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通过重复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则交换它们。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直到没有相邻的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的名字来源于其工作方式,因为较小的元素会像气泡一样逐渐上升到数列的顶端,而较大的元素则会下沉到底部。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数列的长度,因此它适用于数据规模较小的情况。然而,当数据规模较大时,冒泡排序的效率会明显下降。此外,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在排序前后不会改变。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这样每一轮遍历都会把当前未排序序列中的最大(或最小)元素交换到最后(或最前),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假设一个序列中共有 n 个元素,那么上面的比较和交换过程一共需要进行 n-1 趟:
第一趟需要比较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它的效果是将整个序列中最大的元素放置到了序列最后一个位置上。
第二趟只需要比较前面 n-1 个元素,因为前一趟中已经将最大的元素移到了它最终的位置上了。这一趟结束时,整个序列中第二大的元素就被放置到了倒数第二个位置上。
同样的,第三趟只需要比较前面 n-2 个元素。该趟结束时,序列中第三大的元素就被放到了倒数第三个位置上。
当进行第 i 趟的时候,需要比较的是前面 n-(i-1) 个元素,因为序列中最大的 i-1 个元素已经在前面的 i-1 趟排序中被排好了。注意,比较 n-(i-1) 个元素需要进行 n-i 次比较。
当最终到达第 n-1 趟的时候,只需要比较序列中最前面的两个数而已。该趟结束时,序列中第二小的数就被放置到了顺数第二个位置上。同时,序列中最小的数也被放到了第一个位置上。整个排序过程完成。
从以上对算法原理的讲解中,我们首先可以知道冒泡排序是一种交换排序,它需要进行大量的交换操作。其次,因为当两个元素相等时它们不会被交换,所以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在排序前后不会改变,因此冒泡排序又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下面看图理解一下
代码解释:
- #include <stdio.h>
- int bubble_sort(int arr[],int n) {
- int i,j,temp=0;
- for ( i = 0; i < n - 1; i++) {
- for ( j = 0; j < n - i - 1; j++) {
- if (arr[j] > arr[j + 1]) {
- // 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
- temp = arr[j];
- arr[j] = arr[j + 1];
- arr[j + 1] = temp;
- }
- }
- }
- }
-
- int main() {
- int arr[] = {3,1,6,2,9,0,7,4,5,8};
- 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
- printf("排序前的数组:\n");
-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 bubble_sort(arr, n);
- printf("排序后的数组:\n");
-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return 0;
- }
结果:
- 排序前的数组:
- 3 1 6 2 9 0 7 4 5 8
- 排序后的数组:
- 0 1 2 3 4 5 6 7 8 9
- 请按任意键继续. . .
在冒泡排序算法中,内层循环的循环条件需要根据当前轮次的外层循环来确定,以确保只对未排序部分进行比较和交换。
i 这个条件控制了外层循环的执行次数。外层循环的索引 i 从0开始,每次循环递增 1 ,直到i达到 n−1 时停止。这是因为在冒泡排序中,当进行 n−1 轮比较后,所有元素都已经排好序,无需再继续比较。 j 这个条件控制了内层循环的执行次数。内层循环的索 j 从 0 开始,每次循环递增 1 ,直到 j 达到 n−i−1 时停止。这是因为在每一轮外层循环中,已经确定了最后 i 个元素的位置,无需再对这些元素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