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适合对Python有浅浅了解的读者,并不能作为Python入门使用。
在Python中有变量,有函数,例如下方:
- def IAmAFunction():
- print("I am a function")
-
- IAmVariable = 250
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IAmVariable”的变量跟一个名为“IAmAFunction”的函数。
当然,在类中也有变量跟函数,不过在类中的变量跟函数分别叫做:“属性”、“方法”。
例如:
- class Sample():
- def __init__(self):
- self.name = "Pig"
- def Print_MyName(self):
- print(self.name)
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Sample”的类,并且在这个类中创建了两个方法:“__init__()”、“Print_MyName”,一个属性:“self.name”。
对于类中的属性方法,同C++一样也分为:“保护”、“私有”、“公共”三大类。
不过在本章我们并不对这三类展开论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作者的另一篇文章。
所有的类都有一个内置的__init__()方法,它在创建一个类对象的时候“第一个被自动执行”。
每次创建一个新的类对象的时候,都会调用一次类的__init__()方法。
通过__init__()函数,我们可以在创建一个类对象的时候通过传参的方式,人为的改变这个类对象的一些属性。
例如:
- class Pig():
- def __init__(self,name,age,weight):
- self.name = name
- self.age = age
- self.weight = weight
-
- def Pig_Information(self):
- print(f"本猪的名字是{self.name},芳龄是{self.age},还有俺的吨位是{self.weight}")
-
- pig = Pig("小芳","19","200kg")
- pig.Pig_Information()
我们创建了一个Pig类,并且创建了一个pig对象,pig对象在创建的时候传入了参数:“小芳”、“19”、“200kg”,这三个参数将分别通过__init__方法赋值给:“self.name”、“self.age”、“self.weight”三个属性。
最后我们调用Pig_Informaton()方法输出pig对象的各个属性。
self参数表示:“对当前类对象的引用,用于访问该类对象”。
PS:“它不必被命名为self,您可以随意改名并且调用它,但它必须是类方法的首个参数!!”
例如,我们使用“me”和“myself”来代替self。
- class Pig():
- def __init__(myself,name,age,weight):
- myself.name = name
- myself.age = age
- myself.weight = weight
-
- def Pig_Information(me):
- print(f"本猪的名字是{me.name},芳龄是{me.age},还有俺的吨位是{me.weight}")
-
- pig = Pig("小芳","19","200kg")
- pig.Pig_Information()
运行结果:
可以发现,self仅仅表示对某一个类对象的引用,为什么要用self?答案显而易见:
“例如有两个Pig()类对象,分别名为p1和p2,p1和p2都有公共的类属性name”。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self引用表示某个类对象,在类方法中使用的时候,程序又怎么知道使用的是p1还是p2的name属性呢?所以需要self来表示是“p1”还是“p2”。
子类继承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一般而言,使用类继承的时候,我们有如下操作:
父类:不做任何操作。
子类:在创建子类时将父类作为参数传入。
继承又分为单继承跟多继承。
顾名思义,单继承就是有一个父类,多继承就是有多个父类,并且这多个父类之间不能有继承的关系,即两个类没有交集或者交集为空。
单继承:
- #单继承
- class Father():
-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ex):
- self.name = name
- self.age = age
- self.sex = sex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吃东西了.")
- def running(self):
- print("我跑步了.")
-
- class Son(Father):
- def __init__(self):
- pass
-
- person = Son()
- person.eating()
- person.running()
效果图:
多继承:
- #多继承
- class Father():
-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ex):
- self.name = name
- self.age = age
- self.sex = sex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吃东西了.")
- def running(self):
- print("我跑步了.")
- def speking_f(self):
- print("我是爸爸.")
-
- class Mother():
- def __init__(self,name,age,sex):
- self.name = name
- self.age = age
- self.sex = sex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吃东西了.")
- def running(self):
- print("我跑步了.")
- def speaking_m(self):
- print("我是妈妈.")
-
- class Son(Father,Mother):
- def __init__(self):
- pass
-
- person = Son()
- person.speking_f()
- person.speaking_m()
效果图:
可能善于思考的同学会注意到,如果继承一个父类,这个父类也有一个__init__()方法,那我们子类中也有一个__init__()方法,最终执行的会是谁的呢?如果执行的是子类的,又该怎么使用父类的__init__()方法来初始化我的子类呢?
不要着急,我们慢慢来解答。
先看一段代码,相信大家就明白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了:
- class Father():
- def __init__(self):
- self.name = "父亲"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吃东西了.")
