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门编程语言中,字符串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据结构。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字符串的基本使用方法,现在继续深入的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之前while循环的一个例子中, 有这样一行代码:
print("我跑完了第" + str(lap + 1) + "圈")
这里我们使用了两个加号做了字符串拼接,并且将整形转换成了字符串,现在介绍一种更好的办法,使用格式化输出来打印这句话。
print("我跑完了第%d圈" % 1)
这里的百分号就是格式化符号,跟模运算符一样,但在不同的地方用法不一样。%d是一种占位,表示要显示在这里是一个整数,常用的占位符有以下几种:
占位符 | 描述 |
---|---|
%d | 整数占位符 |
%f | 浮点数占位符 |
%.2f | 指定精度的浮点数占位符 |
%s | 字符串占位符 |
%% | 输出百分号% |
# 如果给%d 传入一个浮点数,那它会自动将它转换成整数
print("%d" % 3.14) # 输出3
print("%d" % 3.99) # 输出3
# %f的用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接使用
print("%f" % 3.14) # 输出3.140000
# 只想要输出小数点后两位,可以这样
print("%.2f" % 3.14) #输出3.14
print("%.2f" % 3.1415926) #输出3.14
# 如果不足两位,或者是个整数,会自动补零到两位
print("%.2f" % 3) #输出 3.00
print("%.2f" % 3.1) #输出 3.10
# %s 是胜任最广泛的占位符,它可以对应任何类型的变量。
print("%s" % 100) # 输出100
print("%s" % 3.14) # 输出3.14
print("%s" % "python") # 输出python
# 在同一个字符串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占位符:
report = "%d年%s公司营收增长了百分之%.2f" % (2023, "腾讯", -50.28)
print(report)
# 当我们需要在字符串输出一个百分比,就需要用到%%,比如说:
report = "%d年%s公司营收增长了%.2f%%" % (2022, "腾讯", 20.28)
print(report)
除了%运算符外,Python还为我们提供了字符串的format函数提供丰富的格式化。比如说,在输出一个较长的数字时,根据国际惯例,每三位用逗号分隔:
print('{:,}'.format(1234567890))
# 1,234,567,890
format函数也可以像%那样来格式化多个参数:
# {0}表示第一个参数,{1}{2}表示第二、第三个参数,以此类推。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有参数在字符串出现多次,可以不用重复的传入。
report = "{0}年{1}公司营收增长了{2}%".format(2019, "腾讯", 20.28)
print(report)
# 假设这个GDP数据在报告中多处被引用,万一需要修订的话,我们只需要修改一处就行了。
print('{0}的GDP为{1:,}, 虽然它的GDP只有{1:,}美元,但它的人均GDP高达18万美元'.format("摩纳哥",7100000000))
字符串其实也是一种序列,可以理解为一串整齐的按顺序排着队的字符,组成了字符串,那每个字符在队伍中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下标,又叫作索引。
如上图,"CHINA"这个字符串,从左往右每一个字符对应了一个下标(索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编程中,所有的下标都是从0开始的,当我们要访问一个字符串的第1个字符时,使用的下标应该是0。
print("CHINA"[0])
# 使用中括号加数字的方式,表示要访问的是具体哪个位置上的字符。
"CHINA"[1] # 第2个字符"H"
"CHINA"[4] # 第5个字符"A"
"CHINA"[-1] # 最后一个字符"A"
"CHINA"[-2] # 倒数第二个字符"N"
使用负数下标可以从右往左访问,这种写法是Python特有的,非常的快捷,对于任意长度的字符串,我们都可以使用-1来获取它的最后一个字符,注意使用负数下标是是从-1开始的,因为-0也是0,产生重复了。
切片操作也是Python的一大特色,极大简化了序列访问和操作。
"CHINA"[0:3] # 输出 CHI
"CHINA"[0:0] # 空字符串
"CHINA"[0:-1] # CHIN
"CHINA"[0:6] # CHINA
# 冒号右边的省略,表示一直截取到最后一个字符
"CHINA"[0:] # CHINA
# 前面的0也可以不写,冒号左边为空表示从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
# 从0到末尾
"CHINA"[:] # CHINA
