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我们知道二分查找是需要依赖数组的随机访问数据的特性的,也就是说使用二分查找的算法需要用数组来存储数据,使用链表是实现不了二分查找算法的,那有么有使用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类似二分查找的算法勒,答案是有的,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跳表。
一提到跳表,可以大家最开始能想到的就是Redis中有些集合就是用的跳表这种数据结构。没错,那跳表是如何设计的勒,怎么通过链表实现跳表勒。
如上面如所示:每两个结点提取一个结点到上一级,我们把抽出来的那一级叫做索引或者索引层,途中的down标志down指针,指向下一级结点。
我们可以看出加上一层索引后,查找一个结点需要遍历的结点个数减少了,就是说我们查找效率提升了。
正如上面图示的例子:这种链表加多级索引的结构就是跳表
跳表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和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是一样的,空间复杂度为O(n)
由于跳表的需要额外内存空间去维护多级的索引结构,所以跳表的空间复杂度会比较高,但是在实际软件开发过程汇总,原始链表中存储的有可能是很大的对象, 二索引节点只需要存储关键值和几个指针,并不需要存储对象,所以当对象比索引结点大很多的时候,那索引占用的额外空间就可以忽略。
跳表是一种动态的数据结构,当然在插入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时候,能够动态的自适应的调整,并且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在单链表中,一旦定位好要插入的位置,插入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很低的,就是 O(1)。但是,这里为了保证原始链表中数据的有序性,我们需要先找到要插入的位置,这个查找操作就会比较耗时。
我们除了要删除原始链表中的结点,还要删除索引中的。因为单链表中的删除操作需要拿到要删除结点的前驱结点,然后通过指针操作完成删除。所以在查找要删除的结点的时候,一定要获取前驱结点。当然,如果我们用的是双向链表,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当我们不停地往跳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我们不更新索引,就有可能出现某 2 个索引结点之间数据非常多的情况。极端情况下,跳表还会退化成单链表。
当我们往跳表中插入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同时将这个数据插入到部分索引层中。如何选择加入哪些索引层呢?
我们通过一个随机函数,来决定将这个结点插入到哪几级索引中,比如随机函数生成了值 K,那我们就将这个结点添加到第一级到第 K 级这 K 级索引中。
为什么Redis要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而不是红黑树?
Redis 中的有序集合是通过跳表来实现的,
如果你去查看 Redis 的开发手册,就会发现,Redis 中的有序集合支持的核心操作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插入一个数据;删除一个数据;查找一个数据;按照区间查找数据(比如查找值在[100, 356]之间的数据);
迭代输出有序序列。其中,插入、删除、查找以及迭代输出有序序列这几个操作,红黑树也可以完成,时间复杂度跟跳表是一样的。
但是,按照区间来查找数据这个操作,红黑树的效率没有跳表高。对于按照区间查找数据这个操作,跳表可以做到 O(logn) 的时间复杂度定位区间的起点,然后在原始链表中顺序往后遍历就可以了。这样做非常高效。
当然,Redis 之所以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跳表更容易代码实现。虽然跳表的实现也不简单,但比起红黑树来说还是好懂、好写多了,而简单就意味着可读性好,不容易出错。还有,跳表更加灵活,它可以通过改变索引构建策略,有效平衡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不过,跳表也不能完全替代红黑树。
跳表使用空间换时间的设计思路,通过构建多级索引来提高查询的效率,实现了基于链表的“二分查找”。
跳表是一种动态数据结构,支持快速地插入、删除、查找操作,时间复杂度都是 O(logn)。跳表的空间复杂度是 O(n)。不过,跳表的实现非常灵活,可以通过改变索引构建策略,有效平衡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
虽然跳表的代码实现并不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动态数据结构,比起红黑树来说,实现要简单多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代码的简单、易读,比起红黑树,我们更倾向用跳表。
本章内容来源于对王争大佬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