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校招一般是分为笔试和面试的,笔试没什么好说的,好好打基础,多刷题就可以了。
面试就比较复杂了,这里暂时不讨论群面,将面试分为技术面和综合面,这两个面试的内容差别还是挺大的。针对这两个面试,在这里将介绍为什么要招应届生,面试官考察人都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考察的,以及面试的体验如何影响面试官对我们的影响。
文章内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后面附赠内容来源。
为什么招聘应届生,基本分为四点:
介绍完为什么招聘应届生,那就大概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公司招聘进去了,就可以进入下面的一步,了解面试官招人的标准。
面试官招人的标准其实是比较玄学的,因为一旦涉及到人,就有比较强的主观因素。有时候不是人不够优秀,而是可能是面试官心情不好,就把人给挂了;甚至有人是因为面试官的初恋和招聘者的高中是同一所而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在面试过程结束后,全通过了也不一定会发offer,可能会泡池子,也就是很多人都面试通过了,在其中这些人择优录取。
一般来说对于面试官面试人都会包含以下的评判标准:
上面也谈了,面试的主观因素比较强的,那就意味着,了解什么会比较影响人的决策,就非常的有帮助。在我看来面试也是一场体验,是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体验。如何去优化体验,让面试官对应聘者更满意就值得去思考。
在2002年的诺贝尔奖经济学中,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提出峰终定律就能够启发我们。它指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情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过程忽视,老鼠也是存在这样的模式),事件时间的体验长短对记忆的影响很少。而且这个体验会深刻的影响我们的决策,也就是我们的决策并不是我们以为那么理性,理想决策和体验是不协调的,也就是更倾向于选择体验相对而言好的那个决策。
上面的定律在面试中的应用就是,面试官面试应聘者,应聘者展现出令面试官深刻的观点和愉快的结尾,面试体验会更好,也就更倾向于让应聘者通过这一轮的面试。也就是应聘者需要制造一个高峰和一个愉快的结尾,做好这两点,面试过程只要不是太菜,就能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这个定律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宁愿不做也不愿犯错,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对于不会的,直接说不会即可,说多错多,峰值就会被拉低,最终的评价就会被拉低。不会的过程,只要不是什么都不会,连续回答不出面试官不满意的问题,影响不大。面经就是为了能够避免连续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照成峰值的下限增高的情况。
这里就引出了面试了两个点:峰值和终点。根据峰终定律,也就是面试需要做一些准备,比如对自己的项目准备一些自己觉得比较能够突出体现个人品质或者符合岗位职能的回答,一般包括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介绍项目等,尽可能的引导面试官在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进行回答,回答自己熟悉和突出的想法。这些准备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制造尽可能高的峰值,避免过低的峰值。也需要避免峰值过低,如果一问三不知,面经也不进行记忆,自己项目又不熟悉和过度包装,峰值可能会过度拉低,这样不好的的体验就占上层,而且后面有没有足够高的峰值,会很影响面试官的评分。终点也是需要很好的处理,对于校招来说,最后一般都是提问,这里我们比较好掌握,提出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也要有自己的见解和符合岗位。比如提问某个产品这样优化可不可以,怎么看待从这个角度看产品?等等,把网上建议的最后提问的一些问题赶紧丢了,这些问题面试官已经回答麻木了,问这些并不会给面试加分。
对于峰值的部分,会比较难掌控。对于后问题结尾会比较容易掌控,后面会有相应的例子。
总结来说:就是需要尽可能地拉高峰值和终点的体验,让面试的体验更好。过后如果体验较佳,面试官会受体验的记忆的影响,使得更容易通过面试。
两个字:预习。也就是需要提前准备,准备我又分为通用的准备和特殊的准备。
