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在我们进行项目的开发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数据量很大的数据,当我们进行数据查询的时候,查询的速度就非常之慢。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该去怎么去优化查询
现在有一张表,physical 是体检表,包含用户信息等,可以理解为用户信息和体检信息,physical_detail 可以理解为 体检的项目,而 physical_detail_item 则是 体检的具体结果,你可以假设一个用户 有 10 -20 个体检项,有 1000 - 1500条 体检结果,即 physical 里 一条记录 对应 physical_detail 里的 10 -20 条记录,对应 physical_detail_item 里的 1000 - 1500 条记录。
- SELECT *
- FROM (
- SELECT a.*, ROW_NUMBER() OVER (ORDER BY physicalDetailItemId DESC) AS rownum
- FROM (
- SELECT p.xxx,xxxx
- FROM physical_detail_item pdi
- LEFT JOIN physical_detail pd ON pd.id = pdi.detail_id
- LEFT JOIN physical p ON p.id = pd.physical_id
- WHERE p.hospital_Id = 'AHSLTJZX'
- ) a
- ) b
- WHERE rownum > (1000 - 1) * 20
- AND rownum <= 1000 * 20;
以上这段sql语句耗时37s
说明:
这里,省略了 select 部分的字段,性能与其无关。之所以省略,毕竟是公司项目哈。这里的 row_number over 其实 是 sql server 里的,类似 mysql 的 limit,但是 mysql 兼容 row_number over 而 sql server 却不支持 limit。
在优化前,我先关闭了 mysql 缓存,即:
set global query_cache_size=0; set global query_cache_type=0;
- SELECT p.xxx,xxx
- FROM physical_detail_item pdi
- LEFT JOIN physical_detail pd ON pd.id = pdi.detail_id
- LEFT JOIN physical p ON p.id = pd.physical_id
- WHERE p.hospital_Id = 'AHSLTJZX'
- ORDER BY physicalDetailItemId DESC
- LIMIT 0, 20;
此时,耗时 13- 18 秒,分页越大越慢,但整体而言,优化了将近一半吧,算是巨大的提升了。
- SELECT p.xxx,xxx
- FROM physical_detail_item pdi
- LEFT JOIN physical_detail pd ON pd.id = pdi.detail_id
- LEFT JOIN physical p ON p.id = pd.physical_id
- WHERE p.hospital_Id = 'AHSLTJZX' and pdi.id > (select id from physical_detail_item order by id desc limit 1499979, 1)
- ORDER BY physicalDetailItemId DESC
- LIMIT 20;
此时,保持在 13 - 14 秒之间,这性能依旧不怎么样,毕竟没有查询,或者说就是个联合查询,除了联合查询的条件外,没有任何额外的条件。
3、最终优化:
- SELECT p.xxx,xxx
- FROM physical_detail_item pdi
- LEFT JOIN physical_detail pd ON pd.id = pdi.detail_id
- LEFT JOIN physical p ON p.id = pd.physical_id
- WHERE pdi.id IN (
- SELECT t.id
- FROM (
- SELECT id
- FROM physical_detail_item
- ORDER BY id DESC
- LIMIT 1499980, 20
- ) t
- )
- ORDER BY physicalDetailItemId DESC;
此时,查询只需要 2.14 秒,优化了 7倍 !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研究下,为啥这几条 sql 为啥会有这么大的性能差距,第一二条,很明显是 row_number over 和 limit 的性能问题了,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内,而之后是对分页做的优化,按理说,第三条性能最佳,但是第三条没有限定 id 上限,这是败笔,如果第三条同时限制了最大和最小的id,那么性能不应该输给第四条!遗憾的是,这个已经无法再证实了,但是如果同时限定了 pdi.id 的最小和最大值,性能当最佳。
对于多表关联的查询,最好限定最大的那张表的查找范围,否则性能极差。这里,pdi 这张表最大,如果不限定它的查找范围,就意味着所有的数据都符合该语句的查找,然后返回的就是数百万数据,最后再来个 limit,其性能最差。而如果限定了最大的这张表的查找范围,那么查找的数据可能只有区区几十条而已,这个性能提升显而易见。
