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100 + 200)
a = 123 # a是整数
print(a)
a = ‘ABC’ # a变为字符串
print(a)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age = 20
if age >= 6:
print(‘teenager’)
elif age >= 18:
print(‘adult’)
else:
print(‘kid’)
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list。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len(classmates)
3
classmates[0]
'Michael'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classmates.append('Adam')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classmates.pop()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classmates[1] = 'Sarah'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比如:
L = ['Apple', 123, True]
如果一个list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就是一个空的list,它的长度为0:
L = []
len(L)
0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现在,classmates这个tuple不能变了,它也没有append(),insert()这样的方法。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classmates[-1],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不可变的tuple有什么意义?因为tuple不可变,所以代码更安全。如果可能,能用tuple代替list就尽量用tuple。
tuple的陷阱:当你定义一个tuple时,在定义的时候,tuple的元素就必须被确定下来,比如:
t = (1, 2)
t
(1, 2)
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来消除歧义:
t = (1,)
t
(1,)
if语句的完整形式是:
if <条件判断1>:
<执行1>
elif <条件判断2>:
<执行2>
elif <条件判断3>:
<执行3>
else:
<执行4>
比如:
age = 20
if age >= 6:
print('teenager')
elif age >= 18:
print('adult')
else:
print('kid')
Python的循环有两种,一种是for…in循环,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看例子:
names = ['Michael', 'Bob', 'Tracy']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执行这段代码,会依次打印names的每一个元素:
Michael
Bob
Tracy
所以for x in ...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然后执行缩进块的语句。
如果要计算1-100的整数之和,从1写到100有点困难,幸好Python提供一个range()函数,可以生成一个整数序列,再通过list()函数可以转换为list。比如range(5)生成的序列是从0开始小于5的整数:
list(range(5))
[0, 1, 2, 3, 4]
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比如我们要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可以用while循环实现: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sum + n
n = n - 2
print(sum)
Python内置的常用函数还包括数据类型转换函数,比如int()函数可以把其他数据类型转换为整数:
>>> int('123')
123
>>> int(12.34)
12
>>> float('12.34')
12.34
>>> str(1.23)
'1.23'
>>> str(100)
'100'
>>> bool(1)
True
>>> bool('')
False
在Python中,定义一个函数要使用def语句,依次写出函数名、括号、括号中的参数和冒号:,然后,在缩进块中编写函数体,函数的返回值用return语句返回。
def power(x):
return x * x
对于power(x)函数,参数x就是一个位置参数。
可以把power(x)修改为power(x, n),用来计算xn,说干就干:
def power(x, n):
s = 1
while n > 0:
n = n - 1
s = s * x
return s
对于这个修改后的power(x, n)函数,可以计算任意n次方:
取一个list或tuple的部分元素是非常常见的操作。比如,一个list如下:
L = [‘Michael’, ‘Sarah’, ‘Tracy’, ‘Bob’, ‘Jack’]
取前3个元素,用一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切片:
L[0:3]
[‘Michael’, ‘Sarah’, ‘Tracy’]
L[0:3]表示,从索引0开始取,直到索引3为止,但不包括索引3。即索引0,1,2,正好是3个元素。
如果第一个索引是0,还可以省略:
L[:3]
[‘Michael’, ‘Sarah’, ‘Tracy’]
也可以从索引1开始,取出2个元素出来:
L[1:3]
[‘Sarah’, ‘Tracy’]
tuple也是一种list,唯一区别是tuple不可变。因此,tuple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的结果仍是tuple:
(0, 1, 2, 3, 4, 5)[:3]
(0, 1, 2)
字符串’xxx’也可以看成是一种list,每个元素就是一个字符。因此,字符串也可以用切片操作,只是操作结果仍是字符串:
‘ABCDEFG’[:3]
‘ABC’
Python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比如一个LED灯
from pyb import LED
red_led = LED(1)
red_led.on()
LED是一个类,red_led就是一个对象,可以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比如点亮on,关掉off,查看value。
什么是模块?
随着代码的增多,在一个文件里的代码会越来越长,越来越难看懂。
为了编写可维护的代码,我们把很多函数分组,放到不同的文件里。在Python中,一个.py文件就称之为一个模块(Module)。
模块有什么好处?复用代码方便!如果我写了一个模块,你也写了一个模块,我们就有了两个模块。我们把这些模块都组织起来,大家就可以少写很多代码了!
如何使用模块?
import pyb
red_led = pyb.LED(1)
red_led.on()
import pyb就是引入pyb这个模块。通过import语句,就可以引入模块。
还有from xxx import ooo 的语句,意思是通过xxx模块引入ooo类,或者通过xxx模块引入ooo函数。比如上面的程序可以写成:
from pyb import LED
red_led = LED(1)
red_led.on()
这就是通过pyb的模块来引入LED类了。
——星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