# 从0到第3个
"CHINA"[:3] # CHI
# 从第3个到末尾
"CHINA"[2:] # INA
# 如果想要隔一个字符取一个,可以这样写,步长:默认为1,也可以为负数
# 每隔两个字符截取一个
"CHINA"[::2] # CIA
# 从右往左每隔两个两个字符截取一个
"CHINA"[::-2] # AIC
# 倒序输出一个字符串
"CHINA"[::-1] # ANIHC
字符串本身有很多函数,前面其实已经学习过一个format函数,我们再来介绍几个其他的常用函数
空白符包括空格、换行(\n)、制表符(\t)
print("A\tB\tC\nD\tE\tF")
按键盘上的空格键会产生一个空格,按回车键则会产生一个换行符,按Tab键则会产生一个制表符,用户在输入数据的时候有时候经常会误输入这几个字符,所以在在处理用户输入的数据时,要先去除头尾的空白字符。
password = "123"
input_password = " 123"
print(password == input_password) #输出 false
password = "123"
input_password = " 123"
print(password == input_password.strip()) #输出 true
strip函数的作用就是去除字符串首尾的所有空白字符
print(" abc ".strip())
print("\t abc \n".strip())
# strip函数并不会去除掉字符串之间的空白字符
print(" a b c ".strip()) #输出 a b c
# lstrip 和 rstrip 函数,分别去除字符串左边和右边的空白字符
" abc ".lstrip() # 结果'abc '
" abc ".rstrip() # 结果' abc'
# 将所有字符变成大写
"china".upper() # CHINA
# 将字符串的首字母变成大写
"china".capitalize() # China
# 将所有字符变成小写
"CHINA".lower() # china
# 将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变成大写
"i have a dream".title() # I Have A Dream
判断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字符串开头或者结尾
函数 | 说明 |
---|---|
startswith | 是否以指定的字符串开头 |
endswith | 是否以指定的字符串结尾 |
isdigit | 是否是一串数字 |
islower | 是否全是小写字母 |
isupper | 是否全是大写字母 |
String = input("")
if str(String).startswith('1'):
print("yes")
else:
print("no")
在前面密码锁的案例中,我们用过in来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被包含在另一个字符中
password = '123'
input_pwd = '456123789'
password in input_pwd # True
这样可以判断出是input_pwd中是否有password,但如果想要知道password在input_pwd中的确切位置,就需要使用find函数
input_pwd.find(password) # 结果是3
除了find函数,index函数也有相同的功能,唯一的区别是 ,index函数如果没有找到相应的字符串就会报错
input_pwd.index(password) # 结果是3
# 这行代码将会在运行时报错
input_pwd.index("notexists") # ERROR
count函数能够查找出指定的字符串一共出现了几次,如果没有出现,则返回0
"abba".count('a') # 2
'abba'.count('c') # 0
replace函数提供了替换字符串中某些部分的功能
"abba".replace('a', 'b') # 结果是'bbbb'
'apple banana'.replace('apple', 'orange') # 结果是'orange banana'
字符串本身没有测量长度的函数,需要借助一个Python内置函数len
len("China") # 5
len("") # 0
len("a") # 1
len函数非常重要,它不光可以测量字符串的长度,也可以测量其他所有有长度的对象
r = range(10)
len(r) # 10
结合以上的字符操作知识,可以开发一个电话号码识别程序,用户输入一串数字,程序识别它是不是一个有效的电话号码,如果是有效电话号码,我们再识别它是一个固定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还是400号码。用户输入"exit"后,程序退出。
分析一下需求。先列举一下常见的几种电话号码形式,手机号码是11位的,以1开头,不同运营商的前三位不一样,由于三位太多了,我们就以前两位来判断,包括【13,15,17,18,19】。
再看固定号码,区号+电话号码的方式,区号可能是三位(010),也可能是四位(0888),电话号码是8位,那加起来一共是11位或12位。
