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 项目中也可以使用 ajax 技术
前端和其他 web 框架一样,需要注意的是,django 接收 POST 请求时,需要 csrf_token 进行验证,而在 ajax 中获取 csrf_token 比较麻烦。所以通常会在后端免除 csrf_token 验证。
{% extends 'layout.html' %}
{% block content %}
<div class="container">
<h1>任务管理h1>
<input type="button" class="btn btn-primary" value="点击" onclick="clickMe();"/>
div>
{% endblock %}
{% block js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clickMe() {
$.ajax({
url: "/test/ajax/",
type: "get",
data: {
type:'add',
n1:123,
n2:456
},
success: function (res) {
console.log(res);
}
})
}
script>
{% endblock %}
{% extends 'layout.html' %}
{% block content %}
<div class="container">
<h1>任务管理h1>
<input type="button" class="btn btn-primary" value="点击" id="btn1" />
div>
{% endblock %}
{% block js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
// 页面框架加载完成后代码自动执行
bindBtn1Event(); // 绑定事件
})
function bindBtn1Event(){
$("#btn1").click(function (){ // 绑定到 btn1 的 click 事件的函数
$.ajax({
url: "/task/ajax/",
type: "POST",
data: $("#addForm").serialize(),
dataType:'JSON',
success: function (res) {
console.log(res);
// console.log(res.res_add)
// console.log(res['res_add'])
}
})
})
}
script>
{% endblock %}
后端部分只要将响应请求 url 绑定视图函数,则可以在视图函数中进行处理
def task_ajax(request):
"""测试ajax"""
return HttpResponse('成功')
对于 request.POST 在使用中有一些限制:
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类型的请求对于其他数据,必须从请求体中获取。因为 request.body
中的数据是字节型,所以需要先解析。
import json
def data_form_body(request):
req_dict = json.loads(request.body)
category = req_dict.get('category)
可以使用 json 的 dumps 方法将字典转为 json 并返回
import json
def task_ajax(request):
res_dict = {'res':'ok', 'data':{'k1': 'v1', 'k2': 'v2'}}
res_dict = json.dumps(res_dict) # 可以添加indent=2参数进行缩进,添加ensure_ascii=False参数显式中文
return HttpResponse(res_dict)
也可以直接使用 JsonResponse 返回数据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def task_ajax(request):
res_dict = {'res':'ok', 'data':{'k1': 'v1', 'k2': 'v2'}}
return JsonResponse(res_dict)
前端发送 post 请求时如果不加载 csrf_token,则后端需要禁用 csrf 校验检查
from django.views.decorators.csrf import csrf_exempt
@csrf_exempt
def task_ajax(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成功')
或在注册路由时注明
from django.views.decorators.csrf import csrf_exempt
urlpatterns = [
path('goods/', csrf_exempt(views.goods), name='goods'),
]
或在settings.py 的中间件中取消 csrf 中间件(不推荐)。
有时候希望在 ajax 中使用 csrf 校验,首先需要获取 csrf token 的值,然后将此值附带在请求中发给 django。获取 csrf token 的值的方法有3种:
{% csrf_token %}
,在前端创建一个
元素,其 value 就是 csrf token 的值。{{csrf_token}}
将值赋值给变量,然后使用。附带在请求中发给 django 校验主要有2种情况需要区分: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multipart/form-data
或其他,则在发送的数据中添加一个数据字段 csrfmiddlewaretoken
,其值就是 csrf token。X-CSRFToken
,其值为 csrf token。Ajax 结合 ModelForm 在前端实际上几乎没有改变,要注意的也就是按钮绑定 Ajax 函数和不用 csrf_token。
在后端,ModelForm 其实接收到的数据也是 form 的字典格式,包含校验、保存等处理方式没有变化,只是在返回值时有了变化。
因为 Ajax 是接收处理数据,所以后端返回 重定位 信息是无法跳转的。如果希望跳转,则需要返回一个 json ,ajax 收到了这个特定的 json 数据后使用 js 进行页面跳转。
另外返回 ModelForm 错误信息时,form.字段.errors
