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零开始学定位 --- 使用kaist数据集进行LIO-SAM建图


    之前的文章只是将数据的雷达在rviz中进行可视化了,并没有实际用起来。

    这篇文章将使用Kaist Urban08 数据使用LIO-SAM进行三维点云地图的构建。

    1 clone 工程

    仓库的地址是
    https://github.com/xiangli0608/Learning_localization_from_scratch_ws
    代码已经写好,直接编译就可以了。

    由于放入了LIO_SAM,所以需要依赖 gtsam 4.0.2 。

    2 bag的转录

    之前说过可以用 file_player的形式将数据放出来,但是没有通过bag播放数据方便。所以这一步先将kaist数据集转成bag文件。

    转录使用的工具是 kaist2bag,这个工具已经放在工程里了,可以直接用,在 src/kaist_tool/kaist2bag。

    这是别人的开源项目,这里直接用了,首先感谢一下这个老哥。

    kaist2bag/README.md 里有说怎么进行使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2.1 修改路径

    首先更改 src/kaist_tool/kaist2bag/config/config.ymal

    将前2行进行更改, dataset是数据集的路径,save_to是新生成的bag保存的路径

    dataset: "/home/touchair/kaist_urban_dataset/urban08"
    save_to: "/home/touchair/kaist_urban_dataset/urban08/bag"
    
    • 1
    • 2

    在这个config里还可以进行是否输出某些topic的选择。

    2.2 生成bag

    之后通过如下命令执行launch roslaunch kaist2bag kaist2bag.launch

    执行之后程序会运行一段时间,运行结束之后会在 svae_to 文件夹生成很多个bag, 每个topic一个bag。

    接下来就是对这些bag进行合并。

    2.3 合并bag

    上个步骤生成的bag是一个topic一个bag,所以想要跑的话需要将这些bag合并一下。

    合并的命令为 rosrun kaist2bag mergebag.py merged.bag ...
    merged.bag是最后输出的bag, 以及之后的bag的名称,是需要合并的bag,这里可以使用绝对路径也可以使用相对路径。

    通过这步,咱就将kaist的数据集转成了bag。

    这一部分参考了勇哥知乎上的文章
    KAIST数据集转换为rosbag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4766790

    3 运行LIO-SAM进行建图

    3.1 修改bag名字

    需要将bag的名字修改到 src/mapping/LIO-SAM/launch/run.launch 中的 bag_filename 变量中。

    3.2 运行LIO-SAM

    之后运行lio-sam,运行之前别忘了要source一下。
    roslaunch lio_sam run.launch

    之后就会出现已经配置好的rviz界面,如下所示:

    请添加图片描述

    4 输出轨迹进行evo评估

    想要评估建图效果,可以用建图的轨迹与数据集提供的真值做对比,进行精度分析。

    代码里目前实现了输出轨迹文件的功能。evo需要的是txt格式的轨迹,数据集提供的真值是csv格式的,所以需要做一下转换。

    4.1 将kaist数据集提供的真值转成tum格式

    这一步需要安装依赖项
    pip3 install numpy scipy
    已经填写在 install_dependence.sh 文件中。
    执行步骤为

    ./src/scripts/kaist2evo.py -p /media/trunk/Trunk/0-LX/Kaist/Urban08

    -p 后边接的是数据集的文件夹,之后可以加 -o 加输出轨迹文件的地址。

    执行之后会在Urban08文件夹下生成2个txt文件,分别是 tum_ground_truth.txt 与 tum_vrs_gps.txt。

    • tum_ground_truth.txt 是将 global_pose.csv 转成的tum格式的轨迹文件
    • tum_vrs_gps.txt 是将 sensor_data/vrs_gps.csv 转成的tum格式的轨迹文件

    当然,这个我已经转好了,放在了 src/doc/ground_truth 文件夹下,不再需要自己转了。

    4.2 进行evo轨迹对比

    当lio-sam结束建图之后,会在 Downloads/LOAM 文件夹下生成pcd地图,同时会在 src/doc/mapping_results 文件夹下生成 tum 格式的轨迹文件。

    然后将 src/doc/ground_truth/tum_ground_truth.txt 与 src/doc/mapping_results/tum_lio_sam_pose.txt 这两个文件,分别填在 src/scripts/evo.sh 的 txt1 与 txt2 中

