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泊一体,作为当下中国智能驾驶赛道的热点,正在前装市场进入规模化上车的关键周期。从早期的规控一体、到不同芯片的组合式行泊一体域控,再到大算力单/多芯片的域控,多元化的产品落地形态「百花齐放」。
而市场正在进入快速增长周期。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9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交付上险为49.85万辆,同比增长117.12%;同期,同时搭载L2级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的上险交付为105.69万辆,行泊一体域控方案占比为47.17%。
而在更大的潜在市场空间,1-9月同时搭载辅助驾驶(L0-L2)+自动泊车的上险交付为191.94万辆,行泊一体域控方案占比为25.97%。
不过,市场问题仍然存在。
“现阶段行泊一体方案商面临的成本压力更紧迫,从产品定位可以看出,10-25万的主力车型并不会采用顶级的硬件配置,因此对算法提出了很高要求。”易航智能CEO陈禹行表示。
比如,易航智能有一套自己的高性价比方法论,即通过算法剪枝、知识蒸馏、共享Backbone等技术手段,做出高精度的轻量级模型,从而使功能实现成本极大降低。
此前,搭载易航智能NOA行泊一体方案的首款量产车——上汽大通MAXUS已经正式上市,可以实现自动超车、记忆泊车等功能。相较于已经上市的方案,该行泊一体方案的成本降低了50%以上,通过灵活的硬件配置,能够覆盖到15万元以内的车型。
不过,从经济账的角度,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作为一种兼顾量产与功能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将泊车和行车的硬件整合到一个域控制器内,实现算力、传感器的复用;首先硬件成本可下降大约30%。
前提是,供应商的能力是否具备支撑这样的性价比方案落地。
9月14日,知行科技全栈自研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品iDC Mid在苏州生产基地正式量产下线,该产品搭载L2+级高阶智能驾驶功能、HPA记忆泊车,基于TI TDA4VM芯片,采用5V4R的传感器配置。
为了更好的满足主机厂的多元化需求,知行科技行泊一体产品不仅可适配TDA4VM及Mobileye EQ5H双SOC方案,同时还支持国产芯片平台适配开发。
同时,行泊一体域控制器配置了面向SOA化的软件架构,预置了基础软件,标准的中间件和多样的开发工具,部署分层式的软件架构,通过软硬件的高效解耦,使得上层应用可复用、可配置、可扩展,并可实现在不同平台移植。
另一家公司,智驾科技MAXIEYE也在今年宣布,已获得广汽传祺L2++量产项目定点,将基于单TDA4算力平台,实现行泊一体(含NOM领航辅助)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区别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多SoC硬件方案,智驾科技MAXIEYE此次公布的行泊一体方案,主要特点在于提升性能体验的同时,基于单TDA4芯片实现设计降本,进一步实现“人人可享的智能驾驶”产品落地,也同时满足了主机厂对于成本的诉求。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相关数据,行泊一体按照价格区间划分,20万元及以下区间、20-30万元区间各占20%左右的份额;而相比于高阶成本方案(比如,英伟达Orin),上述两个细分市场,车企对于行泊一体方案性价比有很高的要求。
“智能驾驶量产落地中,算法领先性固然很重要,但能否将AI算法从动辄数百Tops的GPU或集群式训练中心,成功搬到汽车大脑上,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样是是评价一代技术或产品是否具备产业化价值的重要标准。”智驾科技MAXIEYE软件总监郑朝辉表示。
而在车企侧,行泊一体方案上车正在加速。
今年初,搭载毫末智行HPilot 2.0辅助驾驶系统的坦克500正式上市,这也是升级后的毫末HPilot 2.0行泊一体系统的首款车型。10月31日,欧拉旗下“超流线纯电轿跑”闪电猫上市,同样搭载了毫末智行HPilot 2.0解决方案,这套名为ORA-PILOT 3.0 智能驾驶辅助套装的选装包价格为2万元。
此外,作为今年国内车市的排头兵,比亚迪也将在明年开始量产上车行泊一体方案。长安汽车的智能汽车超级数字化平台SDA架构,也将构建“中央+区域”环网电子电气架构,部署行泊一体及舱泊一体方案。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随着车企加速推进,预计今年全年行泊一体域控方案交付量将冲刺80万辆目标,2023年行泊一体域控方案交付量有望突破15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