最是400电话,这个特征很明显,以400开头,共10位。
cellphone_number_start = "13,15,17,18,19"
telephone_number_start = "010,021,022,025,0888,0555"
while True:
num = input("请输入一个电话号码: \n")
if num == 'exit':
break
if not num:
print("电话号码不能为空")
num = num.strip()
if not num.isdigit():
print("您输入的是一个无效电话号码")
continue
if num.startswith('1') and len(num) == 11 and num[0:2] in cellphone_number_start:
print("这是一个手机号码")
continue
elif num.startswith('400') and len(num) == 10:
print("这是一个广告电话")
continue
elif num.startswith("0"):
# 当代码太长时,可以用反斜杠分割成多行。
if (len(num) == 12 and num[0:4] in telephone_number_start) or \
(len(num) == 11 and num[0:3] in telephone_number_start):
print("这是一个固定电话")
continue
print("无法识别该号码")
现在我们知道了字符串是一种序列,它可以迭代循环,也可以按索引访问,也可以切片访问。但它的组成只能是单个的字符,现在来介绍一种更多元化的序列:元组,英文叫tuple,可这样来定义一个元组:
t = ('My', 'age', 'is', 18)
# 事实上元组定义的时候也可以不用括号,但当,元组中只有一个元素的时候,必须要加一个逗号
t = 'My', 'age', 'is', 18
t = ('solo',)
# 或者不带括号
t = 'solo',
在这个元组中包含了3个字符串,一个整形数字,元组中的每一项称作元素,4个元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可以用下标索引访问:
t[0] # 'my'
t[-1] # 18
也可以通过切片来访问,注意切片返回的是一个包含切片片段的新元组
t[0:2] # ('My', 'age')
可以将一个序列强制转换为元组
# 后面的逗号表明这是一个元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一个字符串
tuple('abc') # ('a', 'b', 'c')
tuple(range(5)) # (0, 1, 2, 3, 4)
现在我们介绍字符串的另一个函数join,有了它,可以把元组这样的序列拼接成一个整体的字符串。
# 注意最后一个元素
t = ('My', 'age', 'is', "18")
print(" ".join(t))
# 输出结果:'My age is 18'
注意最后一个元素,这次我们将它设置成了字符串,因为join函数要求参数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必须是字符串。
和字符串一样,元组也有count, index函数,使用的方法也是一样:
t = ('a', 'b', 'b', 'a')
t.count('a') # 2
t.index('b') # 1
t.index('c') # Error
# 查看长度
len(t) # 4
元组也支持 in 操作,想要判断元组中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a' in t # True
'x' in t # False
最后,需要记住的是元组和字符串都是只读的,也就是不可修改的。我们不能单独改变元组中的某个元素,或者是字符串中的某个字符。
元组属于序列,所以可以像字符串那样去遍历它:
lst = ('a', 'b', 'c', 'd', 'e')
for i in lst:
print(i)
使用for循环可以方便快捷的遍历元组,上面的例子将打印出元组中的每一个元素。也可以使用while来遍历元组,虽然并不经常这样使用。
lst = list(range(10))
i = 0
while i < 10:
print(lst[i])
i += 1
销售数据统计-销冠:在真实的项目中,数据结构通常是比较复杂,经常碰到嵌套的元组,甚至是多层嵌套,我们来看一个例
子。
# 当元组元素较多、较长时,可以这样书写
sales = (
("Peter", (78, 70, 65)),
("John", (88, 80, 85)),
("Tony", (90, 99, 95)),
("Henry", (80, 70, 55)),
("Mike", (95, 90, 95)),
)
这是包含某公司所有销售人员第一季度销售业绩的元组,单位是万元,其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一个销售人员的信息,人员信息也是一个元组,包括姓名和业绩,业绩又是一个元组,按照顺序分别是1、2、3月份的销售额。需求:找出总销售额最高的那个员工,并将TA的名字和总销售额输出。
champion = ''
max_amount = 0
for sale in sales:
