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快接近尾声了,前面我也跟大家介绍了很多技术选型、从 0 开始建设前端项目的经验。今天,我想再跟大家聊一聊关于项目管理和项目复盘这件事情。
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到具体的开发中,可能会负责项目的主导,或是作为核心开发负责某个模块、某个技术方案的落地。
很多人会觉得做一个普通的前端项目,从开发到上线都没什么难度。一个字:“干”就完了。
实际上,项目的管理、推动和落地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这不同于技术方案设计、代码编写,这属于工作中的软技能。但正是这样的软技能会对我们的工作成果产生很大影响,也会影响自身的成长速度,更是升职加薪的必备技能。
在项目进行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去提升自己:预期→结果→复盘。我们来分别看下。
就像在开发前进行架构设计一样重要,我们在项目开始前,需要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初步的预估,包括:
预期功能是否能实现?存在哪些不确定的功能?
预计的工作量和分工排期是怎样的?
每个阶段(开发、联调、产品体验、提测、发布)的时间点大概是怎样的?
哪些工作涉及外部资源的依赖和对接(交互/设计/接口协议等),是否存在延期风险?
如果存在风险,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看个小故事。
小明接到个新活,老板说现在的项目代码量很多,各个模块之间耦合相当严重,需要重构。
这是个大活,小明接到之后就开始进行调研和设计。但是这么大规模的项目,又进行大规模重构的案例实在太少了,基本找不到可以直接借鉴的解决方案。于是,小明跟老板要了一周的时间,打算拉个分支边写 DEMO 边调整方案。
这样的大重构,需要对各个模块做好充分调研,也需要对方案进行全面完整的风险评估,但小明觉得这根本就没法做到,太麻烦了,于是就想到哪写到哪。一周过去了,小明改好了一个模块,感觉这样改比较可行,于是跟老板要了三个月的完整改造期。
一个月过去了,小明发现代码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有几个模块不支持预期的改法,需要对方案进行大调整。接下来,项目从预期的三个月变成了四个月,四个月又拖到了半年,迟迟上线不了。老板对小明表示很失望,小明的绩效也跟着失望。
或许在大家看来,小明做事太不靠谱了。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常常会遇到,很多人甚至对需求延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认为需求能准时上线才是稀奇的事情。正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想法,我们更应该把这些事情做好,这样才可以弯道超车。
首先,在项目开始的时候,需要进行工作量评估和分工排期。
进行工作量评估的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确认技术方案,以及分工合作方式;
拆分具体功能模块,分别进行工作量评估,输出具体的排期时间表;
标注资源依赖情况和协作存在的风险,进行延期风险评估。
当我们确认好技术方案之后,需要针对实现细节拆分具体的功能模块,分别进行工作量的预估和分工排期。否则可能面临分工不明确、接口协议未对齐就匆忙开工、最终因为各种问题而返工等情况。
我们在进行工作量评估的时候,可以精确到半天的工作量预期。对独自开发的项目来说,同样可以通过拆解功能模块这个过程,来思考具体的实现方式,也能提前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进行规避。
提供完整的工作量评估和排期计划表(精确到具体的日期),可以帮助我们有计划地推进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及时更新计划的执行情况,团队的其他人也可以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
工作量评估和排期计划表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时间线去严格约束我们的工作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并在项目结束后可针对时间维度进行项目复盘。
为了确保项目能按照预期进行,我们还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前做好对应的准备措施。
我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因为方案设计考虑不周,部分工作需要返工,导致项目延期;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依赖资源无法及时给到、依赖方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按时支援等问题,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
团队协作方式未对齐,开发过程中出现矛盾,反复的争执和调整协作方式导致项目延期。
一个项目能按照预期计划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分工和协作方式、依赖资源是否确定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延误。因此,我们需要主动把控各个环节的情况,及时推动和解决一些多方协作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详细的例子。
小明接到一个需要带外包同学进行小程序开发的项目,张三听说了,就跟小明吐槽说之前也做过类似的项目,外包同学写的代码可乱了,最后交付的时候甚至都还有报错。
换作是其他人,听了张三的话可能都开始泄气了,内心想着:这么麻烦的活,估计最后还得自己擦屁股。可小明不一样,他找到张三详细咨询了之前项目的一些情况,整理出来以下问题。
小明分析了下,问题的确很多,但都是可预估的风险。为了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小明特地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且最后达到了不错的使用效果。
通过前期准备的这些方案和工具控制了很多可预见的风险,一期整个开发过程比较顺利,外包同学表示合作过程很愉悦,最终的交付质量也比预期好很多,连张三也拍手称好。
在这个项目中,小明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充分的调查,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案避免了问题的出现。但小明觉得这还不够,项目虽然成功上线了,但其实也出现了一些延期的情况。项目还要进行二期开发,于是小明决定要进行项目复盘,找到问题在哪。
很多开发习惯了当代码开发完成、发布上线之后就结束了这个项目,其实他们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复盘。
对于大多数开发来说,很多时候都不屑于主动邀功,觉得自己做了些什么老板肯定都看在眼里,写什么总结和复盘都是刷存在感的表现。实际上老板们每天的事情很多,根本没法关注到每一个人,我以前也曾经跟老板们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做和说到底哪个重要?
