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一般需要对类别型特征进行编码:
序号编码
独热编码
二进制编码
其中独热编码用的是最多的。但是当类别数十分巨大时,独热编码是一个非常稀疏的向量,只有一个值不为0,其他值均为0。可以使用向量的稀疏表示来大大的节省空间,并且目前大多数的算法都接受稀疏向量形式的输入。举个例子:
v = [ 0 , 0 , 0 , 0 , 1 , 0 , 3 , 0 , 0 , 0 ]对于向量 v ,其稀疏表示为
( 10 , [ 4 , 6 ] , [ 1 , 3 ] )10代表v 的长度,[ 4 , 6 ] 表示非零元素的下标,[ 1 , 3 ] 表示非零元素的值。
准确度:正例和负例中预测正确数量占总数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
召回率 Recall:以实际样本为判断依据,实际为正例的样本中,被预测正确的正例占总实际正例样本的比例。召回率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查全率”,评估所有实际正例是否被预测出来的覆盖率占比多少,我们实际黑球个数是3个,被准确预测出来的个数是2个,所有召回率r=2/3。
1、什么情况下精确率很高但是召回率很低?
一个极端的例子,比如我们黑球实际上有3个,分别是1号、2号、3号球,如果我们只预测1号球是黑色,此时预测为正例的样本都是正确的,精确率p=1,但是召回率r=1/3。
2、什么情况下召回率很高但是精确率很低?
如果我们10个球都预测为黑球,此时所有实际为黑球都被预测正确了,召回率r=1,精确率p=3/10。
Precision值和Recall值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指标,为了提高Precision值,分类器尽量在更有把握时才把样本预测为正样本,但此时往往会过于保守而漏掉很多没有把握的正样本,导致Recall值降低。
F1 score综合地反映,F1是精准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值。
ROC曲线的横坐标为假阳性率,纵坐标真阳性率。
AUC是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AUC一般在0.5-1之间,越大说明分类器越可能把真正的正样本排在前面,分类性能越好。
让模型采用特定的内在结构、条件假设或添加一些约束条件;去调整、变换或拓展训练数据,让其展现出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如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可对训练集中的每幅图像进行以下变换。
在机器学习问题中,通常将特征表示为向量的形式,所以在分析两个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性时,常使用余弦相似度来表示。余弦相似度的取值范围是[-1,1],相同的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似度为1。如果希望得到类似于距离的表示,将1减去余弦相似度即 余弦距离。因此,余弦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2],相同的两个向量余弦距离为0。
余弦相似度为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余弦相似度在高维情况下保持“相同时为1,正交为0,相反为-1” 。余弦距离会认为(1,10)和(10,100)两个距离很近,但显然有很大差异,此时我们更关注数值绝对差异,应当使用欧式距离。
在互联网公司中,A/B测试是验证新模块、新功能、新产品是否有效,新算法、新模型的效果是否有提升,新设计是否受到用户欢迎,新更改是否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测试方法。在机器学习领域中,A/B测试是验证模型最终效果的主要手段。
在对模型进行过充分的离线评估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在线A/B测试?
(1)离线评估无法完全消除模型过拟合的影响,因此,得出的离线评估结果无法完全替代线上评估结果。
(2)离线评估无法完全还原线上的工程环境。一般来讲,离线评估往往不会考虑线上环境的延迟、数据丢失、标签数据缺失等情况。因此,离线评估的结果是理想工程环境下的结果。
(3)线上系统的某些商业指标在离线评估中无法计算。离线评估一般是针对模型本身进行评估,而与模型相关的其他指标,特别是商业指标,往往无法直接获得。比如,上线了新的推荐算法,离线评估往往关注的是ROC曲线、P-R曲线等的改进,而线上评估可以全面了解该推荐算法带来的用户点击率、留存时长、PV访问量等的变化。这些都要由A/B测试来进行全面的评估。
一般会采用网格搜索、随机搜索、贝叶斯优化等算法。
超参数搜索算法一般包括:
一是目标函数,即算法需要最大化/最小化的目标
二是搜索范围,一般通过上限和下限来确定;
三是算法的其他参数,如搜索步长。
网格搜索:先使用较广的搜锁范围和较大的步长,来寻找全局最优值可能的位置,然后逐渐缩小搜索范围和步长,但由于目标函数一般是非凸的,所以很可能错过全局最优值。
随机搜索:理论依据是如果样本点集足够大,那么随机采样也能大概率找到全局最优值或其近似值。一般笔网格搜锁快。
贝叶斯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
- 使用更多的训练数据。
- 降低模型的复杂度。
- 正则化方法。
- 集成学习方法。将多个模型集成在一起,降低单一模型的过拟合风险,如Bag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