    在执行 src/scripts/evo.sh 即可绘制轨迹图,ape图,rpe图。

    请添加图片描述
    请添加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z方向上还是偏差比较大的,之后存在改进空间。

    5 代码的改动内容

    5.1 添加ring字段

    由于lio-sam需要ring字段的数据,但是Kaist数据集中的vlp并没有这个字段,这时ring字段可以自己算一下再添加到点云中。

      float angle;
      uint16_t ring;
      while (!file.eof()) {
          PointXYZIR poin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 *>(&point.x), sizeof(floa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 *>(&point.y), sizeof(floa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 *>(&point.z), sizeof(floa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 *>(&point.intensity), sizeof(float));
          // 先计算角度,根据角度得到ring,然后将ring添加到点云中
          angle = atan2(point.z, sqrt(point.x * point.x + point.y * point.y)) / M_PI * 180 + 15;
          ring = round(angle / 2);
          point.ring = ring;
          pcl_cloud.points.push_back(point);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5.2 注释掉lio-sam中time字段检查

    暂时将lio-sam中的time字段检查给注释掉了。每个点的时间戳现在还没有考虑好怎么做。

    没有time字段,自然也就没有做运动畸变去除。运动畸变去除这里也注释掉了。

    5.3 订阅左右2个雷达数据

    KAIST数据集有两个激光雷达,左右对称分布,且安装位置和地面有一定倾斜,但是IMU安装位置是平行于地面的。

    之前lio-sam原版代码只订阅一个点云都话题。当只使用Kaist数据集的1个点云数据进行建图的效果不太好,所以将lio-sam改成订阅2个点云话题了。

    具体的代码处理逻辑如下:

    • 订阅2个雷达数据
    • 将左右激光雷达通过lidar到IMU的外参转换到IMU系下,以减少其他坐标转换带来的影响
    • 再完成2个点云的合并得到一个range image

    具体代码改动如下所示

    回调从1个回调 cloudHandler,改成了 pointCloudLeftHandler 与 pointCloudRightHandler 2个回调

    右雷达为辅雷达,其回调如下所示。

    
        void pointCloudRightHandler(const sensor_msgs::PointCloud2ConstPtr &rightPointCloud)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1(veloLock);
            cachePointCloudRightQueue.push_back(*rightPointCloud);
            if (cachePointCloudRightQueue.size() < 5) {
                return;
            }
    
            currentPointCloudRightMsg = std::move(cachePointCloudRightQueue.front());
            cachePointCloudRightQueue.pop_front();
            pcl::moveFromROSMsg(currentPointCloudRightMsg, *pointCloudRightIn);
    
            if (pointCloudRightIn->is_dense == false) {
                ROS_ERROR("Point cloud is not in dense format, please remove NaN points first!");
                ros::shutdown();
            }
    
            pcl::PointCloud<PointXYZIRT>::Ptr pointCloudOut(new pcl::PointCloud<PointXYZIRT>());
            pointCloudOut = transformPointCloud(pointCloudRightIn, rightLidarToImu);
            pointCloudRightQueue.push_back(pointCloudOut);
            return;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先进行数据的缓存,然后转成pcl格式,再调用transformPointCloud函数将雷达从雷达坐标系下转到imu坐标系下。

    左侧点云为主雷达,就是之前lio-sam的雷达回调,但是多了个先转到imu坐标系下,与点云合并这2个操作。

    其中合并点云的代码如下所示

        void mergePointCloud()
        {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1(veloLock);
    
            if(pointCloudLeftQueue.size() > 3 && pointCloudRightQueue.size() > 3)
            {
                pointCloudLeft = std::move(pointCloudLeftQueue.front());
                pointCloudLeftQueue.pop_front();
                pointCloudRight = std::move(pointCloudRightQueue.front());
                pointCloudRightQueue.pop_front();
                *pointCloudFull = *pointCloudLeft + *pointCloudRight;
            }
            else
            {
                ROS_DEBUG("Waiting for point cloud data ...");
                retur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5.5 EKF节点替换

    原版的LIO-SAM使用EKF节点输出gps数据转换的Odometry。

    现在修改成使用原始GNSS的数据,进行转换,输出里程计以供mapOptmization节点使用。

    转换的顺序如下:LLA --> ECEF --> ENU,坐标系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终得到ENU系下的gps坐标,代码如下