获取的是一个字典,可以整理成 json 格式返回给 ajax 处理。
<form id="addForm" novalidate>
<div class="clearfix">
{% for field in form %}
<div class="col-xs-6">
<div class="form-group">
<label>{{ field.label }}label>
{{ field }}
{ field.errors.0 }} -->
<span style="color: red">span>
div>
div>
{% endfor %}
<div class="col-xs-12">
<button type="button" id="btnAdd" class="btn btn-primary">添加button>
div>
div>
form>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 {
// 页面框架加载完成后代码自动执行
bindBtnAddEvent();
})
function bindBtnAddEvent() {
$("#btnAdd").click(function () {
$(".error-msg").empty(); // 清空上一次的错误信息
$.ajax({
url: "/task/add/",
type: "POST",
data: $("#addForm").serialize(),
dataType: 'JSON',
success: function (res) {
if(res.status){
alert("添加成功!");
}else{
console.log(res);
$.each(res.error,function (name,data){ // 循环每一个错误,获取键值
// 拼接 id_ 和 name,获取对应文本框的 id
// 查找文本框元素的下一个元素(span),使其文本(text)为错误信息
$("#id_" + name).next().text(data[0]);
})
}
}
})
})
}
script>
前端会将文件以 post 请求发送至后端,后端可以使用 request.FILES 来接收。需要注意的是 form 需要 enctype 属性。
<form method="post"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 csrf_token %}
<input type="text" name="filename">
<input type="file" name="file">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file_obj = request.FILES.get('file') # 获取上传文件的对象
filename = request.POST.get('filename', file_obj.name) # 获取设置的文件名,如果没有则为原文件名。
with open(filename, mode='wb') as f:
for chunk in file_obj.chunks(): # 将上传文件分块读取
f.write(chunk)
f.flush() # 文件写入完成,冲刷缓冲区
ajax 上传文件和发送 json 的不同在于,发送的数据是一个 FormData 对象,创建这个对象时可以将表单 form 的 dom 对象传入。
$("#upload").click(function () {
var formData = new FormData($('#uploadForm')[0]);
// 或使用 FormDate 对象添加文件对象的方式
// var formData = new FormData();
// formDate.append('file', this.file[0]); //这里的 this 指向上传文件的 input 标签的dom对象
// formDate.append('key', value); // 可以添加其他的数据
$.ajax({
type: 'post',
url: "https://****:****/fileUpload", //上传文件的请求路径必须是绝对路劲
data: formData,
cache: false,
processData: false,
contentType: false,
}).success(function (data) {
console.log(data);
alert("上传成功"+data);
filename=data;
}).error(function () {
alert("上传失败");
});
});
后端接收时,注意接收字段是前端定义的 name ,文件从 requests.FILES 里获取
uid = requests.POST.get('uid') # 获取数据
file = requests.FILES.get('file') # 获取文件
# files = requests.FILES.getlist('files') # 获取多个文件
使用 Form 时可以定义文件字段 FileField ,定义后就能够上传文件了。
class UpForm(forms.Form):
name = forms.CharField(label='姓名')
age = forms.IntegerField(label='年龄')
img = forms.FileField(label='头像')
def upload_form(request):
form = UpForm(data=request.POST, files=request.FILES)
if form.is_valid():
print(form.cleaned_data)
# 文件在 form.cleaned_data 的相应字段(img)内
img = form.cleaned_data.get('img')
file_path = os.path.join('app01', 'static', 'img', img.name) # 拼接文件路径
with open(file_path,'wb') as f: # 写入文件
for chunk in img.chunks():
f.write(chunk)
else:
return render(request, 'upload.html', {'form': form})
<form method="post"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novalidate>
.
.
.
