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做量化交易一定不靠谱?


    在普通人的潜意识里,一提起机构就是镰刀,一提起个人就是韭菜,确实,机构相对于个人而言,会有资金人力、硬件设备和信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但个人量化交易者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君不见,大商超都存在这么久了,还有那么多小杂货铺,其中很多小店主都活得挺滋润。

    针是没有两头尖的,总会有大商超大厂顾及不到的地方,相对于大机构而言,个人做量化交易,至少还有这3个小确幸。

    本金小,跑得快。个人的资金量一般不是特别大(相对于机构而言),这就意味着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小,咱们的交易行为对市场不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也就是冲击成本比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的量化策略就倾向于更加有效,不会因为容量的限制而失效,有些小策略有正向盈利预期,但大机构也是不稀得做。

    这就是为啥很多高频做得好的机构,也要开始做中低频了,因为高频容量确实有限,承载不了这么多的资金。

    监管宽松,风险偏好灵活。风险偏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自己设定自己的盈利预期,只要法律法规允许,想买什么买什么,不像大机构很多时候,这个不能买,那个不能买,当证券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得立马平仓,不管这是不是黎明前的黑暗,个人就没有那么弯弯绕,“逆势死扛,再创辉煌”。

    时间和业绩限制少。无论是私募基金,还是公募基金,都是以产品形式运营的,每个产品都设有投资期限,虽然现在都全面禁止保本保收益了,但机构做不出好业绩的话,私募来年募不到钱,公募排名垫底,都是影响活计的。

    个人如果用闲余资金做量化交易,做得好了,可以到处嘚瑟,做不好,捂着闷声亏钱就行了,不会有投资者给你打电话寄刀片;没有交易机会可以躺平,不像一些产品有仓位限制,即使预测市场下跌了,还得买买买。

    但咱做量化交易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一定要比量化机构更强吗?

    个人愚见,量化交易更多是一种投资交易的分析手段,在投资交易当中,一定要做出决策,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买多少,就连不想决策躺平本身也是一种决策,量化交易基于金融逻辑和历史数据,发现和验证交易理念,提高决策的胜率,让交易策略趋向于正收益预期。

    个人做量化交易并不需要打败大机构,而是提高自己的盈利胜率,跑赢那些拍脑袋、靠感觉、听消息的散户就可以了。

    第三方量化平台和开源软件的兴起,和金融数据的低价优质化,正在催生更多的个人量化交易者,个人和机构一样都可以做量化,但个人和机构是不是能做好,都是要看个人和团队的能力,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 相关阅读: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三)—— IPv4知识总结
    大数据-131 - Flink CEP 案例:检测交易活跃用户、超时未交付
    无需编写一行代码,实现任何方法的流量防护能力
    【Spring Security】安全框架学习(十四)
    D. Make Them Equal(dp + 范围优化 )
    中小企业的公司财务管理系统
    HarmonyOS学习--三方库
    Python项目移到Linux环境下出现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xxx‘解决方案
    Salesforce正在推出AI功能,传统的项目文档管理还需要么?
    【算法系列】非线性最小二乘求解-直接求解法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1841085904/article/details/12666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