name = sale[0]
quarter_amount = sale[1]
total_amount = 0
for month_amount in quarter_amount:
total_amount += month_amount
if total_amount > max_amount:
max_amount = total_amount
champion = name
print("第一季度的销冠是%s, TA的总销售额是%d万元" % (champion, max_amount))
优化
champion = ''
max_amount = 0
for name, quarter_amount in sales:
total_amount = sum(quarter_amount)
if total_amount > max_amount:
champion, max_amount = name, total_amount
print("第一季度的销冠是%s, TA的总销售额是%d万元" % (champion, max_amount))
列表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元组,它的使用方式跟元组差不多,区别就是列表可以动态的增加、修改、删除元素。
# 定义一个空列表
lst = []
lst = list()
# 定义带有初始值的列表
lst = [1, 2, 3]
lst = ["a", 1, 2, 3, "b", "c"]
lst = list(range(5))
lst = list("abc")
lst = list((1, 2, 3))
以上方式都可以定义一个列表。注意变量名使用了lst,有意的避开了list,虽然list不是关键字,但我们在命名变量的时候不要使用这些内置名称。
列表的访问和字符串、元组一样,索引或者下标都可以。
lst = ['a', 'b', 'c', 'd', 'e']
lst[0] # 'a'
lst[1:3] # ['b', 'c']
# append函数总是在列表后面添加元素
lst.append('x')
# 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lst[-1] = 'f'
# 修改后列表变为:
# ['a', 'b', 'c', 'd', 'e', 'f']
# 删除列表中的元素
del lst[0]
# 删除后列表变为:
['b', 'c', 'd', 'e', 'f']
注意,由于我们删除的是第一个元素,现在剩下的所有元素的索引都发生了变化,第一个lst[0]变成了’b’,后面的也都往前挪了一位。但是lst[-1]没有变,还是’f’。涉及到删除操作的时候要小心,防止使用错误的索引。
列表也是一种序列,它也具有index和count函数和支持len函数,这些函数的用法和元组一样,它的循环遍历也和元组一样。下面来介绍一下列表特有的一些函数。
insert函数和刚刚介绍的append函数一样,用来向列表中添加一个新的元素,区别就是append是在最后添加,insert则可以向任意位置添加。
lst = ['a', 'c', 'e']
# 在第二个元素'c'前面插入一个字符串'b'
lst.insert(1, 'b')
# lst现在的值是['a', 'b', 'c', 'e']
# 在最后一个元素'e'前面插入一个字符串'd'
lst.insert(-1, 'd')
# lst现在的值是['a', 'b', 'c', 'd', 'e']
每次调用pop函数会从列表中“弹”出一个元素,接着上面的lst操作
temp = lst.pop()
print(lst) # ['a', 'b', 'c', 'd']
print(temp) # 'e'
# 我们发现列表最后一个元素'e'不见了,并被在控制台打印出了。如果想“弹”出其他位置的元素,可以传一个位置参数给pop函数
temp = lst.pop(2)
print(lst) # ['a', 'b', 'd']
print(temp) # 'c'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使用del关键字去删除列表元素,del操作可删除指定下标索引的元素,如果我们要删除指定内容的元素,就需要用到remove函数。
lst = [1, 2, 1, 'a', 'b', 'c']
lst.remove('a')
print(lst) # lst的值为[1, 2, 1, 'b', 'c']
lst.remove(1) # 注意这里的1是元素值,不是索引
print(lst) # lst的值为[2, 1, 'b', 'c']
remove函数会从左至右找到与指定的值相匹配的第一个元素,并将它删除。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区分del,pop, remove的区别。
clear函数会清空列表内的所有元素
lst = [1,2,3,4]
lst.clear()
print(lst) # 结果为[]
extend函数有点像append函数,但append函数每次只能添加一个元素,而extend可以添加一组
lst = []
lst.extend(range(5))
print(lst) # [0, 1, 2, 3, 4]
lst.extend([5, 6, 7])
print(lst) # [0, 1, 2, 3, 4, 5, 6, 7]
将整个列表反转,以上一步的lst为例
