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 用户级缓冲区和系统缓冲区 - 初步理解Linux当中文件系统


    前言
     

    文件系统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这个程序输出:

    此时的输出也满足的我们预期。

     我们也可以把 程序执行结果,输出重定向到 一个文件当中:

     当我们在代码的结尾处,创建了子进程,那么输出应该还是和上述是一样的:

     此时,我们把 这个程序的输出结果 ">" 重定向到 一个文件当中,为了验证,所以,我们把之前在文件当中保存的 数据先删除:

    然后,在进行重定向操作(其实 ">" 这个重定向本来就可以做到 清空文件的作用,这里只不过是 为了 分步骤来看,更加可观):

    发现,此时的结果,在文件当中输出和之前不一样了。 

     上述的输出结果,看上去和之前的输出结果没什么关系,也不是单纯的输出了两遍,因为只输出了 7 行 而不是 8 行。

    我们发现,除了 write()系统调用接口函数之外,C 库当中都是按照我们调用的顺序 调用了两遍。而且,wirte()函数的打印顺序,和之前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说明,系统调用接口,没有受到我们 fork()函数影响。

     出现上述的原因,就和 缓冲区脱不了干系了。

    缓冲区

    先看下述 例子 :

    上述的 三个函数 都是 在 stdout 这个文件当中输出数据,当他们输出完毕之后,我再去 把 1 号文件也就对应着 stdout 这个文件关闭了,然后程序执行结束,你再猜猜 此时的输出结果是什么?

    发现,此时是什么结果都没有输出的,同样,重定向到 log.txt 文件当中也是没有输出的。


    上述的是 3 个 C库函数,如果是 系统调用接口呢?此时我们把 write()系统调用接口调用:

    输出:

    发现居然 成功输出 了。 


    C 当中封装的要调用到 硬件的 函数,底层都是要调用 系统调用接口的,比如上述的函数,都是要调用 write()函数的。

     都是把对应的数据,传入到 write()系统调用接口,然后通过系统调用接口 来 输入到缓冲区当中。

    其实,上述使用的 3 个C库函数,其实是已经在缓冲区当中输入数据了的

    一个文件,肯定是提供了 自己 操作系统级别的缓冲区。这个缓冲器就是这个文件的 文件缓冲区

    但是,3 个C库函数   写入的缓冲区肯定不是 系统级别的缓冲区,如果是系统级别的缓冲区的话,程序执行结束之时,就会刷新缓冲区,我们就会看到对应的输出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 write()系统调用接口可以看到 输出结果。write()函数,是直接向 传入的文件的 对应 文件缓冲区当中 写入数据。到最后刷新文件缓冲区之时,就会把数据刷新到文件当中。

    而且,像 printf / fprintf / fwrite / fputs ····· 这些函数,不是直接向文件缓冲区当中去刷新数据,因为 文件缓冲区是属于内核的,在语言级别 封装的 函数是不能直接访问到的,中间还有层级。(反证:如果 printf / fprintf / fwrite / fputs ····· 这些函数 已经把数据拷贝到 文件缓冲区当中了,当我们调用 close()函数之时,比如 close(1),就会把 1 号文件 对应的 文件缓冲区当中的数据 刷新 到磁盘当中。 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 输出结果。)

     那么 ,语言层级的 函数,不直接向 系统级别的 缓冲区当中写入数据,那么数据究竟被写入到那里了呢?

