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项目存在2年及以上,代码就会变得臃肿且不好维护。如果有人员变动,新成员加入,可能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老代码中加新需求。
我之前刚入职,接手老项目,内心活动是这样的:
虽然看上去像个戏精,但是句句都是真情实感。接手老项目遇到的这些疑问,不仅实际发生的频率较高,而且很大一部分会影响开发效率和质量。
虽然没有研究出什么武学奥秘「降龙十八掌」,但是我用毕生所学,总结了「老代码的神行百变」。
老页面添加新功能,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会影响原有的功能,所以开发之前做一下功能分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时候,需要添加的功能点,可能只是一个单选项或者下拉框,这个时候封装个组件也没什么必要。但是毕竟是在老的页面上添加,既要不影响现有功能,又要考虑之后做功能扩展。
我一般会做功能隔离。得益于JSX的灵活写法,封装代码段十分方便。相对独立的功能就不过多说了,这种情况下做功能隔离很简单。主要是有依赖关系的功能,如何做隔离?
其实功能隔离也有点解耦的思维在里面,虽然功能有依赖性,但是不一定要把代码写在一起。
比如产品订单,所有产品类型的订单都在订单管理中,A产品的产品经理说,A产品的订单撤单的时候要给二次确认提示,但是B产品没有这个要求。
我把是否进行二次确认弹窗的逻辑放在了弹窗外侧的列表操作上。撤单弹窗里面中直接对二次弹窗的处理。这样一来,撤单弹窗中的代码不用关心哪条业务线需要进行二次确认操作。外侧的撤单按钮不需要关心撤单弹窗里面是怎么操作的,只需要把控制二次确认弹窗的变量reconfirmFlag(是否二次确认布尔值)传入弹窗即可。
这样,未来如果再加其他的产品类型,只需求维护列表撤单操作代码里面的条件判断即可。
列表撤单操作
record.reconfirmFlag = false;
// =>true: 帽子产品需要二次确认弹窗
if (record.type === 'hat') {record.reconfirmFlag = true;
}
撤单弹窗确定操作
/**
* 提交操作
* @param {Object} value 接口入参
* @return {void} 无
*/
const handleSubmit = value => {let { data } = props;if (data.reconfirmFlag) {// 二次确认提示} else {// 提交操作}
};
新增的功能和现有的功能非常相似,也是在开发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可能习惯性的或者为了求稳直接把老代码复制一份,修改修改完事。
看似又快又稳的操作,会导致代码变得越来越冗余,老代码变得越来越难维护。
相似功能主要有两点,同和异。相同部分是需要提炼的内容。对于差异的部分,我之前习惯用条件判断,现在习惯用枚举的方式。
不同产品分类展示产品信息
/**
* 产品介绍
* @param {string} type 产品分类
*/
const goodContent = type => {const good = {hat: {title: '帽子',name: '帽子A',color: '黑色',},shoses: {title: '鞋子',name: '鞋子B',color: '白色',},};const goodItem = good[type];return ({goodItem.title}产品名称:{goodItem.name}产品颜色:{goodItem.color});
};
return ({goodContent('hat')}{goodContent('shoses')}
);
不同类型图片展示和编辑
/**
* 图片展示
* @param {Array} imgList 图片列表
* @return {void} 无
*/
const colImgContent = imgList => {return (<>{imgList.length != 0 &&imgList.map((img, index) => ( ))}>);
};
/**
* 图片展示
* @param {string} type 图片分类
*/
const imgContent = type => {const imgObj = {hat: {title: '帽子产品展示',imgList: [],},shoses: {title: '鞋子产品展示',imgList: [],},};const item = imgObj[type];return ({item.title}:{colImgContent(item.imgList)}
);
};
return ({goodContent('hat')}{goodContent('shoses')}
);
当然,测试是肯定要测的。不过提测的时间点可能会因情况而异。
我一般在需求设计阶段就会把需要额外测试的地方标注出来。但是有些需求任务量小不需要设计评审,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额外的测试功能点,需要提前跟测试的同事沟通,一般不是翻天覆地的修改,测试的同事是很好沟通的。如果改动影响范围太大,测试的同事要做风险评估之后,才能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代码改造。
注:可能每个公司的工作流程不一样,请大家参考公司的实际流程进行提测要求和提测操作。
线上的紧急bug、临时上线的紧急需求等,即考验开发者的抗压能力,又考验自身的技术能力。有些技术难题,确实需要过硬的技术功底。但是有些问题,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其实不难解决。
不是逗闷子,先来看几个例子。
前情提要
同事离职之后,叶一一暂时接手了同事负责的工作,还没有完全熟悉那部分业务。这天,叶一一拎着早餐来上班,产品经理过来说一个活动的收银台无法唤起了,让叶一一帮忙看一下。
第一次知道这个活动的叶一一是这样做的
