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变元是不是命题,不是命题又被称作什么?
命题的概念
整句话是陈述句& 能判断真假
争议:符号化也是命题
解释:可以用符号表示一个命题,这样那个符号就代表命题
eg: 小王今天去李四家喝茶(这满足陈述句,能判断真假,所以是个命题) ,设P:小王今天去李四家喝茶 ,问: P是个命题(V)
争议:命题变元为什么不是命题
解释:若某命题P是变化的,则是命题变元,若命题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则是命题常项
eg: 小王在家做试卷,算出X+5=7(这满足陈述句,能判断真假,所以是个命题)
设P:小王在家做试卷,算出X+5=7 ,问: P是个命题(V/X)(因为X不是确定值,若X不是2,则这是个假命题)
什么叫做命题的合式公式?
概念
命题+联结词+括号=命题的合式公式
说明
1. 原子命题变元是最简单的合式公式,称为原子合并公式,称为原子公式
2. 命题公式没有真值,只有对其命题变元进行真值指派后,方可确定命题公式的真值
3. 整个公式的最外层可以省略:公式中不影响运算次序的括号也可以省略
4.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存储和运算,命题公式常用二元树的方式来表示
1.命题变元P本身是一个公式(比如 P,Q,R…),所以﹁ P也是公式 ,如(﹁P, ﹁Q, ﹁R…)
2.如果G,H是公式,则(G∧H) , (G∨H),(G ->H), (G <->H )也是公式
仅由有限步使用规则 (1),(2),(3)后所得到的包含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串才是命题公式 比如: ﹁(P∧Q) <-> R ,反复利用上面的三条,才是命题公式
双重否定律: A ⇔ ¬¬A
幂等律: A ⇔ A∧A,A ⇔ A∨A
结合律: (A∧B)∧C ⇔ A∧(B∧C )
(A∨B)∨C ⇔ A∨(B∨C )
交换律: A∧B ⇔ B∧A
A∨B ⇔ B∨A
分配律: A ∨ (B∧C) ⇔ (A∨B) ∧ (A∨C)
A ∧ (B∨C) ⇔ (A∧B) ∨ (A∧C)
吸收律: A∨(A∧B ) ⇔ A
A∧(A∨B ) ⇔ A
德摩根律: ¬(A∨B ) ⇔ ¬A∧¬B 用取反的意思记
¬(A ∧ B ) ⇔ ¬A ∨ ¬B
同一律: A ∨ F ⇔ A,A ∧ T ⇔ A
零律: A ∨ T ⇔ T,A ∧ F ⇔ F
排中律: A ∨ ¬A ⇔ T 实集
否定律: A ∧ ¬A ⇔ F 空集
蕴涵等值式: A → B ⇔ ¬A ∨ B
等价等值式:A ↔ B ⇔ (A → B)∧( B → A)
假言易位:A → B ⇔ ¬B → ¬A
等价否定等值式:A ↔ B ⇔ ¬ A ↔ ¬B
归谬论:(A → B)∧( A → ¬B) ⇔ ¬A 可用罪名来记
() ¬, ∧, ∨, → , ↔
定义: 设P1 ,P2 ,P3 ,…Pn 是出现在公式G中的所∨∧→↔))有命题变元,指定P1 ,P2 ,P3 ,…Pn 的值,
则这组真值称为G的一个解释,常记为l , 所以引出了真值表(不同的指派对命题不同的真值T/F)
Example:若有公式: G= P →(¬Q∧R)
I1: P=0,Q=1,R=0是G的一个解释,使得G的真值为1(T)
I2: P=1,Q=0,R=0是G的一个解释,使得G的真值为0(F)
有n个命题变元,则应有2n个不同的解释
eg: 3个变元, 23 = 8个值
命题公式分类:通过查看真值表,真值为真的个数来区分
公式所有的结果真值都是真
公式所有的结果真值都是假
如果公式结果不是永假的
- G是永真的当且仅当¬G是永假的
- G是可满足的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解释I,使G在I下为真
- 若G是永真式,则G一定是可满足式,但反之可满足公式不一定是永真式
只是在关系上代表等价,比如左式⟺右式, ⟺只是代表其关系,不能用作运算
若左右的真值结果相同,才称其等价
只要存在一组P,Q 真值不相等,则公式就不等价
eg: 因知G1=G↔H,由于G1是永真式,又根据等价联结词的定义G,H必须同真/同假,此时我们称G,H具有逻辑等价关系
对于任意两个公式G和H, G = H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公式G↔H是永真公式
必要性:假定命题G=命题H,则命题G,命题H在其任意解释I下同为真/同为假,由于↔的意义得知,
公式G↔H在任何解释I下 ,其真值为”真”,即G↔ H为永真公式
充分性:假定公式G↔ H为永真公式 , I是它的任何解释, 在I下, G↔H为真 因此若命题G,则命题H 同为真/同为假,
由于I的任意性,故有命题G = 命题H
1.比较两边的真值表
2.左右化简(运用公式定律.化左/化右/同时化) ,而这个过程叫作等值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