lst.reverse()
print(lst) # [7, 6, 5, 4, 3, 2, 1, 0]
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列表中的元素重新排序,对于数值,默认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lst = [3, 5, 2, 1, 4]
lst.sort()
print(lst) # [1, 2, 3, 4, 5]
#想要让列表从大到小排列,可以加上reverse参数
lst = [3, 5, 2, 1, 4]
lst.sort(reverse=True)
print(lst) # [5, 4, 3, 2, 1]
对于字符串,则会按照它们的ASCII值的顺序排列
ord('A') # 65
chr(66) # 'B'
列表的元素不是简单的字符或者数字,那怎么进行排序
注意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是一个元组,元组的第一项是月份,第二项是销售额,现在想要按照它的销售额来从高到低排序。如果直接调用sort函数,它会按照元组中第一项的字符串顺序进行排序。
revenue = [('1月', 5610000), ('2月', 4850000), ('3月', 6220000)]
revenue.sort(reverse=True, key=lambda x:x[1])
# 排序后为 [('3月', 6220000), ('1月', 5610000), ('2月', 4850000)]
key参数接收的是一个函数,我们在这里给它传递了一个匿名函数,关于函数的使用后面再学习,这里我们需要了解是通过key参数,我们指定了sort排序的依据,就是每个元组里面的第二项。
lst1 = [1, 2, 3]
lst2 = lst1
lst1.append(4)
上面的代码执行完成以后,lst 和 lst2的值都变成了[1, 2, 3, 4] ,但我们在代码里面只修改了lst1,lst2的值也跟着改变了,这不符合我的预期,可能会导致bug。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创建一个跟lst1一模一样的新列表,且不再受它以后操作的影响,就可以使用copy函数:
lst1 = [1, 2, 3]
lst2 = lst1.copy()
lst1.append(4)
print(lst1) # [1, 2, 3, 4]
print(lst2) # [1, 2, 3]
列表表达式是一种快捷的创建列表的表达式,可以将多行代码省略为一行。比如,列出20以内的所有偶数
[i * 2 for i in range(10)]
#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 等效
[i for i in range(0, 20, 2)]
range函数可以接收三个参数:第一个是起始数值(包含),可以省略,默认从0开始;第二个是结束数值(不包含);第三个是步长,可以省略,默认为1。
# 上面的代码就相当于
even_nums = []
for i in range(0, 20, 2):
even_nums.append(i)
# 65是大写字母‘A’的ASCII值
[chr(i) for i in range(65, 65 + 26)]
销售冠军的例子进一步分析
sales = (
("Peter", (78, 70, 65)),
("John", (88, 80, 85)),
("Tony", (90, 99, 95)),
("Henry", (80, 70, 55)),
("Mike", (95, 90, 95)),
)
现在我们将计算出每人的总销售额,并按销售额从多到少,存放到一个列表里
top_sales = []
for name, quarter_amount in sales:
total_amount = sum(quarter_amount)
top_sales.append((name, total_amount))
top_sales.sort(key=lambda x:x[1], reverse=True)
print(top_sales)
# [('Tony', 284), ('Mike', 280), ('John', 253), ('Peter', 213), ('Henry', 205)]
列表表达式,看懂就行
top_sales = [(sale, sum(amount))for sale, amount in sales]
top_sales.sort(key=lambda x:x[1], reverse=True)
print(top_sales)
元组或者列表存储数据
top_sales = [('Peter', 213), ('John', 253), ('Tony', 284), ('Henry', 205),('Mike', 280)]
可以很方便的取出在这个榜单中第一名、第二名或者任意一名的销售数据。但它有一个缺点,如果我们想取出特定的某个销售人员的数据时,它会很麻烦。比如如果想要找出Mike的数据,只能去循环遍历,一个个的去比对。
for sale, amount in top_sales:
if sale == 'Mike':
print(sale, amount)
这样不光写起来麻烦,执行效率也很低,假设这是一个庞大的销售数据库,那要花多少时间寻找呢?所以可以考虑使用字典。
