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程
课程: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广义: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狭义: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类型(重点)
内容属性
- 学科课程
-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 当今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
- 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系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
- 经验课程(生活课程/活动课程)
- 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
- 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组织方式
- 分科课程:一门一门上
- 综合课程
- 代表人物:怀特海
- 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例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
实施要求
设计开发主体(重点)
课程任务
课程呈现方式
-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
-
隐性课程(潜在课程、自发课程)
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重点)
-
学科中心注意(结构主义)课程论
- 代表人物:布鲁纳
- 基本观点: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
学生中心主义(经验主义、活动中心主义)课程论
- 代表人物:杜威
- 基本观点: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程威所说的“在做中学”。
-
社会中心主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弗莱雷
- 基本观点:社会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该以建设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群体应参与到课程设计中。
-
存在主义课程论
- 代表人物:奈勒
- 基本观点:课程应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生本人要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是人实现自由的工具。基于这样的立场,存在主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思维关心的是客观化,排除直觉思维和自我体验,因此,不适于作为课程的基础。对于纯粹的职业训练课程,存在主义是坚决加以拒斥的,在他们看来,课程的重点是人格世界而不是事物世界。
-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重点)
- 代表人物:多尔
- 基本观点:1.知识观:把知识看作是对动态、变化、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的解释。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内涵,也改变了以此为基础的课程观与学生观。
2.课程观:强调开放、互动、探究。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不断开展的动态过程。课程被看做个动态的和创造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相当复杂、动态的,同时又是开放、灵活的,具有情境性、时间性并与现实相联系。
3.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地活动。
课程设计地泰勒目标模式
- 泰勒:美国著名地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史上地“课程评价之父”
- 泰勒——《课程与教学地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地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 确定目标: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 选择经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组织经验: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评价结果: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的结构(重点)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
教师的特征
- 教师的参与
- 教师的态度
- 教师所具备的能力
- 教师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学校的特点
-
校外环境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重点)
课程内容
- 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总学时或总学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课程类别、学分学时比例等)、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考试或考查等)、教学进程安排(课程顺序、开课时间、时闯分配、学年学期学周的编制、假期等)、必要说明(主干课程、各类课程的分量、课程要求等)等。
-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说明、本文和附录。
- 大纲的说明部分阐明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教材的编选原侧、教学方法的提示,有时对教材中的难点与复杂部分提出教学的建议;
- 本文是大纲的基本部分,它根据学科本身的逻辑,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范围,系统安排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的讲授内容、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有的还规定练习、作业,试验等教学环节;
- 附录部分列举各种教学参考书和资料。
- 教材
- 教科书、课本、讲义或讲授提纲,都属于教学材料,通称教材
课程资源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其中,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