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是阿里巴巴公司开源的一个高性能优秀的服务框架,使得应用可通过高性能的 RPC 实现服务的输出和输入功能,可以和 Spring框架无缝集成。
Dubbo是一款高性能、轻量级的开源Java RPC框架,它提供了三大核心能力:面向接口的远程方法调用,智能容错和负载均衡,以及服务自动注册和发现。
dubbo运行架构如下图示
节点角色说明
节点 | 角色说明 |
---|---|
Provider |
暴露服务的服务提供方 |
Consumer |
调用远程服务的服务消费方 |
Registry |
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注册中心 |
Monitor |
统计服务的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的监控中心 |
Container |
服务运行容器 |
调用关系说明
关于dubbo 的特点分别有连通性、健壮性、伸缩性、以及向未来架构的升级性。特点的详细介绍也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接下来逐步对dubbo各个模块的源码以及原理进行解析,目前dubbo框架已经交由Apache基金会进行孵化,被在github开源。
Dubbo 社区目前主力维护的有 2.6.x 和 2.7.x 两大版本,其中,
通过以下的这个命令签出最新的dubbo项目源码,并导入到IDEA中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pache/dubbo.git dubbo
可以看到Dubbo被拆分成很多的Maven项目,在后续课程中会介绍左边每个模块的大致作用。
在本次课程中,不仅讲解dubbo源码还会涉及到相关的基础知识,为了方便学员快速理解并掌握各个内容,已经准备好了相关工程,只需导入到IDEA中即可。对于工程中代码的具体作用,在后续课程会依次讲解
(1) 安装zookeeper
(2) 修改官网案例,配置zookeeper地址
(3) 启动服务提供者,启动服务消费者
通过如下图形可以大致的了解到,dubbo源码各个模块的相关作用:
模块说明:
图例说明:
ServiceConfig
, ReferenceConfig
为中心,可以直接初始化配置类,也可以通过 spring 解析配置生成配置类ServiceProxy
为中心,扩展接口为 ProxyFactory
RegistryFactory
, Registry
, RegistryService
Invoker
为中心,扩展接口为 Cluster
, Directory
, Router
, LoadBalance
Statistics
为中心,扩展接口为 MonitorFactory
, Monitor
, MonitorService
Invocation
, Result
为中心,扩展接口为 Protocol
, Invoker
, Exporter
Request
, Response
为中心,扩展接口为 Exchanger
, ExchangeChannel
, ExchangeClient
, ExchangeServer
Message
为中心,扩展接口为 Channel
, Transporter
, Client
, Server
, Codec
Serialization
, ObjectInput
, ObjectOutput
, ThreadPool
在 Dubbo 中,SPI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基于 SPI,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对 Dubbo 进行拓展。如果大家想要学习 Dubbo 的源码,SPI 机制务必弄懂。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Java SPI 与 Dubbo SPI 的用法,然后再来分析 Dubbo SPI 的源码。
SPI 全称为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一种服务发现机制。SPI 的本质是将接口实现类的全限定名配置在文件中,并由服务加载器读取配置文件,加载实现类。这样可以在运行时,动态为接口替换实现类。正因此特性,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通过 SPI 机制为我们的程序提供拓展功能。
Java SPI 实际上是“基于接口的编程+策略模式+配置文件”组合实现的动态加载机制。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接口,名称为 Robot。
public interface Robot {
void sayHello();
}
接下来定义两个实现类,分别为 OptimusPrime 和 Bumblebee。
public class OptimusPrime implements Robo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 am Optimus Prime.");
}
}
public class Bumblebee implements Robo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I am Bumblebee.");
}
}
接下来 META-INF/services 文件夹下创建一个文件,名称为 Robot 的全限定名 com.itheima.java.spi.Robot。文件内容为实现类的全限定的类名,如下:
com.itheima.java.spi.impl.Bumblebee
com.itheima.java.spi.impl.OptimusPrime
做好所需的准备工作,接下来编写代码进行测试。
public class JavaSPITest {
@Test
public void sayHello() throws Exception {
ServiceLoader<Robot> serviceLoader = ServiceLoader.load(Robot.class);
System.out.println("Java SPI");
serviceLoader.forEach(Robot::sayHello);
}
}
最后来看一下测试结果,如下: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两个实现类被成功的加载,并输出了相应的内容。
调用过程
优点
使用 Java SPI 机制的优势是实现解耦,使得接口的定义与具体业务实现分离,而不是耦合在一起。应用进程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启用或替换具体组件。
缺点
Dubbo 并未使用 Java SPI,而是重新实现了一套功能更强的 SPI 机制。Dubbo SPI 的相关逻辑被封装在了 ExtensionLoader 类中,通过 ExtensionLoader,我们可以加载指定的实现类。
与 Java SPI 实现类配置不同,Dubbo SPI 是通过键值对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样我们可以按需加载指定的实现类。下面来演示 Dubbo SPI 的用法:
Dubbo SPI 所需的配置文件需放置在 META-INF/dubbo 路径下,与 Java SPI 实现类配置不同,Dubbo SPI 是通过键值对的方式进行配置,配置内容如下。
optimusPrime = org.apache.spi.OptimusPrime
bumblebee = org.apache.spi.Bumblebee
在使用Dubbo SPI 时,需要在接口上标注 @SPI 注解。
@SPI
public interface Robot {
void sayHello();
}
通过 ExtensionLoader,我们可以加载指定的实现类,下面来演示 Dubbo SPI :
public class DubboSPITest {
@Test
public void sayHello() throws Exception {
ExtensionLoader<Robot> extensionLoader =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Robot.class);
Robot optimusPrime =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optimusPrime");
optimusPr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