    其实,像 C/C++ 语言,是有自己的 语言层级的 缓冲区 的。这个缓冲区是 用户级别的 缓冲区

    所以,像 printf / fprintf / fwrite / fputs ····· 这些函数 在向文件当中写入数据之时,并不是直接把数据写到 系统级别的缓冲区当中,而是先写入到 语言层级的 缓冲区 当中。

    只有当在 合适时机,比如 遇到了强制刷新缓冲区,fclose()函数,或者是在字符串当中有 '\n'  ····· 等等时机,此时 才会调用 write()函数把 语言层级的 缓冲区 当中的数据,写入到 系统缓冲区当中。

     所以,在 开始 close(1)关闭1号文件 C 库函数没有输出的原因是:

    •              在 C语言当中的缓冲区刷新之前,1 号 文件 也就是 stdout 文件 已经被关闭了,当程序解释之时, C语言当中的缓冲区 想要刷新 其中的数据到 1 号文件的 文件缓冲区之时,在这个进程当中就找不到这 1 号文件了。


    所以,此时如果我们把 三个 C库函数当中要输出的字符串都 ,就可以输出数据了

    输出:
     

     为什么 在字符串当中  带上 '\n' 的话 就 可以 刷新呢?

    因为 显示器文件的刷新方案是 行刷新。所以在 类似 printf()函数执行之时,识别到 字符串当中有 '\n' ,遇到 '\n' 就会立即把 C语言 缓冲区当中的数据 刷新出去。

     所以,刷新的本质就是  通过 1 号文件 + write()系统接口的方式,写入到内核当中的 系统级别的 缓冲区当中。

    所以,例如 exit() _exit()两个函数是有区别的!!

    exit()是C当中通过 _exit()函数封装的一个函数,而 _exit()此时 真正实现 进程退出的 系统调用接口;exit()底层当中 一定 有_exit()的调用。

    在理解上述 用户级别 缓冲区 和 操作系统级别的缓冲区的 区别之后,你应该就会明白这两个函数有什么不同。

    之所以 exit() 函数能刷新 C语言缓冲区,是因为 exit()函数是 在 C语言当中通过 _exit()函数封装的一个 函数(  fflush(strout); _exit()  ),他能看到 这个层次 C语言缓冲区。而 _exit() 不能刷新 C语言缓冲区是因为 _exit()是底层系统调用接口,它的层级是在底层,它看不到  在用户层级的 C语言缓冲区。

    所以,到现在,你可以简单 理解的为:只要是 数据被刷新到 系统缓冲区当中了,也就是 数据被刷新到了内核当中,数据就可以到达硬件了。 

     缓冲区的刷新问题

     主要分为三种方式进行刷新:

    • 无缓冲 --- 直接进行刷新,也就是收到数据就马上把这个数据给刷新出去。比如调用 prinf()函数,调用 printf()函数结束 就 立即把 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刷新 到内核当中。
    • 行缓冲 --- 就像上述的 显示器文件一样,一行一行的进行输出。不管当前缓冲区当中有多少个数据,只要没有 '\n' 类似的换行符,就会一直在 缓冲区当中等待,只要 缓冲区当中读到了第一个 '\n' 类似的换行符,才会把 缓冲区当中的 数据刷到 内核当中。    、
    • 全缓冲 --- 什么都不认,无论输入什么数据到 缓冲区当中,都要进行等待,直到 把 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写满了,才会把 缓冲区当中的数据 刷新到 内核当中。


         在文件缓冲区当中使用的刷新方式是 全缓冲,也就是,把缓冲区当中写满才会 把数据写到 文件缓冲区当中。

    为什么文件要使用 全缓冲呢?(因为,除了 显示器文件,其他在磁盘当中存储的文件,不是直接拿给 用户 或者是 操作系统来直接查看的。没有 显示器文件那种需求。)

    当然,当进程退出之时,也就刷新 C 语言缓冲区。像我们在 调用 printf("hello Linux!"); 在这个语句当中是没有 '\n' 的,但是,在最后还是会给我们刷新到 strout 文件当中让我们看到。

    就是因为 当进程退出的之时,也会刷新缓冲区。

    所以,缓冲区当中的刷新不一样必须按照上述的 三种方式来刷新。


    为什么在 语言 层面会多出一个 语言层面的缓冲区呢?

