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范围是为了达到项目目标,交付具有某种特质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所规定要做的工作。范围管理必须清晰的定义项目目标,此定义必须在项目干系人之间达成一致,并且将项目工作范围详细的划分为工作包,以便更好的执行。
项目范围管理就是要做范围内的事,做且只做。项目范围管理需要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产品范围是指产品或服务所应包含的功能,项目范围是指为了能够交付产品所必须的工作。
项目的范围基准(scope baseline)是经过批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wbs和wbs词典。
规划范围管理是编制范围管理计划,书面描述将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中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
输入: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
工具和技术:专家判断、会议;
需求管理计划描述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如何分析、记录和管理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其作用是为定义和管理项目范围奠定基础。
输入:项目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项目章程、事业、组织
输出: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
工具技术:
访谈:通过与干系人直接交谈来获取信息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
焦点小组:将预先选定的关系人和主题专家集中在一起,了解他们对所提议产品、服务或成果的期望和态度,是一种群体访谈技术,被访谈者之间开展互动式讨论,以求得到更有价值的意见;
引导式研讨会:通过要请主要的跨职能干系人参加会议,对产品需求进行集中讨论与定义,有利于参加者达成一致意见;
群体创新技术:
群体决策技术:为达成某种期望对多个方案进行评估,包括:一致同意、大多数原则、相对多数原则、独裁;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书面问题,向众多受访者快速收集信息;
观察:直接观察个人在各自的环境中如何开展工作和实施流程;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干系人初步需求,利用产品开发工具,快速的建立一个产品模型展示给干系人,在此基础上与干系人交流,最终实现干系人需求的产品快速开发的方法;
标杆对照:将实际或计划的做法与其他类似组织的做法进行比较,以便识别最佳实践,形成改进意见,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系统交互图:是范围模型的一个例子,是对产品范围的可视化描述;
文件分析:通过分析现有文档,识别与需求相关的信息来挖掘需求;
收集需求过程的主要输出有需求文件和需求跟踪矩阵。需求文件描述各种单一的需求将如何满足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需求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业务需求、干系人需求、解决方案需求、项目需求、过渡需求、与需求相关的假设条件、依赖关系和制约因素。
需求跟踪矩阵是将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直接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需求跟踪矩阵中记录的典型属性包括:唯一标识、需求的文字描述、收录该需求的理由、所有者、来源、优先级、版本、当前状态和状态日期。需求跟踪的内容主要包括:
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主要作用是明确所收集的需求哪些将包含在项目范围内,哪些将排除在项目范围内,从而明确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
输入:范围管理计划、项目章程、需求文件、组织
输出:范围说明书
工具技术:产品分析、备选方案生成、专家、引导式研讨会
项目范围说明书是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其内容包括:产品范围描述;制约因素;假设条件;项目验收标准;可交付成果;项目除外责任;
范围说明书的作用:确定范围、沟通的基础、规划和控制依据、变更基础、规划基础。
创建WBS是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便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主要作用是对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一个结构化的视图。
输入:项目范围说明书、需求文件、范围管理计划、组织、事业
输出:范围基准、项目文件更新
工具技术:分解、专家
分解是一种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基础。分解的步骤包括: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为wbs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
WBS分解注意事项: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项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使验收过程具有客观性,同时通过验收每个可交付成果,提高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获得验收的可能性。
输入:确认的可交付成果、范围管理计划、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工作绩效数据
输出: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变更请求、工作绩效信息、项目文件更新
工具技术:审查、群体决策技术
核实产品是针对产品是否完成,在项目或阶段结束时由发起人或客户来验证,强调产品是否完整;确认范围是针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由客户或发起人在阶段末确认验收的过程。
确认范围主要强调可交付成果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接受;质量控制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并符合为其制定的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一般在确认范围前进行,也可同时进行;确认范围一般在阶段末尾进行而质量控制不一定在阶段末尾进行;
质量控制属于内部检查,由执行组织的相应质量部门实施;确认范围则是由外部干系人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虽然确认范围和项目收尾都是在阶段末进行,但确认范围强调的是核实与接受可交付成果,而项目收尾强调的是结束项目所做的流程性工作。
确认范围和项目收尾都有验收工作,确认范围强调验收项目可交付成果,项目收尾强调验收产品。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变更的过程,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对范围基准的维护。
未经控制的产品或项目范围扩大成为范围蔓延。
输入:项目范围管理计划、需求文件、需求跟踪矩阵、工作绩效数据、组织
输出:变更请求、工作绩效信息、项目文件更新、项目管理计划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
工具技术:偏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