通用的准备就是每一家公司都能够用得到的面试准备。比如一段体现个人特征的自我介绍、刷面经、将简历上面写的项目吃透,得出自己的深刻的见解、将自己简历上面的技能即可能的吃透(也不太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对很重要的知识点熟透)、准备综合面试常问的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第一印象,在面试的时候,最好准备好自我介绍,不要磕磕巴巴,表现自信。
这些通用的准备,能够使得面试者在面试的时候尽可能的拉高峰值,在发挥比较好的情况,甚至可以引导面试官去自己熟悉的领域提问,以此自己面试的峰值拉高。
如果是技术面,笔试,就老老实实刷题,刷leetcode和常考的题目。对于嵌入式的话,把基础题掌握就OK了,leetcode考的简单题多一些,主要集中在链表,还有常见的一些题,比如斐波那契数列,冒泡/选择/插入排序算法等等。
面经也就是面试常问的问题,如果没时间的话,把这些常问的问题去背诵一下,这样就不至于在面试的时候连续回答不上来。起码不会留下基础不牢固的印象,不会是减分项。面经这个东西,网上都有很多,可以到“牛客”、“知乎”、“CSDN”、“微信”等平台进行搜索,然后进准备,如果没有的话,点击下面链接自己在gitee自取。
在面试中,面试官一般都会询问实习经历和项目经历,就需要对项目和实习的情况做一个回顾。这时候准备最好可以对整个项目进行一个大的复习,以便应对面试官问的比较细的情况。同时也要准备一两个特殊的准备,突出自己的能力。
易爆的问题,就是回答不好,容易爆炸,通常不会是技术问题,除非是很基础的问题。很基础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基本就寄了。这些问题比如,未来三年规划、能否接受加班、最大缺点和优点、如果同时受到Offer怎么选等等。建议了解一下压力面的题目,早点做准备准备,不至于爆炸~ _ ~
特殊的准备一般都是根据面试公司的不同和岗位的不同做出的准备,比如提前了解公司文化,对公司的产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自己的见解,准备特别的见解需要具有发散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容易的得到不一样的角度。了解了这些,就能提前知道重点是什么,就可以做针对性的回答,可以在面试过程中提及,也可以在结尾的时候提高面试的愉悦度,得到面试官的认可。我认为在结尾部分做好准备这部分是最容易得分的的,因为在这一步我们是主导者,而且有准备,刷认可度也就是在这一步。因为峰终定律,结尾非常的重要,如果时间不够了解公司,简单了解一下理念和产品,好好准备结尾吧,这是最好的提分方式了。
需要对面试的岗位比较的清楚,职业和任务啥的,在这里可以做后面的提问,也可以在面试的时候提及和面试官聊聊。如果面试者对应聘岗位比较清楚,是会加点分的,如果应聘的职务都不清楚,会减分,这个还是得看面试官。
调查有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暴毙,也就是如果公司经常加班,直接回答不接受加班,那基本就暴毙了。公司调查也可以查看公司的往年开的薪资,招聘网上的薪资,同类公司的薪资等等,为议价的时候开出合理的价格。
可以上牛客或者其他途径查找网上的面试题,提前做准备一下,特别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问题,有准备就简单一些,虽然不一定会这样问,但有准备会提高成功率,而且准备的题目通常在面试下一家公司也会有用。
下面列出我常用调查公司风评,薪资等情况的平台
通常一轮面试官是研发人员,更加看重基础,所以面试的时候多准备准备基础,问的也是基础问题偏多。
二轮面试官则是面试主管,更加看重个人特征和基础,问的项目是思考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情况居多。
三轮面试则是综合面,则是考察与公司匹不匹配等于技术无关的问题,问的加班,家庭情况杂七杂八的问题较多。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面试过程做这样的一个准备,一轮,注重基础。二轮基础框架并重,多准备准备自己优秀的项目,三轮的话,了解公司和看看综合面常问的问题就OK了。
这里用最近准备观察到的面试官提问的重点和一个职位,简单做一个准备的小例子。
首先要明确面试官的评判标准,参考上面的除去运气部分,就是个人能力和个人特征了。个人能力面试在我和面试官的沟通当中,个人能力需要量化出来,才有说服力和表现力。量化方式分为软实力量化和硬实力量化两个方面。硬实力量化的方式比较简单,一般是过往做过的业绩和取得的成就,可通过学历、绩点、综测排名、含金量高的证书/比赛、英语四/六级分数等量化出来。能够一眼就能够反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专注力、任性等品质。软实力就是面试时候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些通过考察才能够发现的我称为软实力。比如面试过程中回答到的专业的问题,表现出独特的见解,较高的抗压能力等。
复习了评判标准,大概知道面试的时候被问到某些问题就能回答出来了,就是要往自己厉害的方面回答。比如我自己只是四级飘过,但是面试的岗位不是特别特别看重英语能力。虽然我的四级分数较低是硬实力的减分项,但是我与岗位适配,基础扎实,这相应的就抵消一些。如果被问到绩点,我绩点不咋地,但是我上一年综测排名高(上上年和今年都不咋滴),我直接说上一年综测排名就能够加分。
