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驱动》读后感:从输入到输出


    其实自己之前对这种讲认知、方法论的书是很不感冒的,更喜欢读编程类、历史类这些直接告诉我“具体怎么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的书。

    回到这本书上,这本书讲明白了为什么一定要从纯输入转变为“长期有价值地输出”,我之前对输出的理解比较浅层,类似“费曼学习法”的理念——“教是最好的学”,单纯把输出当做一种学习方法而已。

    这本书的作者很有耐心,先是谆谆善诱,告诉读者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是刻在人类基因中的天性,只不过这些天性不适合现代社会而已,导致大多人都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句话脱胎于叔本华的名言:“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当我们成功远离其中一个死敌的时候,也就在同等程度上接近了另一个死敌,反之亦然。所以,我们的生活确实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或强或弱地摇摆。”当然,由于科技昌明,信息爆炸,很难让我们感觉到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了,大家现在更多时候是处于一种无聊的境地。

    然后告诉读者,培养技能,做成对他人很有用的事,可以摆脱这种“摇摆诅咒”,既能借助现代科技远离痛苦,又可以摆脱无聊的境地。

    明确了“利他是最好的人生”,然后教授了很多实现这一目的的技巧:“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更好的对待不是要求,而是成为”、“内向者更有创造优势,可以选择被动社交,用作品替自己说话”、“语言和思维是双向车道,语言也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要轻易说自己做不到,可以替换成只是暂时做不到,也许这一点小小的变化,就可以让人从‘固化型人格’转变为‘成长型人格’”、“‘写下来’有很多好处,消解负面情绪、厘清模糊目标”、“如果暂时想不清自己的愿望,可以假设一个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写下来,这样有助于消除模糊”、“刻意练习就是一次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毕竟真正的对手不怕你会一万招,就怕你把一招练一万次”、“既然语言可以影响思维,那么环境就更能影响了,从老掉牙的‘孟母三迁’到主动打造干净的‘贴身环境’,比如主动模仿‘专家型的示范者’、清理无用的app、在无聊的环境中打造脑中的‘虚拟空间’与10年后的自己对话、与书中的高人对话”。

    特别是对下面两句话,我也有一点自己的感悟:

    更好的关系不是付出,而是吸引”——脱单和打造健康两性关系的良药。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我一直觉得自己比较笨,一段时间内只能做好一件事,而且自己又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任何副业、外快、闲书、炒股都没有兴趣,专心学习技术。《纳瓦尔宝典》里也有类似的观点:“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段,只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欲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动力之源。

  • 相关阅读:
    YOLOV5模型运行
    C&C++动态内存管理
    如何翻译语音?分享几个翻译语音的方法
    亿级流量架构网关设计思路,常用网关对比,写得太好了。。
    Hystrix的监控平台
    【算法】蓝桥杯全攻略:从语言基础到数学算法,一站式解锁竞赛技巧
    Js与Jq实战:第十讲:jQuery制作动画
    公司销售个人号如何管理?
    灵性·挖掘 3:自我迭代之路
    SAP B1 Web Client & MS Teams App集成连载一: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zhulin2609/article/details/12622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