form>
通常使用的静态资源都在 static 文件夹内,如果想要用户上传文件到一个特定文件夹,例如项目根目录下的 media 文件夹,则需要在 urls.py 中进行设置启用。首先引入一些资源,再在 urls.py 文件的 urlpatterns 字段添加:
from django.views.static import serve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re_path
from django.conf import settings
re_path(r'^media/(?P.*)$' , serve, {'document_root': settings.MEDIA_ROOT}, name='media'),
然后在 settings.py 中进行配置:
import os
MEDIA_ROOT = os.path.join(BASE_DIR, 'media') # 项目根目录下的 media 目录
MEDIA_URL = '/media/'
此时上传文件保存的路径可以写为
media_file_path = os.path.join('media', image_obj.name)
这样将用户上传的文件放在 media 目录下,也可以通过 /media/文件名
的 url 来访问,例如 http://127.0.0.1:8000/media/001.png
ModelForm 组件可以自动上传文件,并存储保存路径到数据库,不用再写相应保存的代码,且能够自动进行重名处理。只是需要设置了上传保存目录。
需注意的是,保存到数据库中的文件路径也是 media 下的相对路径,并且不包含 media ,使用时候注意添加 media。
# models.py
class City(models.Model):
"""城市"""
name = models.CharField(verbose_name='名称', max_length=32)
count = models.IntegerField(verbose_name='人口')
# 本质上数据库存储的是文件路径,也是CharField,可以自动保存数据
# upload_to 指的就是上传文件到哪个目录,是 media 目录下的相对路径
img = models.FileField(verbose_name='logo', max_length=128, upload_to='city/')
# views.py
class UpModelForm(forms.ModelForm)
class Meta:
model = models.City
fields = '__all__'
def upload_modal_form(request):
form = UpModelForm(data=request.POST, files=request.FIELS)
if form.is_valid():
# 保存文件,保存 form 字段信息和文件路径并写入数据库
form.save()
return HttpResponse('成功')
POST 和 GET 请求是最常用的两种请求方式。一般简单的请求使用 GET,如果需要附加大量参数、数据,都会选择 POST。之后也有将POST的功能进行具体区分,则出现了 PUT、DELETE、OPTIONS 等请求类型。
HTTP 协议规定POST 提交的数据必须放在消息主体(entity-body)中,但协议并没有规定数据必须使用什么编码方式。常见的四种编码方式有:
最常见的 POST提交数据的方式。浏览器的原生 form表单,如果不设置 enctype属性,那么最终就会以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数据。
另一种常见的 POST数据提交的方式。我们使用表单上传文件时,必须让 form的 enctyped 等于这个值。
application/json 就是传说中的 json 格式,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请求头,用来告诉服务端消息主体是序列化后的 JSON字符串。由于 JSON规范的流行,除了低版本 IE之外的各大浏览器都原生支持 JSON.stringify,服务端语言也都有处理 JSON的函数。
它是一种使用 HTTP作为传输协议,XML 作为编码方式的远程调用规范。
转换分为读取和发送,实际上发送的 response 包类型基本都能被浏览器正常识别(根据请求头中的 content-type)。经常使用的有:text/javascript、text/html、application/json 和一些例如 image/png 之类的媒体类响应报文了。
这里使用的环境就是在 django 中。
需注意的是,如果后端返回的响应使用 json 格式,则需要使用 json.dumps()
将其序列化。
这种 form 格式虽然发送的是 POST 请求,但实际上是将数据体作为类似于 GET 请求的方式发送的,而不是对象或序列化字符。
url: 'www.test.com/'
body: "id=1&name=zhangsan&age=23"
只是前端发送工具的不同会经过相应处理,例如 jquery 可以直接将 json 对象处理后发送,fetch 不进行处理。
django 可以直接使用 request.POST.get()
方法获取,获取的 POST 数据以字典形式保存,但是字典内部不可以进行嵌套字典。
如果前端发送的是嵌套的对象,django 会将嵌套的对象进行转换,例如:
// 前端发送的数据
{
status:true,
person:{
name:'张三',
age:18,
sex:'male'
}
}
# django 会将数据解析成这样,类型为字典
{
'status':'true',
'person[name]':'张三',
'person[age]':'18',
'person[sex]':'male'
}
如果前端进行了序列化,则后端可以反序列化获得相应的数据。方式同 json 数据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前端需要注意的是,multipart/form-data 类型前端是要发送一个 FormData
对象的,直接发送字符串文本、json对象等都无法正常处理。可以将数据对象(包括字符串或json对象)添加到 FormData
对象中发送。使用 jquery 发送时,需要设置 content-type=false
,这样会自动添加请求头为 content-type: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WebKitFormBoundaryyr7L6TwhhOAIoEyn
。同时需要设置 processData=false
,不处理转换数据。
这种格式可以直接使用 request.POST.get()
