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大的放右边,小的放左边
第一轮比较完毕之后,最大值就已经确定,第二轮可以少循环一次,后面以此类推
如果数组中有n个数据,总共我们只要执行n-1轮的代码就可以
- package Bubble;
-
- /*
- 冒泡排序:
- 核心思想:
- 1,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大的放右边,小的放左边。
- 2,第一轮比较完毕之后,最大值就已经确定,第二轮可以少循环一次,后面以此类推。
- 3,如果数组中有n个数据,总共我们只要执行n-1轮的代码就可以。
- */
- public class demo1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定义数组
- int[] arr = {2, 4, 5, 3, 1};
- //2.利用冒泡排序将数组中的数据变成 1 2 3 4 5
- int[] newArr = bubble_sort(arr);
- for (int i = 0; i < newArr.length; i++) {
- System.out.print(newArr[i] + " ");
- }
-
- }
-
- private static int[] bubble_sort(int[] arr) {
- //外循环: 表示我要执行多少论,如果有n个数据,那么执行n-1论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 for (int j = 0; j < arr.length - 1 - i; j++) {
- //内循环:每一轮中我如何比较数据并且找到当前的最大值
- //-1:为了防止索引越界
- //-i:提高效率,每一轮执行的次数应该比上一轮少一次
- if (arr[j] > arr[j + 1]) {
- int temp = arr[j];
- arr[j] = arr[j + 1];
- arr[j + 1] = temp;
- }
- }
- }
- return arr;
- }
- }
从0索引开始,跟后面的元素一一比较
小的放前面,大的放后面
第一次循环结束后,最小的数据已经确定
第二次循环从1索引开始以此类推
第三轮循环从2索引开始以此类推
第四轮循环从3索引开始以此类推。
- package Bubble;
- //选择排序
- public class demo2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int[] arr = {4, 32, 1, 5, 6};
- //外循环:几轮
- //i表示这一轮当中,我拿着哪个的索引上的数据跟后面的数据进行交换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 for (int j = i + 1; j < arr.length; j++) {
- //内循环:每一轮拿着i跟i后面的数据进行比较交换
- if (arr[i] > arr[j]) {
- int temp = arr[i];
- arr[i] = arr[j];
- arr[j] = temp;
- }
- }
- }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
- }
- }
插入排序的代码实现虽然没有冒泡排序和选择排序那么简单粗暴,但它的原理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了,因为只要打过扑克牌的人都应该能够秒懂。插入排序是一种最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创建有序序列和无序序列,然后再遍历无序序列得到里面每一个数字,把每一个数字插入到有序序列中正确的位置。
插入排序在插入的时候,有优化算法,在遍历有序序列找正确位置时,可以采取二分查找
将0索引的元素到N索引的元素看做是有序的,把N+1索引的元素到最后一个当成是无序的。
遍历无序的数据,将遍历到的元素插入有序序列中适当的位置,如遇到相同数据,插在后面。
N的范围:0~最大索引
- package Bubble;
-
- /*
- 插入排序:
- 将0索引的元素到N索引的元素看做是有序的,把N+1索引的元素到最后一个当成是无序的。
- 遍历无序的数据,将遍历到的元素插入有序序列中适当的位置,如遇到相同数据,插在后面。
- N的范围:0~最大索引
- */
- public class demo3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int[] arr = {3, 44, 38, 5, 47, 15, 36, 26, 27, 2, 46, 4, 19, 50, 48};
-
- //1.找到无序的哪一组数组是从哪个索引开始的。 2
- int startIndex = -1;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if (arr[i] > arr[i + 1]) {
- startIndex = i + 1;
- break;
- }
- }
- //2.遍历从startIndex开始到最后一个元素,依次得到无序的哪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元素
- for (int i = startIndex; i < arr.length; i++) {
- //记录当前要插入数据的索引
- int j = i;
- while (j > 0 && arr[j] < arr[j - 1]) {//j>0: 和前一个元素比较索引必须大于0
- //交换
- int tmp = arr[j];
- arr[j] = arr[j - 1];
- arr[j - 1] = tmp;
- j--;
- }
-
- }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
- }
- }
- package dg;
-
- public class demo1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利用递归球1-100之间的和
-
- int sum = getSum(100);
- System.out.println(sum);
-
- }
- //大问题拆解小问题
- //1~100之间的和=100+(1~99之间的和)
- //1~99之间的和=99+(1~98之间的和)
- //1~98之间的和=98+(1~97之间的和)
- //....