    //  convert  LLA to XYZ
    Eigen::Vector3d lla = gtools.GpsMsg2Eigen(*msg);
    Eigen::Vector3d ecef = gtools.LLA2ECEF(lla);
    Eigen::Vector3d enu = gtools.ECEF2ENU(ecef);
    
    • 1
    • 2
    • 3
    • 4

    也可以使用GeographicLib库替换,代码非常简单

    GeographicLib::LocalCartesian geoConverter;
     //初始化
    if(!init)
    {
    	geoConverter.Reset(gps_msg_ptr->latitude, gps_msg_ptr->longitude, gps_msg_ptr->altitude);
    	init = true;
    }
    
    geoConverter.Forward(gps_msg_ptr->latitude, gps_msg_ptr->longitude, gps_msg_ptr->altitud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5.6 输出轨迹

    为了评估建图效果,需要将建图轨迹输出并和真值对比。所以代码里添加了将优化后的轨迹输出的功能。

    具体函数如下

        // 输出轨迹到txt
        void saveGlobalPath() 
        {
          std::string lio_sam_path = ros::package::getPath("lio_sam");
          int npos_1 = lio_sam_path.find_last_of("/");
          std::string path = lio_sam_path.substr(0, npos_1);
          int npos_2 = path.find_last_of("/");
          // src文件夹
          std::string src_path = path.substr(0, npos_2);
    
          std::ofstream tum_pose(src_path + "/doc/mapping_results" +
                              "/tum_lio_sam_pose.txt");
          tum_pose.setf(std::ios::scientific, std::ios::floatfield);
          for (auto ite = globalPath.poses.begin(); ite != globalPath.poses.end();
               ite++) {
            geometry_msgs::PoseStamped pose_stamped = *ite;
            // tum格式的轨迹
            tum_pose << pose_stamped.header.stamp << " "
                  << pose_stamped.pose.position.x << " "
                  << pose_stamped.pose.position.y << " "
                  << pose_stamped.pose.position.z << " "
                  << pose_stamped.pose.orientation.x << " "
                  << pose_stamped.pose.orientation.y << " "
                  << pose_stamped.pose.orientation.z << " "
                  << pose_stamped.pose.orientation.w << std::endl;
          }
          tum_pose.close();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这个函数会在结束程序的时候执行,也就是按 ctrl c 之后才会执行。保存轨迹的目录是 src/doc/mapping_results 文件夹里,保存的文件名是 tum_lio_sam_pose.txt 。

    5.7 代码中一些其他的改动

    • 注释掉了运动畸变去除的代码
    • 对平移与旋转的预测部分的代码进行了更改,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 对imu的频率,是否使用里程计,是否使用gps,添加了参数控制是否使用
    • 加入了左右激光雷达到IMU的外参的参数

    6 待优化与实现项

    6.1 待优化项

    • 计算time字段,然后进行运动畸变的去除
    • 平移与旋转的预测部分的代码还存在一些问题
    • 解决imu的零偏问题,初始时进行零偏估计
    • 添加GPS约束后初始一段时间内偶发不收敛的情况,这是个待修复的bug
    • Urban08这个数据集的最后会出现高度差,这时回环找不到,就优化不过来,需要解决

    6.2 待实现项

    如果哪位同学下载了Kaist的别的数据集,可以帮忙测试下,别的数据集需要改一下 LIO-SAM/config/params.yaml 中的雷达到imu的坐标变换,如果做的话可以加我微信,一起聊聊。

    Contributors

    这篇文章的代码实现是由 赵焕峰,周勇,李维 三位同学完成的,感谢这两位同学的贡献。

    结语

    这篇文章的代码其实早都写完了,但是一直没写文章。一方面是工作事情很多,下班也晚,一方面也是自己懒了。

    接下来的计划是通过这个不太完美的地图跑一下定位。

    先从odom与imu的融合开始。

    REFERENCES

  • 相关阅读:
    实验三 静态路由配置
    外汇天眼:SEC起诉“现金流之王”播客主持人涉嫌1100万美元庞氏骗局
    JDBC学习一
    SpringCloud——负载均衡——Ribbon
    @Autowired与@Resource区别
    4、数据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实例,卷积神经网络经典模型
    我的第一个NPM包:panghu-planebattle-esm(胖虎飞机大战)使用说明
    Promise花落谁家知多少
    使用 nvm 实现对 Node 的多版本管理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tiancailx/article/details/12686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