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

    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

    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
    通货膨胀 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

    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法定准备率: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

    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

       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

    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12.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

    1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

    17.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18.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

    19.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

    20.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      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21.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对应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22. 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23. 实际GDP:用基期价格测量整个经济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仅当数量变化而不是价格变      化而变化的GDP。

    24. 价格指数:是经济体系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一些产品和服务的加权平均价格。

    25.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给定年份中,一种标准消费品的加权平均价格。

    26. 经济时间序列:在一段时间内,按照某种规律,间隔记录的经济变量的值。

    27.  去趋:把一个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分离成趋势和周期的过程。目的是将这些变量潜在趋     势的变动与围绕这个趋势的随机波动区分开来。

    28. 税收乘数:税收总量变化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变化,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29. 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变动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变动,这个倍数就是转移支付乘数。

    30. 资本边际效率:正好使一个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个资本品的现     价的贴现率。

    31. 流动偏好:只有持有货币的偏好就叫流动偏好。

    32. 财政政策乘数: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化多少。

    33.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都参加了生产。

    34.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

    35.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的失业。

    36. 功能财政:是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强调财政不应该只注重自身的收支平衡,还应该发挥     反经济周期的功能。

    37. 再贴现率:现泛指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38.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有效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

    39. 潜在产量:资本不存在闲置,劳动力充分就业条件下所产生的产量。

    40. 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两国货币的比价。

    41.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度量的国内与国外价格比例。

    42. BP曲线:表示国际收支平衡的曲线。它上面的每一点所代表的y与r的组合都能使国     际收支平衡。

    43. 固定汇率制: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允许有上下1%的波动。市场汇率超过这个幅度,     央行有义务干预,目标是使汇率回到固定汇率水平。

    44. 浮动汇率制:市场汇率由供求决定,央行不干预。

    45.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

    46.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使用新古典经济的一些假定来分析经济增长问题。

    47. 经济增长的稳定状态:经济中各个变量都以不变的增长率包括零增长率增长的均衡状      态。

    48. 索洛剩余:经济增长中,无法用要素增长解释的部分。被看成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 相关阅读:
    C++基础课-郑莉
    药品销售数据查询的网站都有哪些?< 市场竞争调研>
    【面试题】2023虹软计算机视觉一面
    vscode调试webpack项目的方法
    Caused by: 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
    已解决Python向数据库插入数据的字符串中含有单引号或双引号报错
    HAproxy:负载均衡
    企业级存储详解与存储资源盘活
    学成在线第六天
    linux编译curl库(支持https)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9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