虽然叶一一对这个活动非常陌生,好在所有的活动功能都在项目的activity目录下。找到对应的页面,叶一一没有急吼吼的去熟悉业务,她在做其他业务线购买流程时很清楚一点,进行提交操作之后才会唤起支付收银台,所以叶一一先找到提交按钮,然后再去找唤起收银台的代码,发现这个活动的收银台是跳转第三方的,而跳转第三方url中带有test字符的域名,叶一一就知晓了问题所在。
果然不出所料
叶一一问产品,跳转第三方收银台的链接,测试环境和正式环境的分别是什么。拿到链接之后,果然测试环境带"test"线上不带。叶一一加上环境判断区分不同环境的跳转链接,再上线之后,线上就能正常跳转收银台了。
后续
叶一一后来熟悉这个活动功能的时候发现,活动流程还挺长的,到达购买页面之前至少有5、6个步骤。所以,如果叶一一没有精准定位问题,到达购买页面还得费点功夫。
// 区分线上和测试环境的地址
let prodEnv = env === 'production'
let urlPrefix = prodEnv ? 'https://api' : 'https://testapi';
const url = `${urlPrefix}.com`;
前情提要
叶一一刚接手了从别的组并过来的项目,还没来得及看代码,就来活了,有大概10个页面需要改动。叶一一看不是改文案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模块,就愉快的定好排期开始干活。
测试通过
很顺利的开发完功能,自测没有什么问题,叶一一就提测了。测试过程也很顺利,上线日,代码早就准备好,就等晚上上线了。
线上验收
线上验收时,测试的小伙伴发现有个接口报错了,后端的同事说这是一个老接口没有做过调整。叶一一找到出现问题的接口,发现是一个很简单的获取数据的接口,都不需要入参。怎么会有问题呢,测试环境明明没有问题。
「全组的等待」+「就差这一个问题就验收通过」的双重压力并没有让叶一一慌乱。叶一一遇到过多次玄妙问题,只要找准问题关键,不难解决。
正式环境和测试环境唯一的区别就是接口加密,会不会加密的接口需要什么特殊处理?叶一一本地运行加密命令,果然接口报错。叶一一又对比了其他接口,唯一区别就是这个接口没有入参。于是叶一一尝试在入参传了一个空对象,果然接口成功并返回数据。叶一一让后端帮忙看加密的逻辑,确实有特殊的逻辑处理。
后续
后来叶一一发现其他项目没有这个问题,是因为在axios封装时做了特殊处理,新接手的项目没有进行处理。
// 处理过
config.params = JSON.stringify(params);
// 未做处理
config.params = params;
有些问题,在特殊场景才会出现,这个时候通过对比特殊场景和常规场景的异同,找到不同点,能够帮助快速解决问题。
与其担心不熟悉业务,不好改需求或者评估开发排期,不如抽时间熟悉业务。业务熟悉起来也可以间接的提升开发速度和开发质量。
我个人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派的。我无法一次记住全部的业务功能,那就写写文档,将功能梳理出来。
如果业务线多,那就一条一条的捋。切记「贪多嚼不烂」,以及避免「迷路蜜蜂」的状态。
不同的业务,梳理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1.流程较长的业务,需要捋顺整个流程。可以通过绘制流程图的方式,辅助理解和记忆。
2.交互复杂的业务,需要新定边框,再细化交互设计。交互是比较分散的,但是类型比较确定,弹层是弹层,下拉项是下拉项。整体的交互风格先定好,可以减少后期的修改。
3.内部逻辑复杂的业务,需要拆分层级。先拆成最小颗粒度,再做功能组合,有点像搭积木,先把形状分类好,再搭结构,最终完成「图纸」上的模样。
4.偏活动类的业务,梳理文档中,最好列出来活动入口、参与规则(可能会影响前端的功能)、参与记录的查看方式等。
类型 | 文档数量/个 |
---|---|
产品线文档 | 12 |
理赔组业务文档 | 7 |
先绘制出全部业务模块,分门别类。然后横向对比业务功能,思索今后的发展,确定哪些功能是可以抽离业务组件的。
抽离的本意,一方面提升代码的复用率,不必重复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将复杂功能拆解,便于后续的快速迭代。
抽离的好处,功能写的又快又好,一次开发,造福未来。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业务组件的思考,这里不展开说了,指路☞ 【工作小记】关于业务组件的思考 。
我的设计文档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开发前准备、开发排期、需求拆分和重点功能设计。
准备的内容主要是功能开发之外的事情。
比如小程序开发是否需要新增业务域名,新增的项目是否需要运维的同事帮忙配置域名,公众号新增页面上线之后是否需要提供入口链接等。这些可以再设计文档中进行记录,避免遗忘。
我的开发排期中包含每一项开发需要的具体时间,以页面为维度,以小时为最小的时间单位,然后汇总成天数。实际的开发周期和联调周期,还需要结合手上有没有其他并行的需求和后端同事的开发周期。
我会把所有的需求罗列出来,避免漏掉哪个。但是功能设计一般只会做重点功能,或者一些组件封装的设计。
重点功能设计主要是处理方案和重点功能代码块,如果流程复杂的会附上流程图;如果状态值较多的项,附上枚举值对应表格。
并不是所有的功能是复杂的,把功能抽离到最小功能,肯定有是简单的部分,而复杂的内容只占其中一角。
比如一个列表页,搜索项和列表展示比较简单,删除操作页很简单。但是新增的表单很复杂。
如果卡在复杂的功能处,不妨先完成简单的部分。如果经常卡在复杂的功能上,就要自我反思一下了,平时有没有做功能整理和技术提升,来帮助自己更好更快的开发复杂功能。
正向排期总是失误,不妨试试反问式排期方法。
最近还整理一份JavaScript与ES的笔记,一共25个重要的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讲解和分析。能帮你快速掌握JavaScript与ES的相关知识,提升工作效率。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领取,无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