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我为了显示我的创造力,用了各种奇特的变量名。我曾用“小红”和“小明”来代表数组的下标,然后再用“大象”和“长颈鹿”来储存数据。结果呢?不出两天,我自己都看不懂这代码是在做什么。代码里的动物园比实际的还要繁杂。
好,我知道注释是好事,但我曾经的“好心”让我在注释里写下:“这一行代码非常重要,请千万不要删除。”后来我发现,那行代码其实一点也不重要,反而是个性能杀手。于是乎,那个“千万不要删除”的注释成了讽刺的代名词。
刚开始学编程的时候,复制粘贴对我来说就像魔法一样,一下子就能让代码运行起来。然而,这也是我写出最多 Bug 的时候。原因很简单,复制粘贴的代码往往需要针对新的场景做调整,但我总是忘记。结果就是,当我在修改一个 Bug 时,其他地方的相似代码都成了潜在的雷区。
哦,这个可是我的老朋友了。在代码里到处用一些“神奇数字”,比如用“3.14159”代表圆周率,或者用“18”来限定用户的最小年龄。后来我发现,这些“神奇数字”根本就不神奇,反而像个谜题,让人不知所措。
看完以上的故事,你可能会觉得我当初真的很“愚蠢”。但事实上,每一次的失败都让我更接近成功。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写出更清晰、更高效的代码。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在和“愚蠢代码”战斗,别担心,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最重要的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的“愚蠢代码”变成了宝贵的经验。
结束语:程序员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源源不断的 Ctrl+C 和 Ctrl+V,当然,别忘了 Ctrl+Z,它会是你最忠实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