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自学C语言|自定义类型:结构体


    ✈结构体类型的声明

    前面我们在学习操作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结构体的知识,这里稍微复习一下。

    🚀结构体回顾

    结构是一些值的集合,这些值称为成员变量。结构的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变量。

    🪂结构的声明

    例如:

    1. struct stu
    2. {
    3. char name[10];//名字
    4. int age;//年龄
    5. char sex;//性别
    6. }zhangsan;

    🪂结构体变量的创建和初始化

    1. struct stu
    2. {
    3. char name[10];//名字
    4. int age;//年龄
    5. char sex[5];//性别
    6. };
    7. int main()
    8. {
    9. //按照顺序初始化
    10. struct stu s = { "张三",30,"男" };
    11. printf("name:%s\n", s.name);
    12. printf("age:%d\n", s.age);
    13. printf("sex:%s\n", s.sex);
    14. //按照指定顺序初始化
    15. struct stu s2 = { .age = 20,.name = "李四",.sex = "男" };
    16. printf("name:%s\n", s2.name);
    17. printf("sex:%s\n", s2.sex);
    18. printf("age:%d\n", s2.age);
    19. return 0;
    20. }

    🚀结构的特殊声明

    在声明结构的时候,可以不完全的声明。
    比如:

    1. struct
    2. {
    3. char a;
    4. float b;
    5. int c;
    6. }x;
    7. struct
    8. {
    9. char a;
    10. float b;
    11. int c;
    12. }a[20],*p;

    上面的两个结构在声明的时候省略掉了结构体标签(tag)
    那么问题来了?
    在上面代码的基础上,下面的代码合法吗?

    p = &x;

    警告:
    编译器会把上面的两个声明当成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所以是非法的。
    匿名的结构体类型,如果没有对结构体类型重命名的话,基本上只能使用一次。

    🚀结构的自引用

    在结构中包含一个类型为该结构本身的成员是否可以呢?
    比如,定义一个链表的节点:

    1. struct Node
    2. {
    3. int data;
    4. struct Node next;
    5. };

    上述代码正确吗?如果正确,那 sizeof(struct Node)是多少?
    仔细分析,其实是不行的,因为一个结构体中再包含一个同类型的结构体变量,这样结构体变量的大
    小就会无穷的大,是不合理的。

    正确的自引用方式:

    1. struct Node
    2. {
    3. int data;
    4. struct Node* next;
    5. };

    在结构体自引用使用的过程中,夹杂了typedef对匿名结构体类型重命名,也容易引入问题,看看
    下面的代码,可行吗?

    1. typedef struct
    2. {
    3. int data;
    4. Node* next;
    5. }Node;

    答案是不行的,因为Node是对前面的匿名结构体类型的重命名产生的,但是在匿名结构体内部提前使用Node类型来创建成员变量,这是不行的。

    解决方案如下:定义结构体不要使用匿名结构体了

    ✈结构体内存对齐

    我们已经掌握了结构体的基本使用了。
    现在我们深入讨论一个问题:计算结构体的大小。
    这也是一个特别热门的考点:结构体内存对齐

    🚀对齐规则

    首先得掌握结构体的对齐规则:
    1.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对齐到和结构体变量起始位置偏移量为0的地址处

    2.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对齐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
    对齐数=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与该结构体成员变量大小的较小值。VS中默认的对齐数为8。  -Linux中gcc没有默认对齐数,对齐数就是成员自身的大小

    3.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结构体中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一个对齐数,所有对齐数中最大的)的
    整数倍。

    4.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成员对齐到自己的成员中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
    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含嵌套结构体中成员的对齐数)的整数倍。

    练习:

    1. //练习1
    2. int main()
    3. {
    4. struct S1
    5. {
    6. char c1;
    7. int i;
    8. char c2;
    9. };
    10. printf("%d\n", sizeof(struct S1));
    11. return 0;
    12. }

    解析:

    1. int main()
    2. {
    3. //练习1
    4. struct S1
    5. {
    6. char c1;//char类型占1字节偏移量为0
    7. int i;//int类型占4字节,因此对齐数为4,由于第二条对齐规则,偏移量为4
    8. char c2;//char类型占1字节,偏移量为8
    9. //由于第三条对齐规则,结构体类型的大小为12
    10. };
    11. printf("%d\n", sizeof(struct S1));
    12. return 0;
    13. }
    1. int main()
    2. {
    3. // 练习2
    4. struct S2
    5. {
    6. char c1;
    7. char c2;
    8. int i;
    9. };
    10. printf("%d\n", sizeof(struct S2));
    11. return 0;
    12. }