方法获取各参数的值,类型是字符串类型。
因为 request.POST 是一个 QueryDict
对象,不能直接反序列化,所以其第一级属性必须直接获取,例如 get()
方法。此方法获取到的都是字符串,哪怕字符串内容是字典类型(前端发送的数据对象)。
如果浏览器将一个数据对象(类似于json的对象)作为 FormData
对象的一个属性值这种方式传送过来,获取的则是字符串类型的:[object Object]
。这时需要前端将其(数据对象)序列化,例如使用 js 里的 JSON.stringify()
方法。后端收到这个值类型是字符串,内容是字典数据。
后端接收到后,获取的值是序列化后的字符串,可以使用 json.loads()
来将其转为字典格式。
上传文件也需要通过这种格式,可以使用 requests.FILES.get('file')
来获取。
前端发送 json 时,注意要使用 JSON.stringify()
将发送的 json 对象序列化,后端才能正常获取。
将请求体使用 json.loads()
反序列化得到字典类型。
if request.method == 'POST' and request.content_type == 'application/json':
dic = json.loads(request.body)
param1 = dic.get('param1') # 如果不知道字典中是否有 param1 参数,可以使用字典的 get 方法,否则会报错
param2 = dic.get('param2')
django 多人协作开发时,每人开发不同的 app 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相同名称的模板或静态资源的使用问题。因为 django 搜索静态资源和模板是安装 app 注册的顺序,在各 app 目录下查找模板或静态资源文件。如果有相同名称的模板或静态资源文件,后注册的 app 就会使用先注册 app 的同名文件了。
所以对于模板文件来说,在各自 app 下的 templates 文件夹下建立 app 名称的文件夹,再建立模板文件,使得各模板文件引用时会加入各自 app 的名称,这样就不会出现引用路径相同的问题了。
对于静态资源文件,因为涉及公共静态资源,所以需要注册静态资源路径。
# settings.py
STATIC_URL = '/static/'
STATICFILES_DIRS = [
os.path.join(BASE_DIR, "static"), # 主静态文件目录
os.path.join(BASE_DIR, "main", "static"), # main app 静态文件目录
os.path.join(BASE_DIR, "login", "static"), # login app 静态文件目录
]
然后可以在每个APP下的static下建立以APP名相同的文件夹,比如在 login/static/login/ 放入样式JS CSS等
调用时使用 static 结构,加上 app 名称
{% static 'main/img/firefox-logo-small.jpg' %}
{% static 'login/img/name.png' %}
另外对于静态文件的打包整合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django 使用 iframe 时,可能浏览器会出现错误,根据提示信息发现是因为 X-Frame-Options=deny
导致的。
Refused to display xxx in a frame because it set 'X-Frame-Options' to 'deny'.
The X-Frame-Options HTTP 响应头是用来给浏览器 指示允许一个页面 可否在 ,
,
或者
中展现的标记。站点可以通过确保网站没有被嵌入到别人的站点里面,从而避免点击劫持(clickjacking)攻击。它有三个值:
根据上述 X-Frame-Options的三个值描述,只要修改django的X-Frame-Options为SAMEORIGIN ,那么相同域名页面就可以使用frame中展示。
在 settings.py 中的中间件中,启用了 django.middleware.clickjacking.XFrameOptionsMiddleware
中间件即开启了 X-Frame,django 是默认开启的。
MIDDLEWARE = [
...
'django.middleware.clickjacking.XFrameOptionsMiddleware',
...
]
默认情况下,中间件将为每个出站的 HttpResponse将X-Frame-Options
头设置为 DENY
。如果希望设置为其他值,可以在 settings.py 中的X_FRAME_OPTIONS设置:
X_FRAME_OPTIONS = 'SAMEORIGIN'
如果在使用此中间件的情况下,希望个别视图不使用 X-Frame ,则可以使用装饰器 xframe_options_exempt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django.views.decorators.clickjacking import xframe_options_exempt
@xframe_options_exempt
def ok_to_load_in_a_frame(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此页面可以使用 iframe 加载")
注意:如果要提交表单或访问框架或 iframe 中的会话 cookie,则可能需要修改 CSRF_COOKIE_SAMESITE
或 SESSION_COOKIE_SAMESITE
设置。
在指定视图中使用 X-Frame,也可以使用装饰器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django.views.decorators.clickjacking import xframe_options_deny
from django.views.decorators.clickjacking import xframe_options_sameorigin
@xframe_options_deny
def view_one(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不能在 iframe 中使用")
@xframe_options_sameorigin
def view_two(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可以在同域的 iframe 中使用")
为了防止爬虫程序或其他非人为操作,会使用验证码进行检查,一般常用的验证码方式有:
