的领域模型,统一技术和非技术同学的语言。
建完模型之后,在技术的系统中,为了方便维护代码,分离关注点,也会进行再次分层,让每一层解决特定的问题。模型的分层是随着系统的分层而来的;试想所有的模型属性在一个对象中,这个对象你看的懂吗?
举个实际的案例:
数据层一般用DO
现在要透出数据给其他系统,DO中一般都会有创建人,创建时间,修改人,修改时间,当前对象所处的环境等信息; 但是外部的系统需要环境、创建人信息吗? 很多时候不需要,站在数据安全的角度,一般只透出必要的字段就可以; 这些要输出要外部系统的必要字段,一般定义在DTO中。
到前端系统,前端系统展示上所需的逻辑和输出到外部系统的又有点不太一样,前端系统可能要创建人,创建时间,但是不要另外一些东西,或者一些敏感的配置不能透出给前端,这个时候一般也会再定义一个新的对象。
简单说就是当我们的系统要输出能力到外部系统的时候,不同系统要的数据不一样,数据安全要求我们不能透出这么多的数据,一定要做一层处理。 另外给另外一个系统关注的数据,而不是一股脑的全部都给对方,对方处理起来也方便。
以上从技术分类的角度来看:
个人觉得,如果说对象比较简单的时候,使用BeanCopier就可以了,因为spring的aop依赖cglib,默认情况下就已经引入了对应的包了,不需要额外的依赖直接就可以用。
如果很复杂的模型之间的转换,并且对性能有更极致的要求,考虑使用下MapStruct。
UserDO
@Data public class UserDO {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gender;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private Date gmtCreate; private Date gmtModified; } 复制代码
UserDTO
@Data public class UserDTO {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eger gender; } 复制代码
最简单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