     解析:

    1. int main()
    2. {
    3. //练习2
    4. struct S2
    5. {
    6. char c1;//char类型占1字节偏移量为0
    7. char c2;//char类型占1字节,由于第二条对齐规则,偏移量为1
    8. int i;//int类型占4字节,由于第二条对齐规则,偏移量为4
    9. //结构体类型的大小为8
    10. };
    11. printf("%d\n", sizeof(struct S2));
    12. return 0;
    13. }
    1. int main()
    2. {
    3. //练习3
    4. struct S3
    5. {
    6. double d;
    7. char c;
    8. int i;
    9. };
    10. printf("%d\n", sizeof(struct S3));
    11. }

    解析:

    1. int main()
    2. {
    3. //练习3
    4. struct S3
    5. {
    6. double d;//double类型占8字节偏移量为0
    7. char c; // char类型占1字节,因此对齐数为1,偏移量为8
    8. int i;//int类型占4字节,因此对齐数为4,由于第二条对齐规则,偏移量为12
    9. };//结构体类型的大小为16
    10. printf("%d\n", sizeof(struct S3));
    11. }
    1. int main()
    2. {
    3. //练习4-结构体嵌套问题
    4. struct S3
    5. {
    6. double d;
    7. char c;
    8. int i;
    9. };
    10. struct S4
    11. {
    12. char c1;
    13. struct S3 s3;
    14. double d;
    15. };
    16. printf("%d\n", sizeof(struct S4));
    17. return 0;
    18. }

    解析:

    1. int main()
    2. {
    3. //练习4-结构体嵌套问题
    4. struct S3
    5. {
    6. double d;//double类型占8字节偏移量为0
    7. char c; // char类型占1字节,因此对齐数为1,偏移量为8
    8. int i;//int类型占4字节,因此对齐数为4,由于第二条对齐规则,偏移量为12
    9. };//结构体类型的大小为16
    10. struct S4
    11. {
    12. char c1;// char类型占1字节,因此对齐数为1,偏移量为0
    13. struct S3 s3;//struct S3类型占16字节,因此对齐数为8,由于第二条对齐规则,偏移量为8
    14. double d;//double类型占8字节,因此对齐数为8,由于第四条对齐规则,偏移量为24
    15. };//结构体类型大小为32
    16. printf("%d\n", sizeof(struct S4));
    17. return 0;
    18. }

    🚀为什么存在内存对齐?

    大部分的参考资料都是这样说的:

    1.平台原因(移植原因):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假设一个处理器总是从内存中取8个字节,则地址必须是8的倍数。如果我们能保证将所有的double类型的数据的地址都对齐成8的倍数,那么就可以用一个内存操作来读或者写值了。否则,我们可能需要执行两次内存访问,因为对象可能被分放在两个8字节内存块中。

    总体来说: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是拿空间来换取时间的做法。
    那在设计结构体的时候,我们既要满足对齐,又要节省空间,如何做到:
    让占用空间小的成员尽量集中在一起,例如S1和S2类型的成员一模一样,但是S1和S2所占空间的大小有了一些区别。

    🚀修改默认对齐数

    #pragma这个预处理指令,可以改变编译器的默认对齐数。

    1. #pragma pack(1)//修改默认对齐数为1
    2. struct s
    3. {
    4. char a;
    5. int b;
    6. char c;
    7. };
    8. #pragma pack()//取消修改,还原为默认
    9. int main()
    10. {
    11. printf("%d", sizeof(struct s));
    12. return 0;
    13. }

     

    结构体在对齐方式不合适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更改默认对齐数。

    ✈结构体传参

    1. struct S
    2. {
    3. char name[10];
    4. int age;
    5. char sex[5];
    6. };
    7. void print1(struct S s)
    8. {
    9. printf("%d", s.age);
    10. }
    11. void print2(struct S* ps)
    12. {
    13. printf("%d", ps->age);
    14. }
    15. struct S s = { "张三",10,"男" };
    16. int main()
    17. {
    18. print1(s);
    19. print2(&s);
    20. return 0;
    21. }