pillow 库是 python 的一个比较简单方便的图形工具库
pip install pillow
需注意的是,使用 pillow 时,是引入 PIL 库
pillow 有三个主要的类,分别是 Image、ImageDraw 和 ImageFont 类。
Image 类可以创建画布,所有的绘制图形都会在画布上进行。创建画布时需指定画布大小、颜色等信息。
ImageDraw 类用来在画布上进行绘制图案,使用时需指定画笔的颜色、绘制方式(具体的图形或绘制路径)、绘画起始坐标、结束坐标等信息。
ImageFont 类可以将文本绘制为图像,使用时需要指定字体、大小、文本内容等信息
绘制流程一般为创建画布、绘制文本到画布上、绘制干扰图像到画布上。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ageDraw, ImageFont
def new_code_img(request):
# 创建画布
bg = (220, 220, 180) # 画布背景色,RGB
img = Image.new('RGB', (120, 30), bg) # 创建画布,使用RGB模式,画布大小为120*30,指定背景色
# 在画布上创建画笔对象
draw = ImageDraw.Draw(img, 'RGB') # 指定画布,创建画笔对象,使用RGB模式
# 随机生成4位字符
chars = ''
while len(chars) < 4:
flag = random.randint(0, 2)
char = chr(random.randrange(48, 57) if flag == 0 else random.randrange(65, 90) if flag == 1 else random.randrange(97, 122))
if len(chars) == 0 or chars.count(char) == 0:
chars += char
# 保存验证字符到 session
request.session['code'] = chars
# 创建字体
font = ImageFont.truetype(font='static/font/Fangz.ttf',size=25)
# 绘制内容
for char in chars:
# 指定字体颜色
font_color = (random.randrange(255), random.randrange(255), random.randrange(255))
# 字符坐标
xy = (15 + chars.index(char) * 25, random.randint(0, 5))
# 绘制字符
draw.text(xy, char,font=font,fill=font_color)
# 画干扰点
for i in range(50):
# 干扰点坐标
xy = (random.randrange(120), random.randrange(30))
# 干扰点颜色
p_color = (random.randrange(255), random.randrange(255), random.randrange(255))
# 绘制干扰点
draw.point(xy, p_color)
# 删除画笔和字体,释放资源
del draw
del font
# 生成图片对象,返回响应
import io
# 创建缓冲对象
buf = io.BytesIO()
# 保存图片到缓冲区
img.save(buf, 'png')
# 从缓冲区获取图片,添加到响应对象中,并返回
return HttpResponse(content=buf.getvalue(), content_type='image/png')
在前端可以使用 img 标签来获取验证码图片,并添加点击重新获取事件
<img src='/new_code_img/' onclick='this.src="/new/code_img/?t="+new Date()*1'>
添加参数是为了确保每次请求时路径不一样,获取的都是新的验证码图片。
django 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数据分页工具: 分页器 Paginator,用于数据模型的分页。使用时(通常在视图处理函数中)将查询到的数据模型传入即可。使用分页器可以十分方便的获取当前页号、上页下页页号、是否有上下页等信息。
from django.core.paginator import Paginator
def order_list(request):
# 获取查询关键字
kw = request.GET.get('kw', '')
# 获取展示页码
page = request.GET.get('p', 1)
# 获取查询数据
orders = Order.objects.filter(Q(title__icontains=kw)).all()
# 创建分页器,参数1是数据模型对象,参数2是每页显示记录数量
paginator = Paginator(orders, 5)
# 获取分页后的数据,即第几页内的数据
pager = paginator.page(page)
return render(request, 'list.html', locals())
前端使用 pager.object_list 获取数据,还可以使用 paginator.page_range 获取全部页码,还有一些其他分页信息也能方便的获得。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商品列表title>
<style>
.page {
text-decoration: none;
cursor: pointer;
padding: 5px;
margin: 5px;
}
.active {
background-color: lightblue;
}
style>
head>
<body>
<form method="GET">
<input type="text" name='kw' placeholder="商品名称">
<button>搜索button>
form>
<h3>订单查询结果h3>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100%">
<thead>
<th>ID th>
<th>名称th>
<th>单价th>
<th>支付状态th>
thead>
<tbody>
{% for order in pager.object_list %}
<tr>
<td>{{ order.id }}td>
<td>{{ order.title }}td>
<td>{{ order.price }}td>
<td>{{ order.pay_status }}td>
tr>
{% empty %}
<tr>
<td colspan="">没有查到数据td>
tr>
{% endfor %}