下面用一个最近面试的一个JD来说明大概怎么准备,前提是比笔试通过哈!如果是这个公司特别想去或者比较重要可以这样认真准备。
先说特殊准备,这块会浪费一些时间,性价比没有通用准备这么好。首先就是了解岗位的任职资格,就可以针对任职资格的内容做相应的准备。
下面是我上这家公司大概了解到,他家是做IC行业的,业务主要是芯片定制和国产GPU的研发。
如果不了解IC行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先去了解,特别是CPU的芯片体系架构进行一个了解,知道自己常用芯片的体系是什么架构。
我自己就大概了解了一个芯片的研发流程以及SOC系统大概的设计过程,以及芯片研发的IP。
比如说:
IP分为,软IP,固件IP,硬IP
芯片设计流程一般分为:
(产品经理)明确需求->(架构工程师)设计架构->(前端工程师)形成RTL代码->(验证工程师)代码验证->(后端实现工程师)生产物理版图->交给景源厂->个人位于最后一环
SOC系统:
设计一般流程:需求分析(能达到×××功能),性能需求(主频,架构,时钟等),功耗,工作模式(不同场景模式不同),芯片面积
之后我有针对这家的软件工程的概念进行了一些了解
在上面也提到了,第一印象会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响应,对于特别想去的公司好好准备一份独特的自我介绍是挺重要的。
自我介绍也进行了针对岗位进行的这样的一个自我介绍,比如
面试官你好,我是23届毕业的×××,在嵌入式已经有三年的学习经验了。(突出自己有一定的基础)
在上一年中,我主要在开发游戏化坐姿调整器。在这个项目中,我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软硬件开发与设计。
项目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参考用户体验做的最好的领域—游戏。我阅读了许多的文章书籍与论文,包括《游戏设计艺术》、《八角行为分析理论》等,学习到福格行为模型、理查德巴图的玩家理论。并于自己的嵌入式知识相结合,形成一个基本的产品模型。
在软件开发方面,为了使得项目更利于迭代,我学习并使用了框架分层和MVC的设计的模式,使得软件设计能够高内聚于低耦合。同时加入RT-THREAD-NANO操作系统,使得软件开发更迅速于更利于迭代。为了使得用户体验更好,加入了BP神经网络在项目中,使得项目识别率提高。
在硬件开发方面,自己学习AD,并绘制了一个简单的PCB板子,利用网上的一些模块,搭建了一个基本的硬件。项目结果也是成功做了出来。
(项目是重点介绍的项目,突出自己的个人特质与基础)
在今年的时间里,主要还是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C++等基础知识,并学习了Linux下的驱动开发,对于驱动开发下的字符设备的开发有一定的理解。
(针对岗位内容提及驱动开发与基础方面的内容)
我的自我介绍完毕,谢谢。
通用准备就是面试同一个岗位都适用的知识,比如例子中的Linux驱动工程师,准备的内容都是通用的。
由于自己学习过Linux驱动开发,可以针对岗位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比如Linux字符设备开发的plantform和udevf和svsfs框架,中断的机制,传输的协议进行一个重新的学习。
同时呢,也对常见的面试提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复习。也对自己面试想要重点介绍的项目进行这样的一个复习(由于自己有整理过面试的常问的内容,复习起来还是可以的,实际上面试也问了几个)。
上面也提到过了峰终定律,那么就要用起来。在峰终定律中,高潮是不确定,但是结尾的体验我们是可以掌控的。而在面试的最后一个阶段都会有面试官提出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的吗。
针对这个情况,下面我针对面试的岗位自己有的疑惑提出几个问题。一开始也说了,面试所在的批次不同,侧重点就不同。下面我就提出了几个问题,并分好类,以便在不同的阶段提出问题。
一面提:技术问题(基础,研发人员面)
1:IC/IP芯片验证的大概工作是怎样的(按照一般的设计流程,我这个职位应该是位于芯片完成后面的几环,起码也是编译器开发完成后,验证不是由验证工程师去验证的咩)?
2:驱动开发是与BSP工程师一起合作进行开发?还是一起做?
3:uboot/kernel移植,是自家的uboot?也只是跟着卫东山老师做的uboot简单的移植。
4:一般多久通知下一轮?
二面问:框架问题(主管面)
1:IP自主可控?购买芯片IP/使用开源架构设计?(我针对公司官网的介绍产生的疑问)
2:我的工作应该是属于贵公司的芯片定制业务(应该是主要业务)里面的一环是嘛?
3:软件流程,贵公司,用的什么模型(瀑布?螺旋模型?敏捷开发(哲学),针对岗位职能进行提问)
半佛仙人,《思考慢与快》、知乎回答、牛客和个人的思考
面试技巧参考链接:半佛仙人以前少数比较硬核的视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