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S是一个用来构建锁和同步器的框架,使用AQS能简单且高效地构造出应用广泛的大量的同步器,比如我们提到的ReentrantLock,Semaphore,其他的诸如ReentrantReadWriteLock,SynchronousQueue,FutureTask等等皆是基于AQS的。当然,我们自己也能利用AQS非常轻松容易地构造出符合我们自己需求的同步器。
学习AQS需要大家对同步锁有一定的概念。同时大家要知道LockSupport的使用,可以参考我这篇文章。(LockSupport从入门到深入理解)
AQS核心思想是,如果被请求的共享资源空闲,则将当前请求资源的线程设置为有效的工作线程,并且将共享资源设置为锁定状态。如果被请求的共享资源被占用,那么就需要一套线程阻塞等待以及被唤醒时锁分配的机制,这个机制AQS是用CLH队列锁实现的,即将暂时获取不到锁的线程加入到队列中。 CLH(Craig,Landin,and Hagersten)队列是一个虚拟的双向队列(虚拟的双向队列即不存在队列实例,仅存在结点之间的关联关系)。AQS是将每条请求共享资源的线程封装成一个CLH锁队列的一个结点(Node)来实现锁的分配。 AQS使用一个int成员变量来表示同步状态,通过内置的FIFO队列来完成获取资源线程的排队工作。AQS使用CAS对该同步状态进行原子操作实现对其值的修改。 (图一为节点关系图)
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共享变量,使用volatile修饰保证线程可见性
上面讲述的原理还是太抽象了,那我我们上示例,结合案例来分析AQS 同步器的原理。以ReentrantLock使用方式为例。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AQSDemo {
private static int nu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ock.lock();
try {
Thread.sleep(1000);
num += 1000;
System.out.println("A 线程执行了1秒,num = "+ n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A").star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ock.lock();
try {
Thread.sleep(500);
num += 500;
System.out.println("B 线程执行了0.5秒,num = "+ n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B").star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lock.lock();
try {
Thread.sleep(100);
num += 100;
System.out.println("C 线程执行了0.1秒,num = "+ n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C").start();
}
}
执行的某一种结果! 这个代码超级简单,但是执行结果却是可能不一样,大家可以自行实验。
对比一下三种结果,大家会发现,无论什么样的结果,num最终的值总是1600,这说明我们加锁是成功的。
使用方法很简单,线程操纵资源类就行。主要方法有两个lock() 和unlock90.我们深入代码去理解。我在源码的基础上加注释,希望大家也跟着调试源码。其实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