tbody>
table>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 if pager.has_previous %} href="?p={{ pager.previous_page_number }}&kw={{ kw }}" {% endif %}><a>
{% for p in paginator.page_range %}
{% if p == pager.number %}
<a class="page active">{{ p }}a>
{% else %}
<a class="page" href="?p={{ p }}&kw={{ kw }}">{{ p }}a>
{% endif %}
{% endfor %}
<a {% if pager.has_next %} href="?p={{ pager.next_page_number }}&kw={{ kw }}" {% endif %}>>a>
p>
body>
html>
django 提供了很多视图处理类,来代替视图处理函数(类似于 tornado)。
一个简单的 View 例子:
from django.views import View
class GoodsView(View):
# 处理 get 请求
def get(self, request):
pass
# 处理 post 请求
def post(self, request):
pass
需注意的是,注册路由时注册路由处理类并使用其 as_view() 方法
urlpatterns = [
path('goods/', views.GoodsView.as_view(), name='goods')
]
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中间件基于 AOP(面向切面编程)的设计思想,目的是扩展业务,即在不修改原业务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功能,有些类似于装饰器。
django 收到一个请求后,会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件后达到视图函数,经过视图函数处理后,再经过这些中间件后将数据返回给用户浏览器。
中间件处理请求的方法是 process_request,处理响应的方法是 process_response。处理顺序为:接收到请求交给 process_request ,然后交给 url 分发器,之后是 process_view,然后交给视图处理函数,接下来是 process_template_response(不常用),然后是处理数据模型、通过视图渲染模板,再下来是 process_response ,最后将响应发回给浏览器。如果从请求到响应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则交给 process_exception 处理,然后返回错误信息到浏览器。
如果请求在通过中间件时, process_request 没有返回值(或返回值为 None),则会继续交给下一步处理;如果有返回值(返回值是 HttpResponse、render、redirect),则会禁止请求往下进行,而将返回值交给本类的 process_response 方法返回请求,直接返回给客户端,所以可以将一些放在视图函数之前或之后的行为写在中间件中。
中间件的处理顺序按照在 settings.py 中注册的顺序,请求是顺序处理,响应是逆序处理。
django 使用的中间件可以在 settings.py 中的 MIDDLEWARE 字段定义。此字段是一个字符串列表,每一个字符串就是引用的中间件类所在。
所有自定义的中间件(类)需继承 django.utils.deprecation.MiddlewareMixin 类。并且要在 settings.py 中添加注册
from django.utils.deprecation import MiddlewareMixin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direct
class AuthMiddleware(MiddlewareMixin):
"""访问验证中间件"""
def process_request(self, request):
# 如果请求访问 login 页面则不进行检测
if request.path_info == '/login/': # request.path_info 能获取请求URL
return
# 1. 读取当前访问用户的 session 信息,如果能读到,说明已经登录过
username = request.sesssion.get('username')
if username:
return
# 2. 如果没有登录过,
else:
return redirect('/login/')
def process_view(self, request):
pass
def process_template_response(self, request, response):
pass
def process_response(self, request, response):
return response
django 提供了信号调度机制,用于监听框架中执行某些操作,实现业务与模型或视图之间解耦。django 中某些动作发生的时候,系统会根据信号定义的函数执行相应的操作。
发送信号有点像是调用函数并传参,只是在发送信号时并不知道需要调用什么函数,所以设立了信号机制。只在有需要时才创建接收信号的函数或方法。
另外使用信号时需注意,信号机制是线程安全的,但无法跨进程使用。
一般信号写在应用 app 的 __init__.py 文件中。但是 app 在注册中因为加载好,是不能引入 models、urls、views 的,会报错。所以一般此类会产生错误的信号会写在 app 配置中,在 app 准备好后导入信号
# app.apps.py
from django.apps import AppConfig
class MyAppConfig(AppConfig):
name = 'myApp'
def ready(self):
# 这里写入信号,或导入信号文件
import myApp.signals
django 内置了一些信号:
信号 | 说明 |
---|---|
pre_init | model 对象执行其构造方法前,自动触发 |
post_init | model 对象执行其构造方法后,自动触发 |
pre_save | model 对象保存前,自动触发 |
post_save | model 对象保存后,自动触发 |
pre_delete | model 对象删除前,自动触发 |
post_delete | model 对象删除后,自动触发 |