使用花括号,可以直接定义字典
sales = {
'Peter': 213,
'John': 253,
'Tony': 284,
'Henry': 205,
'Mike': 280
}
每一行冒号左边的是键(key),右边的是值(value),称作键值对,以逗号分隔开。在这里我们故意写成每行一个键值对,实际并不要求每行一个,只要用逗号分隔开来就可以。键是不能重复的,值可以重复。
对于top_sales 这种两个一组、一一对应的列表来说,可以直接转换为字典。
# 数据类型强转
sales = dict(top_sales)
# sales现在的值变成了
{
'Peter': 213,
'John': 253,
'Tony': 284,
'Henry': 205,
'Mike': 280
}
有了字典,那现在就可以快速的取出任意一个人的数据了
# 大小写敏感
print(sales["Mike"])
# 往字典中添加数据
sales['mike'] = 0
# 修改字典中的值
sales['mike'] = 300
# 删除字典中的数据
del sales['mike']
字典的遍历和列表、元组、字符串有所区别,由于它的每一项都是一个键值对,所以在遍历时也要注意。
for key_value in sales.items():
print(key_value)
注意sales.items() 这种写法,在遍历字典时,这是一种通用的写法。items函数将字典内的内容转换成了一种可迭代的序列,以供for循环遍历,遍历出来的每一项是一个元组,包含了键和值。所以通常我们直接写成这样:
for key, value in sales.items():
print(key, value)
# 如果不使用items函数,那遍历的就是字典所有的key,修改为其他值也一样
for key in sales:
print(key)
字典有一些函数和列表是一样的,比如clear, copy,这两个不再介绍,我们来看看其他的函数。
如果直接访问字典中一个不存在的key,就会产生报错,所以,通常我们如果不确定是否存在某个key时,会先判断一下:
if 'mike' in sales:
print(sales['mike'])
else:
print('mike', "no")
in关键字又一次派上用场了, 在这里用in来检查字典中是否包含"mike"这个键,如果包含则返回True,无论"mike"所对应的值是否为空。这样的写法,很麻烦,每次都要先判断,再查询,这时候get函数就派上用场了。
print(sales.get("Mike"))
print(sales.get("mike", "no"))
# 它表示在字典中查询'mike'键所对应的值,如果不存在'mike'键,则返回0
如果只想单独列出所有的销售人员名单,可以这样写:
print(sales.keys())
进行遍历
for name in sales.keys():
print(name)
如果只想计算出所有销售人员的销售额总和,也就是公司总销售额,可以直接取出value部分并求和:
# 仅对单value适用
sum(sales.values())
集合在Python中是一个无序的不重复的序列,一般用来删除重复数据,还可以计算交集、并集等。
这两方式都可以定义一个集合
nums = {1, 2, 3, 4, 5}
nums = set([1, 2, 3, 4, 5])
'''
集合是无序的,虽然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时候遍历出来也是有序的,但不能把它视为有序,并作为某些逻辑的依据。
集合最常用的用法是用来消除列表或者元组中的重复元素
'''
lst = [1, 2, 1, 3, 4, 5]
lst = list(set(lst))
# 将lst转成了集合,再将集合转成了列表,最终得到了一个没有重复元素的列表
集合的遍历和列表、元组很相像,再次重申,它不是有序的
for n in nums:
print(n)
也可以通过len函数来测量它的长度,准备地讲,在数学上叫集合的基数
len(nums) # 5
可以通过in 来判断集合中是否有某个特定的元素
5 in nums # True
往集合里添加一个元素
nums.add(5) # 重复值,do nothing
nums.add(6)
已经加入集合的元素不能修改,只能删除,删除集合里的元素
# remove函数会从集合里删除指定元素,但如果元素不存在,则会报错
nums.remove(5)
nums.remove(5) # Error
# 如果不想报错,可以使用diiscard函数
nums.discard(5)
从集合内删除并返回一个元素:
# 目测从左侧开始
num = nums.pop()
# 如果集合是空的,则会报错。有时候,我们也会使用pop函数来迭代一个集合
while len(nums) > 0:
print(nums.pop())
#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每个元素只被使用一次,不会重复使用
# 定义两个集合
s1 = {1, 2, 3}
s2 = {3, 4, 5}
# 求交集
s1.intersection(s2) # {3}
# 求并集
s3 = s1.union(s2)
print(s3) # {1, 2, 3, 4, 5}
# 是否是子集
s1.issubset(s3) # True
# 是否是父集
s3.issuperset(s2) # True
