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伤寒自郝万山始,受益虽多,不解亦多,故学诸家之注。倪师、刘佬(刘渡舟)、陈师傅(陈修园)、黄药师(黄元御)、东瀛丹波父子、欲取百家之长成某名医之梦,以守我神都寸土。不料终成废物。
某本程序猿一只,故万事皆求其理,不料中医典籍晦涩难懂,注家多骂他人废物贻误千古。奈何某不得招魂之术,无法将各位祖师齐聚一堂以论医理。
故某今日将各种论调发出,望各位前辈指点一二,杠出真知灼见。愿我辈发扬祖师真传,留后辈瑰宝。
今日论之,伤寒中,风寒伤之营卫。
风伤卫,寒伤营,始于晋•王叔和,在伤寒论《辨脉法》提出:“风则伤卫,寒则伤营。
金•成无己:“卫为阳,营为阴;风为阳,寒为阴,同气相求,故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俱中伤营卫”。大多注家认同此说,以至此说根深蒂固。
明•方有执明确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列为三纲。清.喻嘉言进一步完善其说,形成所谓“三纲鼎立”学说
主张“寒伤卫,风伤营”的首推清代唐容川,他认为:“风之与寒,不得以阴阳二字截分之也。惟寒则伤卫,气闭束故脉紧,风则伤营,营血受伤则血脉弱而其动缓,故脉缓。
某现代名医主张:
《素问皮部论》云:“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中于皮毛。“荣是行在脉中,卫是
行在脉外的。因此,无论是风是寒,既然必先中于皮毛,也就必然先伤卫。
卫气:司开合者也。对于体温的放散和汗液的排泄,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果卫气伤了,调节的作用失灵,不是开而不合,就是合而不开,开而不合就自汗脉浮缓,就卫强荣弱;合而
不开就无汗脉浮紧,就卫强而荣不弱。自汗为风性疏泄,无汗为寒性疑敛,这就是中风、伤寒命名的由来。
注家不去分析风寒对于卫气的不同影响,也不分析荣和卫的相互关系,却强把风、寒、荣、卫分了家,就造成了上述错误。
以上为中医营卫主要观点,
中医入门之营卫,学者皆可道出一二,虽可谓基础中基础,奈何亦不可得完备之解。可见中医之深邃,
然学者不必过于忧心,中医之中药方剂经数千年临床验证,虽不得甚解亦可治病救人。但欲成就大医之梦,必须呕心医理。
纵然前路艰险,某毅愿往。纵天资愚昧,某毅不惧。各位看到这里了,不评论点啥,你好意思吗?
字数有限,下期交流某之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