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砷用什么去除?饮用水除砷的工艺有哪些?


           砷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毒害人体的,而它的化合物十分复杂。它进入人体后引发肝肾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抑制,使患者体内氧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发生紊乱,从而易致癌。对于孩子而言,砷中毒危害更大,无论是身体和智力发育都是如此的。

    饮用水中的碑含量超标危害
    1、长期低剂量摄入碑化物达一定程度,会导致慢性冲中毒,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等。多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如感觉迟钝,四肢端麻木,乃至失知感,行动困难,运动失调等。
    2、皮肤长期接触神超标的水质会造成皮肤干燥、粗糙、头发脆而易脱落,掌及趾部分皮肤增厚,角质化,最后可能会出现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皮肤癌。
    2、大量饮用碑含量超标的饮用水,可能会导致急性碑中毒,主要损害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表现症状为疲乏无力、呕吐、皮肤发黄、腹痛、头痛及神经痛,甚至引起昏迷,严重者表现为神经异常、呼吸困难、心脏衰竭而死亡。

           去除砷一般有:混凝法,用铁盐等通过沉淀、吸附去除;吸附法,由吸附材料将砷离子吸附去除;离子交换法等等。

           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硫酸盐、硝酸盐、砷和碱度

           目前有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从工业用水或者民用饮用水中选择性去除某些离子,并且这些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非常优秀,对于选择性去除的离子拥有更大的交换容量和更小的泄漏值。

           但是也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氯型的I型或者II型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他们可以用来去除水中的硫酸盐、硝酸盐、砷和碱度。

           对于饮用水中存在的一些常规离子,这些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他们的亲和性的一般顺序如下:

          硫酸盐 > 砷 > 硝酸盐 > 氯 > 碳酸氢盐 > 氟

          当一般阴离子树脂以氯型工作时,氯离子最终替换掉所有的阴离子。通过整个流程后,出水的硫酸盐接近于零。

          按照一般的饮用水浓度,因为硫酸根比其他阴离子对树脂有更强的亲和性,因此硫酸根占据树脂床的顶层部分,并且砷和硝酸根对树脂有第二和第三的亲和性,因此他们占据接下来的部分。

           当一般强碱阴树脂交换容量耗尽时,硫酸根将取代砷,使得砷的浓度大幅上升,以至于超出原水中砷的含量,因此理解这个操作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设备超负荷运行,终端用户的饮用水中砷的含量就会超标。

    离子交换树脂

    处理水中砷、硝酸盐的性能研究

    在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检测了选择性主要去除砷,硝酸盐的树脂性能,证明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处理方案。

    通过使用离子交换树脂通过使用硝酸盐选择型树脂来处理含有砷、硝酸盐的水来完成对树脂性能的研究。再生剂为盐水,试验细节及结果如下所示:

    I 试验细节

    1. 树脂;  A-62 MP

    2. 树脂床高: 800mm

    3. 再生剂: NaCL

    4. 再生剂用量: 160g/L

    5. 再生剂浓度:10%

    6. 再生时间:45-60分钟

    7. 工作流速: 10BV/H

    8. 工作停止:硝酸盐泄漏超标

    9. 进水分析:砷=0.07mg/L, 硝酸盐=32.3mg/L, 氯=102mg/L, 硫酸根=34mg/L,碱度=100mg/L,TDS=600mg/L

    II 试验结果

    1.交换容量(g/L):14.68

    2.交换容量(g/L):14(对于硝酸盐)

    3.硝酸盐泄漏:0.26mg/L

    4.砷泄漏: 0.002mg/L

    III 总结

    1. 在终端硝酸盐泄漏点,砷没有增加;

    2. 在工作周期中,出水的平均PH值为6.5-7.0;

    3.用硝酸盐选择性树脂来去除硝酸盐、砷时,在硝酸盐的泄漏点,对于硝酸盐的去除率>90%。

     

     

  • 相关阅读:
    SpringBoot 整合 Websocket 通信demo (附浏览器聊天窗口)
    网络会议室解决方案可以根据项目需求量身定制
    Java版分布式微服务云开发架构 Spring Cloud+Spring Boot+Mybatis 电子招标采购系统功能清单
    C学生管理系统 据学号查找学生节点
    爱上开源之DockerUI-自建Docker镜像仓库实战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ch4笔记
    WorkPlus打造智慧企业移动门户,开启高效办公新时代
    c++day2---9.7
    基础汇编语言编程
    【机器学习】随机森林、GBDT、XGBoost、LightGBM等集成学习常用代码汇总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ds18671233523/article/details/12609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