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强调科技兴国的重要性。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的力量更为凸显。近年来,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更加明确了人工智能对于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用,加上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持续利好政策的推动,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保持平稳增长。中国算力规模,尤其是智能算力规模,正在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155.2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EFLOPS),2022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68.0EFLOPS,预计到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计算(ZFLOPS)级别,达到1,271.4EFLOPS。2021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达47.7EFLOPS,预计到2026年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111.3 EFLOPS。2021-2026年期间,预计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52.3%,同期通用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5%。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在政务服务、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加大,以及伴随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高增长,中国政府鼓励推进数字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发展,建立健全助商惠民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推进算力基建化发展。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以及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从国家层面实现有效的资源结构整合,助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算力基础设施从点到网的升级,构建更为健全的基础设施结构。目前,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协调区域平衡化发展,推进集约化、绿色节能、安全稳定的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2022年发布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也提及将加速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以期面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推进算力的基建化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算力又是重要支撑,算力作为核心生产力成为共识。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提出算力经济概念,指出以计算为核心的算力经济将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手段,算力经济涵盖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资源、算力服务和算力应用等产业。从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来看,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带动3-4元经济产出:算力发展指数每提高1点,GDP增长约1293亿元。
同样,将罗兰贝格算力估算结果同IMD智能化水平评估结果进行比对,发现国家分类结果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人均算力与国家智能化水平正相关。
算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数据潜力才会不断被挖掘,因此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算力资源布局、支持跨区域算力网络实时、灵活调度运营,提升算力应用强度至关重要。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以人工智能为首的新兴技术应用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于支撑人工智能应用的智算力决定了创新力的实现。不管是新型场景还是成熟场景,对算力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率先布局智算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获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