树的一些基础概念:
节点的度: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个数称为该节点的度;
树的度:一棵树中,最大的节点的度称为树的度;
叶节点或终端节点:度为零的节点;
节点的层次: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1层,根的子节点为第2层,以此类推;
树的高度或深度: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次;
路径:对于一棵子树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结点,如果从一个结点出发,按层次自上而下沿着一个个树枝能到达另一结点,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条路径
在树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树–二叉树,即每个节点最多含有两个子树的树。
这种树我们称为完全二叉树:对于一颗二叉树,假设其深度为d(d>1)。除了第d层外,其它各层的节点数目均已达最大值,且第d层所有节点从左向右连续地紧密排列,这样的二叉树被称为完全二叉树,其中满二叉树的定义是所有叶节点都在最底层的完全二叉树;
1.数学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i>0)
2)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 - 1个结点(k>0)
3)对于任意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结点数为N0,而度数为2的结点总数为N2,则N0=N2+1;
4)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必为 log2(n+1)
5)对完全二叉树,若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编号,则编号为i 的结点,其左孩子编号必为2i,其右孩子编号必为2i+1;其双亲的编号必为i/2(i=1 时为根,除外)
2.遍历方法
1)深度遍历:沿着树的深度遍历树的节点,尽可能深的搜索树的分支
深度遍历有三种方式:
(1)先序遍历的顺序为: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
(2)中序遍历为: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3)后序遍历是: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其中的序指的是根节点相对于左右节点的遍历位置。
2)广度遍历:从树的根层级开始一层一层的遍历,遍历完上一层再遍历下一层
3.由遍历构造二叉树(至少需要两组遍历)
后序遍历的第一个字符就是根,因此只需在中序遍历中找到它,就知道左右子树的中序 和后序遍历了。
# 实现一个完全二叉树
#定义树的结点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item,left=None,right=None):
self.item=item#数据域
self.left=left#左子树
self.right=right#右子树
#定义树
class tree():
def __init__(self,root=None):
self.root=root
#每加满一个节点,在其左节点下继续加
def add(self,item):
t=node(item)
if self.root==None:
self.root=t
return
q=[self.root]
while q:
c=q.pop()
if c.left==None:
c.left=t
return
elif c.right==None:
c.right=t
return
else:
q.append(c.right)
q.append(c.left)
#插入节点,order为插入位置,'L'为左子树,'R'为右子树
def insert(self,root,item=None,order='L'):
if root==None:
root=node(item)
return
if order=='L':
if root.left:
if root.left.item:
return
else:
root.left.item=item
else:
root.left=node(item)
elif order=='R':
if root.right:
if root.right.item:
return
else:
root.right.item=item
else:
root.right=node(item)
else:
raise ValueError("insert:order error")
#深度遍历(递归实现)
def preorder(self,root):#先序遍历
if not root:
print("",end="")
else:
print(root.item,end=" ")
self.preorder(root.left)
self.preorder(root.right)