    其实,在语言层面的缓冲区就跟 快递公司一样,当我们先寄出一个包裹的时候,只需要到快递公司,把信息填好,快递公司就可以帮我们把东西送到目的地。

    如果没有快递公司,那么我们可能就要自己亲自去送到 目的地,那么在此期间,就会非常的耗费时间。

    有了快递公司,我们可以很方便的 把 "送东西"这个操作,交给快递公司来做,而我们就可以去干自己的事情。

    快递公司在此处就相当于是 语言缓冲区,它解决的事 程序运行的效率问题。注意解决的不是 操作系统当中的效率,而是程序自己在运行之时的效率问题,这个数据要 放到那个 文件当中,该怎么放入,走什么流程,还是上述所说的流程,只不过,把这个流程不用程序自己做了,交给 语言缓冲区来做就可以了。所以提高的是程序的运行效率。

    所以我们调用 printf()/ fprintf()···· 这些需要向文件当做写入 数据的 函数,才能很快的就调用个完。

    要不是,在用户层面,要想访问到 底层当中硬件设备,中间必须要 一层一层往下去调用接口来实现,如果都交给 这个函数来完成的话,程序的效率就会下降。

    所以,直接把要输入到 文件当中的数据,直接放到 语言缓冲区当中,交给他自己来判断当前的输入的数据当中是否 又要刷新的提示字符,在合适时机,来进行刷新。

    同样,语言层面的缓冲区 和 快递公司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发一个快递,就把 这个人的快递,利用 货车,或者是 飞机之类的方式,直接送到目的地,那不得亏死。

    所以,肯定是把 很多人的快递一块发送,这样才省力。

    缓冲区当中就有这么 多种刷新的方式,但是都不是 来一个 数据比如来一个 char 类型的数据就把这个数据直接发送出去,而是都是多个数据一起发送


    我们在使用 printf()类似的函数之时:

    在C语言当中我们把这些函数称之为 -- 格式化输入输出函数。

    因为 strout 本质上其实是一个文件,在文件当中只能存储字符串,所以,我们在 显示器上看到的 输出的数据了,其实就是字符串。 

     而,上述函数在输出之时,像 int a = 100 ; printf("hello %d Linux!" , a);  当中的 "hello %d Linux!" 这个字符串是我们在 函数当中使用的 格式化输出的字符串的格式,要求在 这个字符串当中的 "%d" 这个位置,替换为 a 变量的值。

    而 a 变量是 int 类型,其实就是在 "%d" 这个位置 把 a 变量的值,以字符串的形式 替换到 "%d" 这个位置。

    所以,其实在 语言缓冲区当中,收到的就是 这个经过格式化的 字符串

     所以,语言缓冲区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 : 配合格式化输出

    像底层的 操作系统级别的缓冲区,不需要给各种不同的语言来 给这个缓冲区来指定不同的 格式化 输出的方法。

    自己 语言的 格式化 为 字符串的方法,由自己的语言的缓冲区来提供和实现,操作系统级别的缓冲区只用做的是 把 上层缓冲区传入的 字符串 数据,保存到自己的缓冲区当中,然后刷新到对应文件当中。


    所以,各种数据,结果各个接口,来到各个缓冲区当中之时,来的时候可能是多少多少字节的方式刷新到缓冲区当中的;而又是以 多少多少字节的方式刷新到 文件当中的。

    这种方式不就像是 流水一般,有近就有出;所以,我们把这个称之为 --- 文件流


    语言缓冲区在哪?

     上述我们多次 提到了 语言缓冲区,那么这个缓冲区到底在哪呢?

    在 C 当中,我们要像访问 文件,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的话,离不开 C 当中的封装的一个结构体 -- FILE

    这个 FILE 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结构体,在这个结构体当中封装了 fd 文件描述符。因为 不管哪种语言,只要是想访问 文件,就必须要按照 操作系统 当中访问文件的方式来访问 -- 就是使用 fd 文件描述符 ,通过 文件描述符表 当中的映射关系来找到这个文件对象,从而对 文件进行访问。

