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 Spring Boot 统一功能处理模块了,也是 AOP 的实战环节,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有以下 3 个:
用户登录权限的发展从之前每个方法中自己验证用户登录权限,到现在统一的用户登录验证处理,它是 一个逐渐完善和逐渐优化的过程。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最初用户登录验证的实现方法: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
* 某方法 1
*/
@RequestMapping("/m1")
public Object method(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 有 session 就获取,没有不会创建
HttpSession session = request.getSession(false);
if (session != null && session.getAttribute("userinfo") != null) {
// 说明已经登录,业务处理
return true;
} else {
// 未登录
return false;
}
}
/**
* 某方法 2
*/
@RequestMapping("/m2")
public Object method2(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 有 session 就获取,没有不会创建
HttpSession session = request.getSession(false);
if (session != null && session.getAttribute("userinfo") != null) {
// 说明已经登录,业务处理
return true;
} else {
// 未登录
return false;
}
}
// 其他方法...
}
这是我们刚开始的用法,就是刚刚学习完SpringBoot时候的用法,用Session来判断当前的登录状态。但是问题是什么呢?
1. 每个方法中都要单独写用户登录验证的方法,即使封装成公共方法,也一样要传参调用和在方法中进行判断。
2. 添加控制器越多,调用用户登录验证的方法也越多,这样就增加了后期的修改成本和维护成本。
3. 这些用户登录验证的方法和接下来要实现的业务几何没有任何关联,但每个方法中都要写一遍。
所以就很麻烦,但是小伙伴们灵机一动,诶,上节课不是学了AOP吗?刚才切面编程是处理这个问题的好手呀
竟我们上节课刚学,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然后就又有小伙伴说了,我们可以这么写呀
import org.aspectj.lang.Proceedi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Aspect {
// 定义切点方法 controller 包下、子孙包下所有类的所有方法
@Pointcut("execution(* com.example.demo.controller..*.*(..))")
public void pointcut(){ }
// 前置方法
@Before("pointcut()")
public void doBefore(){
}
// 环绕方法
@Around("pointcut()")
public Object do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Object obj = null;
System.out.println("Around 方法开始执行");
try {
// 执行拦截方法
obj = joinPoint.proceed();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Around 方法结束执行");
return obj;
}
}
对,没错,你是判断了是否登录,但是,是有问题的!
对于以上问题 Spring 中提供了具体的实现拦截器:HandlerInterceptor,拦截器的实现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 创建自定义拦截器,实现 HandlerInterceptor 接口的 preHandle(执行具体方法之前的预处理)方法。
- 将自定义拦截器加入 WebMvcConfigurer 的 addInterceptors 方法中。
如下
首先,我们原本的代码是没有登录验证的,这里先随便写一个登录功能
然后开始书写我们的拦截器
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空呢?这没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当前的代码,是在AOP基础上书写的,然后前面的AOP代码有没有什么问题,仔细一想,好像有点!
所有的 Controller 执行都会通过一个调度器 DispatcherServlet 来实现,这一点可以从 Spring Boot 控制台的打印信息看出,如下图所示:
而所有方法都会执行 DispatcherServlet 中的 doDispatch 调度方法。
执行 Controller 之前,会先调用 预处理方法 applyPreHandle,而applyPreHandle 方法的实现源码如下:
boolean apply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Exception {
for(int i = 0; i < this.interceptorList.size(); this.interceptorIndex =
i++) {
// 获取项目中使用的拦截器 HandlerInterceptor
Handler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HandlerInterceptor)this.interceptorList.get(i);
if (!interceptor.preHandle(request, response, this.handler)) {
this.triggerAfterCompletion(request, response, (Exception)null);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从上述源码可以看出,在 applyPreHandle 中会获取所有的拦截器 HandlerInterceptor 并执行拦截器中
的 preHandle 方法,这样就会咱们前面定义的拦截器对应上了,
这个是个挺简单的语法
那可能会有铁子问了,你这么搞的意义在哪里呢?还特意加个访问前缀
统一异常处理使用的是 @ControllerAdvice + @ExceptionHandler 来实现的,@ControllerAdvice 表示控制器通知类,@ExceptionHandler 是异常处理器,两个结合表示当出现异常的时候执行某个通知,也就是执行某个方法事件
此时我们给个异常事件
这个时候应该会有一个异常信息
但是此时,就很难受不是嘛?我们换种方法来写
这种也可以,可是就很不现实不是嘛?一个错误来一个异常?每个错误都给你加一个?
看我下面的写法,当前类加上@ControllerAdvice注解
此时打印信息如下:
所以这里修改一下登录报错的信息
统一数据返回格式的优点有很多,比如以下几个:
1. 方便前端程序员更好的接收和解析后端数据接口返回的数据。
2. 降低前端程序员和后端程序员的沟通成本,按照某个格式实现就行了,因为所有接口都是这样返回
的。
3. 有利于项目统一数据的维护和修改。
4. 有利于后端技术部门的统一规范的标准制定,不会出现稀奇古怪的返回内容。
如果感觉有点迷的话,那就不看上面这个,看我下面的图示
这个不难,看我下面图示的步骤
然后之后返回的内容如下
然后到了这里,就讲完啦,不对,还有个问题要忘了说了
就是返回值不能是你要统一返回的不能是null值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