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许Redis监听所有网络接口的IP地址,即0.0.0.0。这意味着Redis可以接受来自任何网络接口的连接。
bind 0.0.0.0
# 关闭保护模式。在保护模式下,Redis只接受来自本机的连接。关闭保护模式后,Redis可以接受来自任何网络接口的连接。
protected-mode no
# 在后台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Redis。这使得Redis可以在后台运行,并且即使终端被关闭,Redis也会继续运行。
daemonize yes
# 启用Redis集群模式。在集群模式下,Redis可以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数据。
cluster-enabled yes
# 设置Redis的认证密码,只有知道密码的客户端才能执行写操作。
requirepass 123123
# 设置Redis主服务器认证密码,只有知道密码的主服务器才能从客户端那里接收认证请求。
masterauth 123123
# 设置集群模式下,节点之间断线重连的最大超时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无法重新连接到一个节点,那么这个节点将被认为是断线的。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 开启追加写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Redis会把所有写操作追加到一个文件中,这样在服务器重启后,可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appendonly yes
# 设置Redis的监听端口。客户端可以通过这个端口连接到Redis服务器。
port 7005
# 设置Redis的PID文件路径。PID文件是存储进程ID的文件,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需要用到这个文件。
pidfile /usr/local/cluster/redis_7005.pid
# 设置Redis的日志文件路径。所有的日志信息都会被写入这个文件。
logfile /usr/local/cluster/redis_7005.log
# 设置Redis的数据文件路径。在这个文件中,Redis存储了所有的数据。
dbfilename dump_7005.rdb
# 设置追加写入模式的文件路径。在这个文件中,Redis存储了所有的写操作记录。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_7005.aof"
# 设置集群模式的配置文件路径。在这个文件中,存储了集群的所有节点信息。
cluster-config-file nodes_7005.conf
启动脚本
-- 关闭所有reids相关进程
ps -ef | grep redis | grep -v grep | awk '{print $2}' | xargs kill
-- 启动所有redis节点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cluster/7000/redis.conf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cluster/7001/redis.conf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cluster/7002/redis.conf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cluster/7003/redis.conf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cluster/7004/redis.conf
/usr/local/bin/redis-server /usr/local/cluster/7005/redis.conf
-- 创建集群,-a 进行指定密码 如果没有密码则删除 -a
/usr/local/bin/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92.168.163.36:7000 192.168.163.36:7001 192.168.163.36:7002 192.168.163.36:7003 192.168.163.36:7004 192.168.163.36:7005 --cluster-replicas 1 -a 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