m2m_changed | model 对象使用 ManyToMany 字段操作数据库的第三张表(add/remove) |
class_prepared | 程序启动时,检测到已注册的model类,对于每一个类,自动触发 |
pre_migrate | 执行migrate命令前,自动触发 |
post_migrate | 执行migrate命令后,自动触发 |
信号 | 说明 |
---|---|
request_started | 请求来到前,自动触发 |
request_finished | 请求结束后,自动触发 |
got_request_exception | 请求异常时,自动触发 |
setting_changed | 配置文件改变时,自动触发 |
信号 | 说明 |
---|---|
template_rendered | 模板执行渲染时,自动触发 |
信号 | 说明 |
---|---|
connection_created | 创建数据库连接时,自动触发 |
信号函数的参数定义是固定的,例如 sender 表示信息发送对象。
信号的监听使用信号的 connect()
方法,其定义为:Singal.connect(receiver, sender=None, weak=True, dispatch_uid=None)
。参数含义为:
weak=False
。此参数最大的作用是对于信号处理函数是某对象的方法时,如果对象被删除了,可以回收信号而不会产生错误。from dango.db.models.signals import post_save
def post_save_func(sender, **kwargs):
# 输出相关信息
print('保存信息:', sender, kwargs)
# 连接信号和处理函数
post_save.connect(post_save_func, weak=False)
也可以使用装饰器的方式
from django.db.models.signals import post_save
from django.dispatch import receiver
from models import Test
@receiver(post_save, weak=False)
def post_save_func(sender, **kwargs):
# 输出相关信息
print('保存信息:', sender, kwargs)
def signal_handler(sender, **kwargs):
pass
django 信号处理函数主要参数有两个,sender 是信号发送者,kwargs 是个字典,存储了传递的基本信息。例如 instance 为引起信号的实例对象,signal 为传递的信号对象等。
除了 django 预设的信号外,我们也可以自定义一些信号
定义信号就是
from django import dispatch
# providing_args 发送信息的参数列表
action = dispatch.Signal(providing_args=['name', 'age'])
注册信号就是将信号发给接收函数
@receiver(action)
def post_action(sender, **kwargs):
print(sender, kwargs)
在行为发生时(函数、方法执行中)发送信号。发送的数据除了 sender 外,在定义信号时就定义好了。
action.send(sender='sender', name='Joe', age=18)
Signal提供了几个实例方法,用于管理receiver:
connect(self, receiver, sender=None, weak=True, dispatch_uid=None)
disconnect(self, receiver=None, sender=None, dispatch_uid=None)
has_listeners(self, sender=None)
send(self, sender, **named)
send_robust(self, sender, **named)
send_robust
和 send
不同的地方在于receiver出现异常时的行为:调用send时,如果receiver发生异常,异常会在send中继续抛出,如果当前receiver后面还有其他receiver,因为异常的发生,将不会调用。调用send_robust时,如果receiver发生异常exc,会被捕获,并以(receiver, exc)作为结果返回给send_robust;没有异常时,则和send一样,以(receiver, response)作为结果返回。django 的日志由版本号(version)、格式化(formatters)、处理器(handlers)、记录器(loggers)、过滤器(filters)五部分组成。django 的日志记录器默认存在"django.server"和"django.request"两个。
配置日志需要在 settings.py 中声明 LOGGING,它是一个字典。
LOGGING = {
'version': 1, # 版本号
'disable_existing_logger': False, # 是否禁用已经存在的记录器
'formatters': { # 声明 格式化输出
'simple': { # 声明格式化的名称,后面在记录器中会使用
'format': "%(asctime)s %(module)s.%(funcName)s: %(message)s", # 输出格式
'datefmt': '%Y-%m-%d %H:%M:%S' # 时间格式
}
},
'handlers': { # 声明处理器,如文件输出、控制台输出、发送邮件等
'inf': {
'class': 'logging.handlers.TimedRotatingFileHandler', # 处理器类
'filename': f'{BASE_DIR}/out.log', # 输出文件名
'when': 'WO', # 每周一切割日志
'backupCount': 5, # 备份数量
'formatter': 'simple', # 使用的格式
'level': 'DEBUG' if DEBUG else 'INFO', # 处理级别
},
'err': {
'class': 'logging.handlers.TimedRotatingFileHandler', # 处理器类
'filename': f'{BASE_DIR}/err.log', # 输出文件名
'when': 'D', # 每天切割日志
'backupCount': 5, # 备份数量
'formatter': 'verbose', # 使用的格式
'level': 'WARNING',
},
'out': {
'class': 'logging.StreamHandler', # 处理器类
'formatter': 'simple', # 使用的格式
'level': 'INFO',
