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是为了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了管理者将来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
SMART原则最初用于目标管理,即制定绩效考核目标的基本原则,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项目管理,适用于项目管理的任务分配。
1.2 SMART原则的作用
使用SMART原则分配项目任务或制定目标的作用是,使用这种方法,能够把事情交待清楚,并能够确保事情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第一个字母S对应的单词是Specific,也即制定目标的第一原则,这个目标需要是具体的,不能空泛。
一般来说,SMART原则用到最多的场景就是在职场里制定绩效目标时,这样你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你是客服部门的员工,跟领导制定极度绩效目标时,你说你这个季度的绩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客户,这就不够具体。
到底要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评比中的分数?降低客户投诉比例?需要有更具体的指标。
SMART的第二个字母M,是英语单词Measurable的缩写,它的意思是在制定目标是要求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有比较明确行为描述。
比如,我们继续用上面的例子,如果确定的绩效指标之一是提升客户满意度,那就要将这个数字明确定下来,比如上个季度的客户满意度是85%,那么这个季度可能目标是86%、87%,总之要有一个具体数字。
而对于没法量化的,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指标来明确,比如很多公司对前台服务态度的要求,就会规定在电话响起3声以内要接听、接听要使用标准开场语等。
SMART原则中的字母A是Attainable的首字母,可实现的意思。
虽说制定目标是为了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能够做得更好、绩效得到改善,但这个改进的目标也要循序渐进,是跳一跳能够到的目标,而不是说一看就像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只能当长期愿景。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把客户满意度从上季度的85%提升到86%、87%甚至88%,都属于跳一跳能够达成的目标,它符合可实现原则,但一下子要求提升到95%,一季度要提升10个百分点,就是一个过于不现实、不能实现的目标。
SMART原则的第4个原则是Relevant,相关性,这个原则的要求是说一名员工的绩效目标要与自己的岗位职责是相关的,同时也需要跟部门的目标、其他有交集的同事的目标相关联。
这一点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在职场中最讲究的是协作,每个人都是经过精细化分工后的链条里的一环,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部门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员工目标的实现;
而只有基于自己岗位职责确立的目标才是公司真正需要的。
SMART原则的最后一个字母T,是代表Time-bound,也就是确定目标后,还要跟完成这个目标设置一个时间限制:
未来一个月内、一个季度内,还是一年内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界限。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不能称其为目标,充其量算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因为只有限定了时间,我们才能够定期去检查、复盘,看我们离目标还有多远、还剩多少时间,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非SMART目标 | 分析 | SMART目标 |
今天下班前把相对论弄清楚 | 1. S:目标不确切:相对论是很大的主题,没有指定具体的哪方面 2. M:目标无法量化 3. A:目标不可实现:一天内把相对论弄清楚是不可行的 4. R:目标与项目工作无关 5. T:目标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 今天下班前,把SMART原则弄清楚,并举出一个项目工作的示例。 |
按照SMART原则指定的项目目标或计划,就可以通过PDCA进行闭环监控了。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1)P(Plan)计划
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指定项目计划是需要遵循SMART原则。
(2)D(Do)执行
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
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
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Act)处理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
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备注:
PDCA中,容易被忽略的是C和A。
(1)收集原始资源与信息
(2)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
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3)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4)关键因素确认;
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执行措施、执行计划;
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
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1)标准化,固定成绩;
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2)处理遗留题目(未完成问题)
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备注:
PDCA的本质是反思和自省,是成长性思维,是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