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共安全数据迈向协同治理是实现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在基于活动理论分析公共安全数据协同治理的关键要素与协同框架的基础上,以兰州市食品安全数据协同治理实践为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网络形式和结构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食品安全数据协同治理整体网络中有限的主体占据网络核心位置,处于控制数据资源的核心地位;不同层级类型主体参与数据治理活动的角色和影响力不同,基层机构和社会公众参与程度与影响力比较薄弱;基于互惠性的双向数据活动和流动过程中更容易形成派系和体现情境事件驱动的协同模式。论文据此提出了提升我国公共安全数据协同治理效能的启示。
关键词
公共安全数据 政府数据治理 协同治理 活动理论 社会网络分析 食品安全
1 引言
公共安全数据治理是政府数据治理概念与实践面向专题决策领域的延伸与扩展,是以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治理问题为导向、以数据资源为对象的公共事务治理活动,强调在公共安全治理活动情境中对产生或使用数据本身的管理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1]。主要目的在于明确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主体应该承担的职责分工、决策权与角色分配、实施的管理任务与活动,通过政策体系建设、制度保障、流程重构、标准建设与技术支持等手段,保证数据资产的完整性、准确性、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实现公共安全数据的重用与增值。
协同治理是公共安全数据的治道逻辑。①从公共安全数据治理的内涵范畴来看,作为政府数据治理的子范畴,公共安全数据治理也体现出了政府数据治理多层次协同性的典型特征[2]:一是宏观角度技术理念与管理理念的协同;二是数据治理的目标、主体、客体、工具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三是具体要素内部构成之间的协同,如主体要素中多元数据治理主体的协同。②从公共安全数据治理的情境场域来看,现代社会随着各类风险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