答案是两个都重要。把一件事做好是必须的,但将这件事分享出来,同样可以给团队带来更多的成长。
通过对项目进行复盘,除了可以让团队其他人和老板知道我们做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并改进。
小明在一期的项目结束后,整理了这次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外包同学开发效率上问题不大,项目延期主要原因整理如下。
等待后台接口可联调时间比预期要长
产品对接问题:提供资源、体验产品不够及时,需求描述不够详细
过程中存在需求变更,主要体现在设计和交互调整
沟通上,外包同学态度比较积极,反馈及时,但还可以改进的地方如下。
每日、每周工作进度及时做总结和汇总。
对产品设计和体验的合理性可具备有一定的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开发风格不一致,导致部分问题如下:过度抽象、逻辑管理较乱、变量类型混乱、重复代码过多。
既然发现问题了,就需要进行解决。为此,小明及时与外包同学进行交流后,对方已调整和优化大部分代码,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反馈。
项目结束后,小明还收集了外包同学的一些建议和反馈。
该项目过程的一些优点。
初始化时提供的代码大大减少了搭建环境的时间,部分功能模块也得到了复用,对开发速度有很大帮助
项目相关文档很细,降低了不少沟通成本
项目开发过程中,外包同学成长很多,也知道了之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该项目的一些建议。
代码规范:外包同学希望负责人(小明)能提供一份前端代码规范
分工:外包同学负责业务相关页面开发,负责人(小明)负责提供基础框架和工具库
视觉还原:外包同学大部分都是编程方向的,对 UI 理解不深,如果希望高度还原或者想做细致的交互,需要在开发前特别提醒
小明梳理了这些内容,打算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团队以及合作方,同时还可以作为自身的经验沉淀,在后续更多项目中可以进行参考。但是只有这些纯文字内容的输出,似乎除了作为后续项目的参考之外,比较难作为这次项目的复盘结果。所以小明决定,要用数据说话。
性能优化的工作可以用具体的耗时和 CPU 资源占用这些数据来做总结,工具的开发可以用接入使用的用户数量来说明效果,这种普普通通的项目上线,又该怎么表达呢?
前面说过,这次带外包同学进行开发的项目一共分成了两期,第一期开发的时候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延期。小明整理的具体的延期数据如下。
复盘的作用在于可以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于是在二期开发的时候,小明通过一些对策来避免这些问题,例如:
开发评估项目预留多一些 buffer;
对涉及多方合作的项目,开发负责人(小明)需多预留些 buffer;
如果希望高度还原或者想做细致的交互,提前告知外包同学;
体验过程中,对开发、体验问题及时反馈;
把控需求文档质量,完善交互细节,才给到外包同学进行开发;
开发者需预留足够的自测时间,对正常路径、异常路径都完成充分自测。
通过这些对策,二期开发的时候成功地避免了同样的问题。小明以时间线的方式对比了两期的开发时间结果。
除了时间维度,小明还通过质量的维度来对比两期的开发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再加上前面的问题整理和反馈结果收集,结合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解决方案,小明将项目的复盘结果输出给团队,大家纷纷表示赞赏。
所以,为什么项目复盘很重要呢?小明来给大家总结下:
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进,避免掉进同一个坑;
让团队成员和管理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整理沉淀和分享项目经验,让整个团队都得到成长。
对于大部分前端开发来说,接触工具和框架开发、参与开源项目的机会比较少,很多时候我们写的都是“枯燥无聊”的业务代码。我们总认为只有做工具才会比较有意思、有技术挑战,很多时候会先入为主,认为业务代码写得再好也没用,也渐渐放弃思考要怎么把事情做好。
大家可以尝试对最近做的项目或是事情进行复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欢迎在留言区进行交流。
在最后,我想跟你分享一些前端职业规划相关的内容。
想必每个人都知道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但工作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各种事情,而将它抛之脑后。当想起来要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的时候,经常是因为遇到了瓶颈或是困境。
但其实做工作规划最好的时候,就是在问题出现以前。
今天,我将自己一些职业规划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包括:
找准自身定位;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我们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对于前端开发来说,技术专业领域同样有不同的方向:纯前端、大前端、全栈。
纯前端,主要工作内容围绕着 Web 开发。可深挖的方向很多,包括关注性能的性能优化领域、关注效能的脚手架/CI/CD等构建领域、关注可维护的项目与代码设计等架构领域、关注浏览器渲染的游戏引擎/WebGL等特殊领域。
大前端和全栈,则分别是以纯前端往终端、往后台等方向拓展而来,同样也有很多可以深挖的方向,这里就不过多延伸。
一个人想要做什么事情,会同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自己对技术的热情和能力,还可能包括遇到的一些人和事,这些都可能会成为我们想要立志做某件事的契机。
那么,要怎么找准自身定位呢?两个建议:扬长避短;将目标放长远。