- //1~2之间的和=2+(1~1之间的和)
- //1~1之间的和就是1
- public static int getSum(int num){
- if(num==1)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num+getSum(num-1);
- }
- }
-
- }
- package dg;
-
- public class demo2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递归求5的阶乘
- int factorial = getFactorial(5);
- System.out.println(factorial);
-
- }
-
- public static int getFactorial(int n) {
- //5!=5*4*3*2*1
- //5!=5*4!
- //4!=4*3!
- //3!=3*2!
- //2!=2*1!
- //1!=1
- if (n == 1) {
- return 1;
- } else {
- return n * getFactorial(n - 1);
- }
- }
- }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一般都是左边第一个数字,称为 "基准数";
创建两个指针,一个从前往后走,一个从后往前走。
先执行后面的指针,找出第一个比基准数小的数字
再执行前面的指针,找出第一个比基准数大的数字
交换两个指针指向的数字
直到两个指针相遇
将基准数跟指针指向位置的数字交换位置,称之为:基准数归位。
第一轮结束之后,基准数左边的数字都是比基准数小的,基准数右边的数字都是比基准数大的。
把基准数左边看做一个序列,把基准数右边看做一个序列,按照刚刚的规则递归排序
①
②
首先把0索引当做基准数,如图6为基准数,确定左下标start,右下标end,start下标是找比基准数大的数,
end是找比基准数小的数 ,先找end,找到了1停下,然后找start的数,找到停下并且交换,一直start++,end--,直到start和end指向同一根数 ,如下图
那么指向同一个数的下标就是基准数要存入的位置,也就是基准数要放入的地方
专业名称:基准数归位,基准数左边的都比基准数小,右边的都比基准数大
找到第一个基准数以后,然后利用这个基准数分为二边,然后左边利用第一个索引3为基准数在左边进行排序,在利用9在右边排序
- package Bubble;
-
- /*
- 快速排序:
- 第一轮:以0索引的数字为基准数,确定基准数在数组中正确的位置。
- 比基准数小的全部在左边,比基准数大的全部在右边。
- 后面以此类推。
- */
- public class demo4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int[] arr = {6, 2, 7, 9, 3, 4, 5, 1, 10, 8};
-
-
- qsort(arr, 0, arr.length - 1);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
- }
-
- /*
- * 参数一:我们要排序的数组
- * 参数二:要排序数组的起始索引
- * 参数三:要排序数组的结束索引
- * */
- public static void qsort(int[] arr, int i, int j) {
-
- //定义两个变量记录要查找的范围
- int start = i;
- int end = j;
- if(start > end){
- //递归的出口
- return;
- }
- //定义基准数
- int baseNumber = arr[i];
-
- while (start != end) {
- //利用end,从后往前走,找到基准数小的就停下
- while (true) {
- if (end <= start || arr[end] < baseNumber) {
- break;
- }
- end--;
- }
- //利用start,前往后走,找到基准数大的就停下
- while (true) {
- if (end <= start || arr[start] > baseNumber) {
- break;
- }
- start++;
- }
- //交换end和start所指向的数
- int tmp = arr[start];
- arr[start] = arr[end];
- arr[end] = tmp;
- }
- //当start和end指向了同一个元素的时候,那么上面的循环就会结束
- //表示已经找到了基准数在数组中应存入的位置
- //基准数归位
- //就是拿着这个范围中的第一个数字,跟start指向的元素进行交换
- int tmp = arr[i];
- arr[i] = arr[start];
- arr[start] = tmp;
-
- //确定6左边的范围,重复刚刚所做的事情
- qsort(arr, i, start - 1);
-
- //确定6右边的范围,重复刚刚所做的事情
- qsort(arr,start + 1,j);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