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通信的世界里,TCP协议以其可靠性和效率而闻名。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揭开TCP协议中的两个核心过程: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这两个过程不仅确立了数据传输的开始和结束,而且确保了连接的稳定性和数据的有序交换。让我们开始这段探索之旅,深入了解TCP协议如何通过这三个简单的步骤来建立一个稳固的通信桥梁,以及如何通过四个优雅的步骤来优雅地结束通信会话。
为了确保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能够建立一个稳定且可靠的连接,TCP协议在连接建立阶段实施了三次握手过程。这个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通过三次交互来验证双方的发送和接收功能是否正常工作。简而言之,三次握手确保了以下两点:
通过这种确认机制,TCP协议能够建立一个双向通信的可靠通道,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打下基础。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会更好理解一点,场景:小杨想要将一批文件递交给经理,于是发生了以下对话:
小杨:“经理,您现在有空吗?我这里有一些文件需要您审阅。”(这相当于TCP的第一次握手,小杨询问经理是否准备好接收文件。)
经理:“有空,我在办公室,你可以直接过来。”(这相当于TCP的第二次握手,经理确认自己已经准备好,并且告知小杨可以开始递交文件。)
小杨:“明白了,我马上过来。”(这相当于TCP的第三次握手,小杨确认了经理的回复,并告知自己即将开始递交文件的动作。)
通过这样的对话,双方确认了彼此都准备好进行文件的递交和接收,确保了信息的顺利传递。这个过程与TCP三次握手的原理相似,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确认来建立一个可靠的通信过程。
⭕客户端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ISN)并发送一个SYN包到服务器。这个包中,SYN标志位被设置为1,表示希望建立连接,同时客户端的ISN被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SYN包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会发送一个SYN-ACK包作为响应。服务器同样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并在包中设置SYN和ACK标志位为1。ACK标志位表示这是一个对客户端SYN包的应答,并且包含了服务器的确认序列号(ACK),通常是客户端ISN加1。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后,会发送一个ACK包来完成握手过程。这个包中,ACK标志位被设置为1,并且包含服务器ISN加1的确认序列号,表明客户端已经接收到并确认了服务器的SYN-ACK包。
如果网络延迟导致旧的连接请求在新的连接请求之后到达,三次握手可以确保旧的连接请求由于序列号不匹配而被忽略,从而避免建立不必要的连接。
三次握手确保了连接是双向的,即客户端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服务器也可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TCP通信依赖于数据包的序列号来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三次握手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交换初始序列号,确保双方对数据传输的起始点达成共识:
TCP的三次握手还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连接建立,节约资源,并防止SYN洪泛攻击:
两次握手不足以建立一个稳定和可靠的TCP连接,因为它不能确保双方的接收和发送能力,也不能有效防止重复连接和资源浪费,同时还增加了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
综上所述,TCP的三次握手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的过程,它平衡了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四次或多次握手则会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和资源消耗,没有明显的益处。
🚨建立TCP连接需要三次握手,终止TCP连接需要四次挥手,连接的终止通常需要四次握手,这个过程被称为TCP的"四次挥手"。
第一次挥手:主动关闭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发送一个FIN(结束)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用来关闭主动方到被动方的数据传输。这表示主动方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仍然可以接受数据。
第二次挥手:被动关闭方接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确认)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作为对FIN的确认。这表示被动方已经知道主动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第三次挥手:被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请求关闭其到主动方的数据传输。
第四次挥手:主动关闭方接收到这个FIN后,发送一个ACK标志位被设置为1的TCP段作为对被动方FIN的确认。至此,TCP连接被完全关闭。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FIN和ACK都需要被对方确认,确保双方都清楚连接即将关闭。这个过程确保了TCP连接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四次挥手是TCP协议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双方在关闭连接时都能清楚地知道对方的意图,从而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会更好理解一点,场景:小杨已经将一批文件递交给经理准备辞职离开公司的时候,发生了以下对话:
小杨的辞职意向(第一次挥手):
小杨对经理说:“经理,这些文件的内容您也已经看完了,我决定离开公司。” 这相当于TCP连接中的主动方发送一个FIN(结束)标志位,表示小杨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并且希望结束与公司的联系。
经理的初步回应(第二次挥手):
经理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你离开吧。” 这相当于TCP连接中的被动方发送一个ACK(确认)标志位,表示经理已经收到了小杨的辞职意向,并同意结束当前的工作关系。
经理的再次考虑请求(第三次挥手):
经理随后说:“你不再考虑一下吗?” 这相当于TCP连接中的被动方发送另一个FIN标志位,表示经理希望重新评估当前的情况,可能是出于对小杨离职可能带来的影响的考虑。
小杨的最终决定(第四次挥手):
小杨坚定地回答:“我已经考虑好了。” 这相当于TCP连接中的主动方发送最后一个ACK标志位,表示小杨已经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双方都同意结束工作关系,可以正式关闭连接。
四次挥手的目的是确保双方都能完全接收到对方的数据,并且在双方都准备好关闭连接时,才正式关闭TCP连接。这个过程中,每个FIN都需要一个ACK作为确认,确保了连接的可靠关闭。
第一次挥手(FIN):
第二次挥手(ACK):
第三次挥手(FIN):
第四次挥手(ACK):
不同步关闭: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几乎同时开始关闭连接,但这不是必须的。一方可能在另一方发送FIN之前就已经准备好发送自己的FIN。
TIME_WAIT状态:在客户端发送最后一个ACK之后,它会进入TIME_WAIT状态,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服务器接收到最终的ACK。这是为了防止服务器由于网络延迟而未能接收到最终的ACK,导致它重新发送FIN。
半关闭状态:在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FIN但还没有准备好发送自己的FIN时,连接会进入半关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客户端已经不能发送数据,但服务器仍然可以发送数据。
当TCP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FIN(结束)报文段时,它可能还有剩余的数据需要发送给客户端。因此,服务器不能立即关闭连接。作为对客户端FIN报文的响应,服务器首先会发送一个ACK(确认)报文段,表示它已经接收到了客户端的关闭请求。
尽管已经开始关闭过程,服务器仍然可以继续向客户端发送任何剩余的数据。在所有待发送的数据都成功传输之后,服务器会向客户端发送自己的FIN报文段,这表明服务器已经完成数据传输,并准备关闭它的发送通道。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FIN报文后,会发送一个ACK报文作为应答,确认它已经接收到服务器的关闭请求。这个过程确保了客户端有机会接收和确认服务器发送的所有数据。
总结来说,TCP连接的关闭需要四次挥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传输和确认,以及连接的有序关闭。这个过程允许服务器在关闭连接之前完成数据的发送,同时允许客户端确认接收到所有数据,并最终同意关闭连接。
感谢您对博主文章的关注与支持!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赞、评论和分享给您的同学,这将对我提供巨大的鼓励和支持。另外,我计划在未来的更新中持续探讨与本文相关的内容。我会为您带来更多关于Linux以及C++编程技术问题的深入解析、应用案例和趣味玩法等。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博主的更新,不要错过任何精彩内容!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我们期待与您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共同探索Linux、C++、算法和编程的奥秘。祝您生活愉快,排便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