怎么理解扬长避短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部分,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可以更容易发挥自身优势。我们常常会听到其他人说,“你没做过这些、要去挑战自己”。
多尝试一些事情的确是对的,但如果我们需要在这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拥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称之为技术壁垒。而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工作中更有效的方式是扬长避短,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补齐短板。因此,尝试找一个可以发挥你自身优势的地方,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做职业规划和马拉松很相似,我们需要确定一个较远的目标,拆分成各个小目标,然后控制好节奏、切忌着急和用力过猛。
以我自己为例,一开始我想要往前端深度的领域发展,但我的起跑线是非科班+外包。
显然,我无法一下子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此时自身的实力也无法和想要的岗位相匹配,因此我整体的职业路线是:外包公司前端→ 中规模公司前端→ 大公司重后台的业务部门前端 → 大公司重前端业务部门前端。
这是一个经历了好几年的过程,每当我觉得在所在的团队中没法获得更多成长的时候,就会选择进入下一个阶段。
如果我们想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只有让自己有足够的竞争力,才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那么,要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
常常有人跟我说,说好羡慕我有时间研究技术、写文章。其实我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正是我最忙的时候,那会几乎每隔几天就一个通宵发版。
很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会陷入“忙得没有喘息的时间”的困境,常常是因为懒得思考。每天被工作淹没,我们很容易就会因为疲惫而给了自己不去思考的借口。
我换了好多份工作了,感受是工作永远不会给你提供成长的机会的,你要去从工作里挖掘到这样的机会。
越是忙的时候,反而越要去思考怎么改变现状,越要去想想怎么提升自己。
工作这么多年,有一个习惯让我收获匪浅,那就是坚持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知识、思考和理解沉淀下来。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但大概是这些年来最有价值的投资了。
沉淀的积累,对提升个人自我意识有帮助。获得成就感,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
为什么我们需要影响力呢?因为个人影响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的工作体验。例如可能会包括以下问题:
在需要依赖他人协作的时候,对方是否愿意积极配合你;
其他人是否足够信任你,不会质疑你的能力、挑战你的决策;
上级是否能关注到你,可能会影响你的绩效考核甚至升职加薪。
我们的工作中,并不是全部都可以独自一人完成。事实上,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涉及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个人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到他人是否愿意相信和配合你,是否愿意与你积极共事。
那要如何提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呢?我认为有两点:
真正地把工作做好。
给予他人帮助。
所谓的影响力,其实来自我们做过怎样的事情。
这些事情可以是自身的,例如拥有比较出名的技术博客、出版过技术书籍、参与过比较大型或是著名的项目等。也可以是团队中的,例如参与了某个项目,在项目过程中积极主动沟通和推动、与他人交流顺畅、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等。
在把工作做好之外,我们还可以多给予他人帮助。比如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提供帮助、在他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提供实用的建议。我们还可以将自身一些思考和经验,主动分享给其他人,也同样能给到他们一些帮助。
以上这些,是我一路走来的尝试和经验。工作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不用觉得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也不必要觉得委曲求全。努力地提升自己,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最后,祝各位工作和生活都能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同时我邀请你为本专栏课程进行结课评价,因为你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我和拉勾教育最关注的点。
我在前端领域混了6年了,或者说是一两年经验用了6年,深感自己实力差距。找不到定位,也不知道自己的长处,一度想转行。看完本篇课程后还是打算再努力学一把,希望能有所改观吧。
大家好,我是被删。声音沉静,温柔,讲课很有条理,逻辑。从宏观层面讲前端,给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喜欢听你讲课,贴近真实开发现状,实在,有用
老师广东人吧,课程很有感触
完结撒花,课程不错,接地气🙌
经历的起点类似,但是路径不一样。希望每一个在路上的技术人,都可以越来越好,技术、生活都是。
祝大家披荆斩棘,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