    实际上,FILE 当中封装的不只是 上述的 fd文件描述符,还有 上述所说的 语言缓冲区字段维护这个缓冲区的信息

    所以,其实这个缓冲区就是在 FILE 这个结构体当中 创建 和维护的。

     所以,在打开这个文件之后,如果我们先要 利用某些函数来访问到这个文件的话,就需要找到这个  FILE,所以我们才要传入这个 FILE 的指针。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打开的 10 个文件,那么就 创建了 FILE 文件。

    每一个  像不同文件写入数据的操作,实际上就是 ,通过对应文件的 FILE 结构体当中的缓冲区当中的数据,把这个数据刷新到 对应文件当中。


     如下就是 FILE 结构体的定义(部分)

    Linux 当中是 在/usr/include/stdio.h 默认是在 这个路径下:
     

    typedef struct _IO_FILE FILE; // 在/usr/include/stdio.h
    1. //在/usr/include/libio.h
    2. struct _IO_FILE {
    3. int _flags; /* High-order word is _IO_MAGIC; rest is flags. */
    4. #define _IO_file_flags _flags
    5. //缓冲区相关
    6. /* The following pointers correspond to the C++ streambuf protocol. */
    7. /* Note: Tk uses the _IO_read_ptr and _IO_read_end fields directly. */
    8. char* _IO_read_ptr; /* Current read pointer */
    9. char* _IO_read_end; /* End of get area. */
    10. char* _IO_read_base; /* Start of putback+get area. */
    11. char* _IO_write_base; /* Start of put area. */
    12. char* _IO_write_ptr; /* Current put pointer. */
    13. char* _IO_write_end; /* End of put area. */
    14. char* _IO_buf_base; /* Start of reserve area. */
    15. char* _IO_buf_end; /* End of reserve area. */
    16. /* The following fields are used to support backing up and undo. */
    17. char* _IO_save_base; /* Pointer to start of non-current get area. */
    18. char* _IO_backup_base; /* Pointer to first valid character of backup area */
    19. char* _IO_save_end; /* Pointer to end of non-current get area. */
    20. struct _IO_marker* _markers;
    21. struct _IO_FILE* _chain;
    22. int _fileno; //封装的文件描述符
    23. #if 0
    24. int _blksize;
    25. #else
    26. int _flags2;
    27. #endif
    28. _IO_off_t _old_offset; /* This used to be _offset but it's too small. */
    29. #define __HAVE_COLUMN /* temporary */
    30. /* 1+column number of pbase(); 0 is unknown. */
    31. unsigned short _cur_column;
    32. signed char _vtable_offset;
    33. char _shortbuf[1];
    34. /* char* _save_gptr; char* _save_egptr; */
    35. _IO_lock_t* _lock;
    36. #ifdef _IO_USE_OLD_IO_FILE
    37. };

    通过上述的说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open()函数返回的是 FILE* , 在 open()函数当中肯定是要 类似 FILE* file = (FILE*)malloc(sizeof(xxx) * xxx); 这样创建一个 FILE 结构体对象的操作。

    C 当中的 FILE 对象是属于用户?还是操作系统?

    答案是属于 用户的,所有的语言层面的,都是属于用户的。 所以,我们 把 FILE 当中的缓冲区,称之为 用户级别的缓冲区。


    理解开头 例子 (理解子进程当中继承的父进程当中的 FILE)

     所以你就可以了理解上述的例子为什么会输出上述的 结果了:
     

     因为我们上述在进行输出的时候,使用了 ">" 这个重定向符号,我们知道,在上述例子当中的这个 ">" 其实实现就是 把 输出文件从 stdout 文件改为了 log.txt 文件。

    那么,缓冲区的刷新方式 也从 显示文件的 行刷新 转变到了 文件的全刷新

    也就是说此时,遇到 '\n' 不会再进行刷新。 只有当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已经被写满了,才会去刷新。在不满的情况下,只有在 进程结束才会刷新。


    现在,我们再把下述程序的输出过程来证明一下:

    上述程序输出:

    为什么是 wirte()先打印?