},
'file': {
'class': 'logging.FileHandler', # 处理器类
'formatter': 'simple', # 使用的格式
'level': 'WARNING',
'filename': f'{BASE_DIR}/warn.log',
'when': 'D', # 每天切割日志
'backupCount': 7, # 备份数量
}
},
'loggers': { # 日志记录器
'inf': {
'handlers': ['inf'], # 使用的处理器,一个记录器能使用多个处理器
'level': 'DEBUG', # 记录级别
'propagate': True, # 是否传播
},
'err': {
'handlers': ['err'],
'level': 'DEBUG',
'propagate': True,
},
'django': {
'handlers': ['out', 'file'], # 使用的处理器,一个记录器能使用多个处理器
'level': 'INFO', # 记录级别
'propagate': True, # 是否传播
}
}
}
配置好后可以使用,一般会在中间件里,例如对请求进行日志记录
import logging
class LoggingMiddleware(MiddlewareMixin):
def process_request(self, request):
ip = request.META.get('REMOTE_ADDR')
path = request.get_raw_uri()
msg = "%s 访问 %s" %(ip, path)
# 获取日志记录器 django,并记录 INFO 级消息
logging.getLogger('django').info(msg)
django 有多种缓存方案,可以将渲染好的页面、session 等数据存放在缓存中等待调用。缓存也有很多选择,本地、文件服务器、redis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详细的可以查看官方文档。
自定义缓存需要在 settings.py 中进行配置,例如
文件缓存:
CACHES = {
'default': { # 缓存方案名称
'BACKEND': 'django.core.cache.backends.filebased.FileBasedCache', # 缓存方案(使用哪种缓存技术)
'LOCATION': 'c:/foo/bar', # 数据存储地点名称
'TIMEOUT': 300, # 超时时间,单位是秒
'OPTIONS': { # 其他的一些选项
'MAX_ENTRIES': 300, # 最大的实体数
},
}
}
内存缓存:
CACHES = {
'default': {
'BACKEND': 'django.core.cache.backends.locmem.LocMemCache',
'LOCATION': 'unique-snowflake',
}
}
原生缓存用来保存一些临时性的数据,有点像 session,但是是不依赖、不区分客户端的。timeout 时间单位是秒。
from django.core.cache import cache
cache.add(key, value, timeout=DEFAULT_TIMEOUT, version=None) # 添加缓存,如果 key 已存在则放弃
cache.set(key, value, timeout=DEFAULT_TIMEOUT, version=None) # 设置缓存 key、value、timeout
cache.set_many(dict, timeout) # 传入字典,一次设置多个缓存
cache.get(key, default=None, version=None) # 获取缓存 key 的 value
cache.get_many(keys, version=None) # keys 是列表,返回字典,返回多个缓存
cache.delete(key, version=None) # 显性删除 key 和其 value
cache.clear() # 清空所有缓存
更多详细的使用方式可以查看官方文档
cache 缓存默认使用 default
方案,如果希望使用其他方案名称,或需要操作其他方案名称中的缓存数据可以这样指定缓存方案:
from django.core.cache import caches
cache = caches['other_cache'] # 指定缓存方案
然后就可以正常操作 cache 了。
使用缓存保存渲染好的视图结果,可以使用装饰器 @cache_page ,它将自动缓存视图的响应。
from django.views.decorators.cache import cache_page
@cache_page(timeout=60,cache='default',key_prefix=None) # cache为settings.py中设置的缓存方案
def index(request):
pass
redis 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高速缓存的分布式数据库,所以大多数的框架缓存都会使用 redis。django 使用 redis 可以使用其插件 django-redis
,然后在 settings.py 的 CACHES 中进行设置
pip install django-redis
CACHES = {
'redis': { # 缓存方案名称
'BACKEND': 'django_redis.cache.RedisCache', # 缓存方案
'LOCATION': 'redis://127.0.0.1:6379/1', # redis 的主机地址、端口和数据库编号
'OPTIONS': { # 其他的一些选项
'CLIENT_CLASS': 'django_redis.client.DefaultClient', # 连接客户端
'PASSWORD': 'mysecret', # 口令
'SOCKET_CONNECT_TIMEOUT': 5, # 连接超时时间,单位秒
'SOCKET_TIMEOUT': 5, # 读写超时时间,单位秒
'CONNECTION_POOL_KWARGS': {'max_connections': 10,} # 连接池参数
},
}
}
当配置好缓存信息后,可以在代码中使用连接池
from django.core.cache import get_cache
from django_redis import get_redis_connection
r = get_redis_connection('redis')
connection_pool = r.connection_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