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说到了,为了确保连接通道已建立完成,进行三次握手的确认。但无论是请求页面,还是发送一个ajax请求,数据都是要达到服务器的,包括header头,body信息这些。一旦离开了客户端浏览器,再离开了客户端操作系统,就要开始漫长的网线旅程了。
目录
我们之前说过,数据要穿过离得最近的集线器,下一跳,下一跳的跳过路由器,慢慢的达到服务器目的地,而这中间环节决定往哪里的路由器跳,完全是由ip地址或者说数据包头部信息决定的。就像邮递员,他只看信封的邮编,地址,不用看信件里面的内容,就知道往哪里送。
这里说个题外话,配送地址讲究三级地址,四级地址,例如省份,城市,县,乡镇(或者是街道)这是四级地址。但据我分析,未来肯定不止这四级了,你想啊,出海业务,不得加个国家啊,以后月球,火星,地球开始配送了,那不得加个星球啊,对吧。
我们知道,发送的web请求,都要通过网线走这个旅行的过程,而网线里面那8根小细线,传导的是电信号,或者是电流,怎么流?从客户端的网卡往网线流。什么流,电流,刺啦刺啦的那种。网卡中有设备将数据包转为电信号,而以太网信号的本质就是正负变化的电压了呗。
有电压,就会想到初中学的电阻,网线越细,网线越长,电阻就会越大,那么无疑,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的时候,越走越没劲,会有信号衰减的情况。
记得也是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去看他姐姐的孩子(也就是同学的外甥)。自己本来零花钱就不多,买了两瓶歪歪,准备给外甥。但走着走着,感觉挺累,喝了一瓶。
而一旦中间电信号衰减, 如果本来就已经衰减的信号再进一步失真,就会出现对0和1的误判,这就是产生通信错误的原因。
双绞线就是两根小细线拧麻花,你要是不知道麻花是啥,那可能不太好理解。双绞线的作用是为了抑制噪声。电流声听过没?我之前买了一个thinkpadE几几,那家伙插上电滋滋的响,当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网线嘛,通电后周围总是会有电磁波的,电磁波如果周围有金属,那么就产生电流了。
我们说网线里本来就是电流,然后新的噪声(电磁波)又产生了新的电流,都是电信号,都是电流,虽然一个是从大本营出发的正规军,一个是半路换上衣服混进来的,但混合起来,就分不太清了,会互相影响。
我们说双绞线就是麻花形状的,要是还有点疑惑,剪开网线看看那8根小细线,里面有麻花,咸的。把电信号线做成螺旋麻花形状,那么电信号也是螺旋形状的,然后噪声电信号在通过电磁场过来后的电信号方向就会相反,从而使得噪声电流相互抵消,噪声就得到了抑制。
一根网线里8根小细线,对吧,他们都自带电流,但是你想啊,一根网线才多粗,里面还有8根,这8兄弟离得这么近,能不相互干扰嘛。这就需要在双绞线的缠绕上做手脚,双绞线是螺旋形状的,所以就做成缠绕间隔的差异性,让他们有的正信号离得近,有的地方负信号离得近,同性互斥嘛,对吧。
再或者是给整根网线外层加保护膜,给双绞线加保护膜,这都是工艺手段。所以你就看,创新无处不在,你在工作中多用心,一个月硬写一个专利肯定没问题啊。
说到这里,如果哪天面试,你觉得面试官在难为你,你就问他,网线里有几根小细线?他如果说8根,你就说不对。他如果敢说4根,你就说,不对。他如果还敢问这根前端有什么关系,你就跟他说,废话,从浏览器输入url到页面展现,你的数据不得过网线啊,你说有没有关系。他要是敢生气,你就掀他们公司的桌子,最好是那种圆桌,玻璃的,手一碰还来回晃那种(哈哈,开玩笑的,别真的去掀桌子)。
其实做为前端开发,我们每天都会涉及到请求网页,请求数据,而且现在大家都用笔记本,用wifi,也不插网线了,但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一直到服务器,中间还是会有路由器,有网线环节的。
我们平时更多的是组装一下JSON数据,和服务端联调,拿到RES数据进行渲染,做一些动画效果。那么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有没有用呢?反正我是觉得挺有用的,至少大晚上的看见了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