    上面的print1和print2函数哪个好些?
    答案是:首选print2函数。
    原因:
    函数传参的时候,参数是需要压栈,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开销。
    如果传递一个结构体对象的时候,结构体过大,参数压栈的的系统开销比较大,所以会导致性能下降。

    结论:
    结构体传参的时候,要传结构体的地址。

    ✈结构体实现位段

    结构体讲完就得讲讲结构体实现 位段的能力。

    🚀什么是位段

    位段的声明和结构是类似的,有两个不同:

    • 位段的成员必须是 int、unsigned int 或signed int,在C99中位段成员的类型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
    • 位段的成员名后边有一个冒号和一个数字。

    例如:

    1. struct s
    2. {
    3. int a : 2;
    4. int b : 5;
    5. int c : 8;
    6. int d : 10;
    7. };

    A就是一个位段类型。
    那位段A所占内存的大小是多少?

    1. int main()
    2. {
    3. printf("%d", sizeof(struct s));
    4. return 0;
    5. }

    🚀位段的内存分配

    1.位段的成员可以是int unsigned int signed int 或者是char等类型

    2.位段的空间上是按照需要以4个字节(int)或者1个字节(char)的方式来开辟的。

    3.位段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位段是不跨平台的,注重可移植的程序应该避免使用位段。

    1. struct S {
    2. char a : 3;
    3. char b : 4;
    4. char c : 5;
    5. char d : 4;
    6. };
    7. struct S s = { 0 };
    8. s.a = 10;
    9. s.b = 12;
    10. s.c = 3;
    11. s.d = 4;

    🚀位段的跨平台问题 

    1. int 位段被当成有符号数还是无符号数是不确定的

    2.位段中最大位的数目不能确定。(16位机器最大16,32位机器最大32,写成27,在16位机器会
    出问题。

    3.位段中的成员在内存中从左向右分配,还是从右向左分配标准尚未定义。

    4.当一个结构包含两个位段,第二个位段成员比较大,无法容纳于第一个位剩余的位时,是舍弃
    剩余的位还是利用,这是不确定的。

    总结:
    跟结构相比,位段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节省空间,但是有跨平台的问题存在。

    在VS中:
    1. int 位段被当成有符号数

    2.位段中的成员还是从右向左分配

    3.当一个结构包含两个位段,第二个位段成员比较大,无法容纳于第一个位剩余的位时,则舍弃
    剩余的位

    🚀位段的应用

    下图是网络协议中,IP数据报的格式,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很多的属性只需要几个bit位就能描述,这里使用位段,能够实现想要的效果,也节省了空间,这样网络传输的数据报大小也会较小一些,对网络的畅通是有帮助的。

    🚀位段使用的注意事项

    位段的几个成员共有同一个字节,这样有些成员的起始位置并不是某个字节的起始位置,那么这些位置处是没有地址的。内存中每个字节分配一个地址,一个字节内部的bit位是没有地址的。

    所以不能对位段的成员使用&操作符,这样就不能使用scanf直接给位段的成员输入值,只能是先输入放在一个变量中,然后赋值给位段的成员。

    1. struct A {
    2. int _a : 2;
    3. int _b : 5;
    4. int _c : 10;
    5. int _d : 30;
    6. };
    7. int main()
    8. {
    9. struct A sa = { 0 };
    10. scanf("%d", &sa._b);//这是错误的
    11. //正确的⽰范
    12. int b = 0;
    13. scanf("%d", &b);
    14. sa._b = b;
    15. return 0;
    16. }

  • 相关阅读:
    卡塔尔世界杯在哪里可以看直播?
    44. 通配符匹配 ●●● & HJ71 字符串通配符 ●●
    大规模并行AI训练系统 Colossal-AI 十四问
    Linux下PostgreSQL安装部署详细步骤
    Ceres学习笔记002--使用Ceres求解Powell方程
    针对个体的精准神经影像—当前的方法和未来方向
    设计模式—简单工厂
    uniapp 实现路线规划
    【jquery Ajax 】art-template模板引擎的概念与使用
    win11 电脑 使用 python 连接USB 海康工业相机 运行示例程序 BasicDemo.py 并添加连续捕捉图像(可以自己合成视频)的两个按钮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Dumpling527/article/details/13660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