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85”“211”毕业生涌入小县城求职,是“抢饭碗”,还是“摆烂”?
“想做公务员的心情没有那么强烈,但既然考上了就去吧。”这句话出自一位“985”高校毕业生之口。
最近,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一份《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公示名单更是引发热议。名单显示,24个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几乎全部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博士的比例更是高达95.8%。
用“扎堆”来形容名校硕博毕业生到小县城就业可能还稍显夸张,但似乎确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些顶着高学历、名校毕业光环的“天之骄子”出现在小县城的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拟录取名单上,这到底是“学历内卷的无奈选择”还是“人才引进的正常流动”?网友为此掀起了一番争论。
不少声音认为,这是学历内卷之下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县城如今是城镇化的关键,需要大量人力资源,高等教育人才集聚,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建设。
名校硕博扎堆到小县城就业会对个人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讲述一下。
徐东(化名)2019年从广东一所985高校硕士毕业。在毕业季,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申请美国的博士上。当时他认为成为公务员这件事,是他和其他同学都不太看得上的一条出路。
后来因为疫情影响,他的博士申请最终没有递交,反而选择报考了此前“嗤之以鼻”的公务员。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去省会城市的。”徐东说道,他想离家近,于是报考了县城的岗位。但是对于报考公务员他并没有特别热心,而且也有点“看不上”的态度,只是将它当做就业中的一个选项,甚至用来“保底”。
何韬(化名)渐渐感觉到,在县城,孤独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在基层做扶贫工作时,村里几乎以老年人为主。白天,村里还有着一丝生气。到了晚上,整个村子笼罩在夜色之下,没有一丝声音。枯燥无聊的日子常常让何韬感到乏味,他也向往着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有时到了省会城市,与旧友重逢,却觉得自己和老友格格不入,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他不止一次地想过去大城市闯荡,但奈何他已经定居在此。拖家带口换一个城市生活,压力并不小。于是他想着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下班空闲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
去年夏天,他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份——网络写手。虽然这完全出于他的兴趣,但他乐在其中。白天他走街串巷下基层,晚上他绘声绘色写故事。他写的故事大多是人间百态,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活最朴实无华的真实感悟。
不久,他还学习了剪辑视频,想把这些文字通过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看见。零基础的他经由朋友推荐,学起了Adobe Premiere Pro——这个以前离他很遥远的软件,并在2021年报考通过了Adobe国际认证中的Adobe的影视设计认证专家,这意味着他完全拥有了一项视频后期处理的新技能。
现在,他的自媒体平台已积累几十万粉丝,但是他说他并不想用这个来赚取收益,只是为了给生活多增添点乐趣,在工作之余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写故事还是剪视频,亦或者是与粉丝互动交流,他都乐在其中。
同样的名校毕业生,做出了相同的择业选择,后面的经历却截然不同,这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在现如今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对体制内和编制的狂热追捧折射出了当今社会对体制内和编制的非理性解读,给体制内和编制罩上了许多不切实际的理想光环。这就造成了部分人做坐享其成的心态,觉得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铁饭碗”。对于个体而言,公务员不过是一份普通又辛苦的工作,它可以为你带来生活保障,有一个较为体面的生活。
如果个人想有所发展,不愿沦为平庸,就要学会审时度势,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参加社会化的各种培训、考研、考博,考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多陪伴家人,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积极性,等待下一次工作表现机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