- def running(self):
- print("我跑步了.")
- def speking_f(self):
- print("我是爸爸.")
-
- class Son(Father):
- def __init__(self):
- self.name = "儿子"
- def speking(self):
- print(f"我的名字是:{self.name}")
-
- person = Son()
- person.speking()
效果图:
很明显,是子类的init方法覆盖了父类的init方法,为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同名的属性和方法,在子类中定义的优先级大于在父类中定义的优先级。”
对于在,子类中执行父类的init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笨拙的方法,直接使用在类外调用类方法:
- class Father():
- def __init__(self,age):
- self.name = "父亲"
- self.age = age
-
- class Son(Father):
- def __init__(self,age):
- Father.__init__(self,age)
- def speking(self):
- print(f"我的名字是:{self.name},年龄是{self.age}")
-
- person = Son("250")
- person.speking()
效果图:
但是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首先不利于阅读,其次这是非常危险的。
推荐使用super方法,讲在下文中提到。
super()方法会使子类从其父类中继承所有方法和属性:
通过使用super()方法您不必使用在类外调用父类的方法,它将自动从其父类继承方法和属性。
- class Father():
- def __init__(self,age):
- self.name = "父亲"
- self.age = age
-
- class Son(Father):
- def __init__(self,age):
- super(Son, self).__init__(age)
- def speking(self):
- print(f"我的名字是:{self.name},年龄是{self.age}")
-
- person = Son("250")
- person.speking()
在super()括号中,第一个参数表示子类,第二个参数表示子类的引用,而在后面init的括号中,表示需要传递的参数。
ps:“super()括号中的两个参数可以省略。”
如果在开发中,需要对父类的方法进行修改,我们可以采用覆盖(重写)【扩展】的方式:
扩展的方式步骤:
1.在子类中直接重写父类方法(麻烦)
2.在需要的位置使用super方法调用父类方法(便捷)
3.对代码特殊的位置进行特殊的编写(灵活)
其实,对于super的使用,更常见的是在子类中调用父类中封装的方法来扩展子类的方法。
- class Father():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在吃了.")
- def running(self):
- print("我在跑了")
-
- class Son(Father):
- def playing(self):
- print("我在玩了")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要去吃饭啦~")
- super(Son, self).eating()
- print("我吃完啦")
-
- person = Son()
- person.eating()
效果图:
在继承中,父类的有些方法在子类中不适用,子类重新定义(注意是重新定义,不是扩展!)
1.若子类中“被覆盖”方法的参数类型不同,返回类型不一致,这不是覆盖,而是重载。覆盖要求参数类型必须一样,并且返回类型必须兼容。(一句话,子类对象得保证能够执行父类的一切。)
2.不能降低覆盖方法的权限,如“公共”->“私有”
3.若不希望父类中的某个方法被子类覆盖,可以使用final修饰该方法。或者在定义父类的同时,使用final来修饰类,这样表示类中所有方法均不可覆盖。
1.参数列表必须与被重写方法一致。
2.返回类型必须与被重写方法的返回类型相同。
3.不能重写被标识为final的方法。
4.如果一个方法不能被继承,就不能重写它。
例如:
- class Father():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在吃了.")
- def running(self):
- print("我在跑了")
-
- class Son(Father):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不想吃饭啦~")
-
- person = Son()
- person.eating()
这里的eating方法就被的重写了,并且保证了参数列表一致,且返回类型一致(这里没有返回值,所以返回类型肯定一致的。)
当然,如果您在Pycharm中编辑这段代码,您可以在Pycharm左边的行数处,看到如下标志:
当程序不知道一个变量所引用的对象是什么类型时,仍然可以通过这个变量的调用方法,在运行过程中动态决定调用哪个对象中的方法。
例如,当子类和父类存在相同的方法的时候,子类的方法会覆盖父类的方法,这样代码在运行时总会调用子类的方法,这就是多态。
判断一个实例是不是某个类的对象,可使用isinstance函数,返回True/False。
例如:
- class Father():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在吃了.")
- def running(self):
- print("我在跑了")
-
- class Son(Father):
- def eating(self):
- print("我不想吃饭啦~")
-
- person = Son()
- print(isinstance(person,Son))
- print(isinstance(person,Father))
效果图:
可以看到都是True,为此我们得出结论:“当一个A类有一个父类B时,那么通过A类创建的对象,既是A类的对象又是B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