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8. 统计子串中的唯一字符


    828. 统计子串中的唯一字符

    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 countUniqueChars(s) 来统计字符串 s 中的唯一字符,并返回唯一字符的个数。

    例如:s = “LEETCODE” ,则其中 “L”, “T”,“C”,“O”,“D” 都是唯一字符,因为它们只出现一次,所以 countUniqueChars(s) = 5 。

    本题将会给你一个字符串 s ,我们需要返回 countUniqueChars(t) 的总和,其中 t 是 s 的子字符串。输入用例保证返回值为 32 位整数。

    注意,某些子字符串可能是重复的,但你统计时也必须算上这些重复的子字符串(也就是说,你必须统计 s 的所有子字符串中的唯一字符)。

    示例 1:

    输入: s = “ABC”
    输出: 10
    解释: 所有可能的子串为:“A”,“B”,“C”,“AB”,“BC” 和 “ABC”。其中,每一个子串都由独特字符构成。
    所以其长度总和为:1 + 1 + 1 + 2 + 2 + 3 = 10

    示例 2:

    输入: s = “ABA”
    输出: 8
    解释: 除了 countUniqueChars(“ABA”) = 1 之外,其余与示例 1 相同。

    示例 3:

    输入:s = “LEETCODE”
    输出:92

    提示:

    1 <= s.length <= 1e5
    s 只包含大写英文字符

    解析:

    • 首先,解释一下唯一,t=“LEEA”,那么唯一字符串就是两个 L A
    • 说到子字符串(连续),就可以枚举每个字母作为子字符串的结尾,然后利用动态规划解决
    • 然后,再看一下子字符串的之间有什么关系:s=“LEEAE”:
    • 以L结尾:L
    • 以E结尾:E EL
    • 以E结尾:E EE EEL
    • 以A结尾:A AE AEE AEEL
    • 以E结尾:E EA EAE EAEE EAEEL
    • 可以发现,后一个字母结尾的子字符串,相当于在前一个字母结尾的子字符串上添加上结尾字母所组成。A、 AE 、AEE、 AEEL 加上最后一个E(值为a),就变成了E、 EA 、EAE 、EAEE 、EAEEL(唯一字符值记为b)。那他们之间的唯一字母有什么关系呢?
    • 如果不考虑重复,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b=a+5,5就相当于最后一个E在五个字符串中贡献的值。
    • 但是对于重复应该怎么解决呢?重复之后不仅不会贡献值,反而会将原来相同字母贡献的值给减去。例如:E、 EA 、EAE 、EAEE 、EAEEL。新加的E只有在E、EA中贡献值,但是在EAE 、EAEE 、EAEEL中相当于将原来的E贡献值给消去了。因此,b = a+2-3,(为什么取2呢,是因为s=“LEEAE”,最后一个E仅仅对E、EA有所贡献,前边3个相当于减去E的贡献)。
    • 还有个问题就是重复减去?s=“LEEAE”: 最后一个E作为结尾时,E、 EA 、EAE 、EAEE 、EAEEL。在AEE 、AEEL添加E并不会对贡献值削弱,因为本身已经存在了EE,前边计算唯一字符个数时已经将E抛弃了,后续添加E也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b=a+2-3+2(最后一个2相当于重复减的量);

    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uniqueLetterString(string s) {
            int res=0,pre=0;
            int n=s.size();
            // 分别记录倒数第二个相同字母位置
            // 倒数第三个相同字母位置
            int idx[26],idx2[26];
            // 赋值为-1,方便计算元素个数
            memset(idx,-1,sizeof(idx));
            memset(idx2,-1,sizeof(idx2));
            for(int i=0;i<n;i++){
            	// pre为前一个字母为结尾的字符数+新字母作为结尾贡献的值
                pre+=i-idx[s[i]-'A'];
                // 说明前边已经出现该字母
                if(idx[s[i]-'A']!=-1)
                	// 减去的值
                    pre-=idx[s[i]-'A']+1;
                // 将重复减去的值加回来
                // LEEAE ,最后一个E应该贡献2,减去3,但是遇到第二个E时,
                // 已经将E,EL中贡献的E减去了相当于重复减去,需要把重复减去的加回来
                if(idx2[s[i]-'A']!=-1)
                    pre+=idx2[s[i]-'A']+1;
                res+=pre;
                idx2[s[i]-'A']= idx[s[i]-'A'];
                idx[s[i]-'A']=i;
            }
            return res;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相关阅读:
    D2-读论文D2&算法题D2(复习:单链表、双链表、模拟栈)
    前端多环境部署
    有趣的 Go HttpClient 超时机制
    GITEE 基于OAuth2的API V5版本
    Redis的Java客户端
    清华源Certificate verification failed解决办法
    Spring Data JPA 中的分页和排序
    Springboot——Controller层开发、请求与响应、RESTful开发规范
    electron-builder允许安装时请求提升权限
    electron+vue3 实战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051691/article/details/12672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