    我们写一个 简单的 脚本来查看 这个程序的运行过程,查看 写入顺序:

    脚本 输出:
     

    •  而在上述代码当中,是先把三个 C库函数调用完毕,然后再调用 write()系统调用接口;
    • 那么,程序只要是输出了 write()函数输出的内容,说明上述的 三个 C库函数 已经 调用完毕。 那么为什么不输出  三个 C库函数 的输出结果呢?为什么是在后面 输出呢?就是因为 这个  三个 C库函数 是往 语言缓冲区当中输出的;而 write()是直接往 系统缓冲区当中输出的
    •  而且,在上述代码当中,三个 C库函数 输出的字符串当中都带上了 '/n' 的,按照 显示器文件,那么应该是 一个C 库函数的输出,但是为什么上述是一起输出的呢?                                                其实就是因为,当我们, 重定向之后,输出文件变成了 log.txt 这个文件,这是普通文件,所以 刷新方式是 全刷新方式。


    所以,在上述例子的基础之上,我们创建了子进程,输出如下所示:
     

    其实就是因为:

    缓冲区的刷新方式变成了全缓冲(在不满的情况下,只有在 进程结束才会刷新),因为 write()函数是直接往 系统缓冲区当中刷新数据,所以,可以直接刷新到文件。

    在 父进程当中,write()函数调用之前 调用的 三个 C库函数,已经被刷新到 语言缓冲区当中的,但是因为是 全刷新方式,所以,遇到 '\n',没有刷新到 系统缓冲区当中。

    当子进程当中,虽然没有调用 三个 C库函数,此时,对于 父子进程来说,他们共有一个 代码和数据,也就是此时,父子进程共有 一个 FILE 结构体对象,那么其中的缓冲区也是共有的。

    但是,因为最后,当程序执行结束时,就要把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刷新到 系统缓冲区当中;对于 父进程来说,把缓冲区当中内容刷新到 系统缓冲区当中这个操作,不就相当于是把 FILE 当中的缓冲区字段清空了,这不就是修改操作吗?

    所以,在父子进程当中,不管是谁修改了某一个数据,操作系统就会为这个 进程 进行写时拷贝。所以,此时父子进程当中就有了 两个 FILE 结构体对象,也就有了 父子进程 各自独有的缓冲区了

    也就是说,在最后 把 父子进程共有的 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刷新到 系统缓冲区当中之时,对于父进程,缓冲区其实就是我们在堆上开辟出的空间,刷新到 系统缓冲区这个操作,就是把 这个堆上开辟空间存储的数据全部删除了,也就相当于是 父进程 对这个空间当中的数据进行了修改,所以要发生写时拷贝。

    写时拷贝之后,父子进程就拥有 各自的 两个独立的 FILE 对象了,也就有两个 独立的 缓冲区了。

    而,子进程当中缓冲区的数据 还是之前 三个 C库函数 写入的数据,父进程也还是,所以,我们发现,在C 库函数当中输出的内容,在创建子进程之后,打印了两遍了。

     而 上述是因为 fork()创建了子进程,而且,还使用了 ">" 程序输出内容输出到 文件当中,改变了刷新方式

    而,如果我们直接运行程序不重定向到 其他普通文件,就算我们 创建了子进程,因为 显示器文件是行刷新的,在上述例子当中每一个 C库函数 当中的输出字符串 当中就有 '\n' 字符,用于 很刷新的判断。

    所以,每调用完 函数,就会检测到 '\n' 字符,直接就进行刷新了

  • 相关阅读:
    OpenSees学习心得:RC框架的时程分析【一】
    GO语言学习——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
    深入理解ThreadLocal
    信息化发展65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 JVM垃圾回收器
    AR眼镜方案—单目光波导AR智能眼镜
    SpringBoot连接MySql主从配置 读写分离
    计算机网络 套接字函数 | socket、bind、listen、accept、connect
    数据治理-数据质量
    K8s复习笔记7--Redis单机和Redis-cluster的K8S实现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chihiro1122/article/details/1344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