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是单主的主从复制架构,主从复制有个明显缺点:只有一个主节点,而所有写都必须通过它1。万一和主节点之间的网络中断而导致无法连接到主节点,主从复制方案就影响所有DB写入操作。
对主从复制模型进行扩展,则可配置多个主节点,每个主节点都能处理写,后面复制的流程类似:处理写的每个【主节点】都必须将该数据更改转发到所有其他节点 。这就是多主节点(也称为主-主,或主动/主动)复制。 此时,每个主节点还同时扮演其他主节点的从节点。
在一个IDC内部使用多个主节点没啥大意义,因复杂性远超带来的好处。 但某些case,多活配置也合理:
为容忍整个IDC级别故障或更接近用户,可将DB的副本横跨多个IDC。而若使用常规的主从复制模型,主节点必须位于其中一个IDC,且所有写请求都须经过该IDC。
有了多主节点复制模型,则能在每个IDC都配置主节点,如图-6所示基本架构:
比较多数据中心时,单主和多主:
性能
容忍数据中心停机
主从复制下,若M所在IDC故障,必须切换至另一个IDC,将其中的1个从节点提升为M。多主模型中,每个IDC则可独立于其他IDC继续运行,发生故障的数据中心在恢复之后更新到最新状态。
容忍网络问题
IDC之间的通信通常经由广域网,大多不如IDC内的本地网络可靠。单主配置对这数据中心间的连接问题非常敏感,因为通过这个连接进行的写操作是同步的。采用异步复制功能的多活配置通常能更好地承受网络问题:临时的网络中断并不会妨碍正在处理的写入。
有些数据库默认情况下支持多主配置,但使用外部工具实现也很常见,如MySQL的Tungsten Replicator。
尽管多主复制有这些优势,但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两个不同IDC可能会同时修改相同的数据,写冲突必须解决(图-6中conflict resolution)。
由于多主复制在许多数据库中只是新增功能,所以还存在微妙的配置缺陷,与其他数据库功能如自增主键、触发器、完整性约束之间,交互有时会出现意外。因此,很多人觉得多主复制比较危险,应尽可能避免。
若DB还采用分区,不同分区可能将主副本放在不同节点,但对给定的某分区,则只有一个主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