def inorder(self,root):#中序遍历
if not root:
print("",end="")
else:
self.inorder(root.left)
print(root.item,end=" ")
self.inorder(root.right)
def postorder(self,root): #后序遍历
if not root:
print("",end="")
else:
self.postorder(root.left)
self.postorder(root.right)
print(root.item,end=" ")
#广度遍历(队列实现)
def broad(self,root):
if not root:
print("",end="")
q=[root]
while q:
for i in range(len(q)):
t=q.pop(0)
print(t.item,end=" ")
if t.left:
q.append(t.left)
if t.right:
q.append(t.right)
#根据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构造树,返回树根
def con(self,mid,post,root):
if mid==[]:
return None
else:
r=post[-1]
root=node(r)
n=mid.index(r)
leftmid=mid[:n]
rightmid=mid[n+1:]
leftpost=find(leftmid,post)
rightpost=find(rightmid,post)
root.left=self.con(leftmid,leftpost,root.left)
root.right=self.con(rightmid,rightpost,root.right)
return root
#返回由路径元组构成的列表
def path(self,root):
def addpath(root,list1,s):
if not root.left and not root.right:
s+=(root.item,)
list1.append(s)
else:
s+=(root.item,)
if root.left:
addpath(root.left,list1,s)
if root.right:
addpath(root.right,list1,s)
list1=[]
addpath(root,list1,())
return list1
图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
图的连通性:
对于无向图,其连通子图(连通分量)称为连通图
对于有向图,其连通子图(强连通分量)称为强连通图
若任意节点之间均连通,称为完全图。
图的实现有四种方法:
邻接矩阵(用具体的数值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邻接矩阵,假设这个矩阵是A,Aij就表示第i个节点和第j个节点是否相连,为1表示相连,0表示不相连。当然,该数值也可以是边或者弧的权值。)
邻接表(对于邻接表来说,一行只代表和他相连的节点。)
十字链表(十字链表适用于有向图,操作时也较为方便,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整体的时间复杂度和邻接表一样。)
3.1 十字链表的结点描述:
顶点结点:
弧结点:
邻接多重表(邻接多重表适用于无向图,但其结构同十字链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其顶点结点的链域只有第一天依附于该节点的边(显然无向图没有弧头弧尾一说,故只需要一条边)。)
遍历方式:
1.深度优先搜索(DFS)–类似于树的先序遍历
2.广度优先搜索(BFS)
最短路径:
1.Dijkstra算法(单源最短路径)
时间复杂度O(n^2)
建立一维辅助数组存储起点到各结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先将起点到各点路径存入辅助数组,然后循环找到辅助数组中路径的最小值,确定起点到该点的最短路径已找到,同时更新辅助数组
2.Floyd算法(多源最短路径)
时间复杂度O(n^3)
建立二维辅助数组存储各结点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先将各点之间路径存入辅助数组,再循环判断各个路径是否为最短路径:循环比较该路径与以其他结点为中间结点得到的路径大小,然后更新该路径值
python在实现队列时,一般使用其内置的库queue。当然也可以使用自定义数组或者链表实现,但是对于python我们说过,但凡能使用内置方法就使用内置方法,一是方便,二是快,三是功能完善。
后入先出队列,后输入的元素会先输出。
这里的后入先出队列,就是栈。(以下的后入先出队列就先用栈代表)
栈,添加移除新项总发生在同一端。这一端通常称为“顶部”。与顶部对应的端称为“底部”。
优先级队列作为一种特殊的队列,会给各数据设置优先级(决定入栈和出栈的顺序),通过堆(heapq库)也可以实现优先级队列,但是堆本质上还是一种完全二叉树。
双端队列也是一种特殊的队列,其入队列和出队列可以在队列的两边同时进行,这样的队列更符合实际问题中一般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