模拟“用户信息表”来进行测试,建立以下数据表:
- CREATE TABLE `user_info` (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用户ID',
- `name` varchar(32) NULL COMMENT '姓名',
- `phone_number` varchar(32) NULL COMMENT '电话号码',
- `email` varchar(32) NULL COMMENT '电子邮箱',
- `birthday` varchar(32) NULL COMMENT '生日',
- `constellation` varchar(32) NULL COMMENT '星座',
- `edu_back` varchar(32) NULL COMMENT '学历',
- PRIMARY KEY (`id`)
- ) ENGINE=InnoDB
- DEFAULT CHARACTER SET=utf8 COLLATE=utf8_general_ci;
进行测试的两个方向:测试行数的增加对检索性能的影响,测试维度有2个,一是带索引字段,二是不带索引字段,由于主键的id字段默认带唯一索引,因此不再额外增加索引。表中其他字段均不带索引。使用时分别使用 id 和 email 字段进行测试。
首先我们自动生成1000行测试数据,使用: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id=345;
进行检索,测试结果为:
下面使用同一行的email值进行检索: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email='h3l_q_iozoi@dmstest.com.cn';
测试结果也是耗时 4 毫秒,两者没有差距,接下来增加数量值
10000行:
我们增加9000行数据,使数据量达到10000行,同时为避免数据库缓存数据影响测试结果,后续均使用不同的id行来进行测试。(email也是随机找到一个)
我们继续测试:
(1)使用 id 进行检索,耗时 2 毫秒(居然比1000行时还要少,有点不科学)
(2)使用 email 进行检索,耗时 6 毫秒。
10万行
我们再增加90000行数据,使数据量达到100000行。
测试结果为:
(1)使用 id 进行检索,耗时 8 毫秒
(2)使用 email 进行检索,耗时 78 毫秒。
100万行
我们再增加900000行数据,是数据量达到1000000行。
测试结果为:
(1)使用 id 进行检索,耗时 3 毫秒
(2)使用 email 进行检索,耗时 387 毫秒
200万行
由于阿里云DMS自带的工具一次最多只能生成100万行记录,遇到了瓶颈,后面为了能够一次性插入更多的数据,这里用了一个技巧,我们使用相同的表结构新增一个中转表(命名:temp_copy,以下简称“副表”),先将主表数据拷贝一份过去,再把数据拷贝回来,这相当于一来一回操作能够将主表数据翻倍,后面我们就使用这个方法来增加数据。
先将数据从主表拷贝到副表(耗时 13338 毫秒):
INSERT INTO temp_copy (name,phone_number,email,birthday,constellation,edu_back) (SELECT name,phone_number,email,birthday,constellation,edu_back FROM user_info) ;
然后再将数据从副表拷贝一份至主表(耗时 11041 毫秒):
INSERT INTO user_info (name,phone_number,email,birthday,constellation,edu_back) (SELECT name,phone_number,email,birthday,constellation,edu_back FROM temp_copy) ;
继续进行之前的测试,测试结果为:
(1)使用 id 进行检索,耗时 5 毫秒
(2)使用 email 进行检索,耗时 6739 毫秒。
第2项数据突变有点明显,我再使用其他数据测试了几遍,依然在这个范围徘徊,因此这个数据还是可靠的。
500万行
我们将数据继续在主表和副表之间倒腾了一遍,数据量达到了5000000行,我们继续测试:
(1)使用 id 进行检索,耗时 5 毫秒
(2)使用 email 进行检索,耗时 20289 毫秒。
1300万行
后面继续增加数据,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插入数据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一次从主表拷贝至副表,500万行,耗时 61624 毫秒。我们继续从副表拷贝至主表,800万行,耗时 100028 毫秒。
继续测试,测试结果为:
(1)使用 id 进行检索,耗时 7 毫秒
(2)使用 email 进行检索,耗时 57498 毫秒。
3400万行
我们继续,再“左右到右手”进行一次拷贝:
(1)主表拷贝至副表,插入1300万行,耗时 169816 毫秒。
(2)副表拷贝至主表,插入2100万行,耗时 263856 毫秒。
数据量达到3400万行时,储存容易已经达到了3G,非常恐怖。
继续测试,测试结果为:
(1)使用 id 进行检索,耗时 6 毫秒
(2)使用 email 进行检索,耗时 153407 毫秒
从100万行开始,email检索项的时间开始激增,事实上,这个检索时间已经大大超出能够接受的范围了。从以上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建立索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