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FPGA的设计流程,概括起来总共有以上12步,其中根据项目难易度可省去其中一些步骤。比如非常简单的项目,我们可以省去虚线框里面的步骤,但是我们的入门级课程,即使再简单,也按照这12个步骤来进行讲解。
每按一次按键KEY1,数码管上显示的数字加1,从0到9循环
按键是最为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之一,在电子设计中应用广泛。在FPGA的实验工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其作为系统复位信号或者控制信号的外部输入;在日常生活中,遥控器、玩具、计算器等等电子产品都使用按键。目前按键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自锁按键、薄膜按键等等。我们开发板上使用的机械按键也是按键的一种,特点是:接触电阻小 ,手感好,按键按下或弹起时有“滴答”清脆声;但由于其构造和原理,在按键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
本实验中,我们要根据机械按键的构造与原理,设计并实现按键消抖模块。以开发板上的物理按键作为输入信号,使用设计的按键消抖模块对输入的按键信号进行消抖处理,输出能够正常使用的按键触发信号,再利用这个信号作为计数器的加1的触发信号,按键每按一次生成一个触发信号,计数器加1,数码管上显示的数字也加1。
我们所使用的按键开关为机械弹性开关,当机械触点断开、闭合时,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子断开。因而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为了不产生这种现象而做的措施就是按键消抖。
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5ms~10ms。按键稳定闭合时间的长短则是由操作人员的按键动作决定的,一般为零点几秒至数秒。按键抖动会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多次。为确保控制器对按键的一次闭合仅作一次处理,必须去除按键的抖动。在按键闭合稳定时读取按键的状态,并且必须判别到按键释放稳定后再作处理 。
消抖是为了避免在按键按下或是抬起时电平剧烈抖动带来的影响。按键的消抖,可用硬件或软件两种方法。在此我们只讨论软件消抖方法。
检测出按键闭合后执行一个延时程序,根据抖动的时间为5ms~10ms,我们产生一个20ms的延时,让前沿抖动消失后再一次检测键的状态,如果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为真正有键按下。
以KEY1为例,当按键未按下时,网络KEY1被上拉至3.3V,即为高电平;当按键按下时,网络KEY1即直接与地连接,那为低电平。
信号名 | 方向 | FPGA管脚号 | 说明 |
---|---|---|---|
CLK50M | 输入 | B10 | 时钟信号,50MHZ |
SMG_W0 | 输出 | E12 | 位选控制信号,低电平可导通三极管,使其给数码管位选供电 |
SMG_W1 | 输出 | B15 | 位选控制信号,低电平可导通三极管,使其给数码管位选供电 |
SMG_W2 | 输出 | E15 | 位选控制信号,低电平可导通三极管,使其给数码管位选供电 |
SMG_W3 | 输出 | H11 | 位选控制信号,低电平可导通三极管,使其给数码管位选供电 |
SMG_W4 | 输出 | K16 | 位选控制信号,低电平可导通三极管,使其给数码管位选供电 |
SMG_W5 | 输出 | K14 | 位选控制信号,低电平可导通三极管,使其给数码管位选供电 |
SMG_A | 输出 | F13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SMG_B | 输出 | B16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SMG_C | 输出 | J16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SMG_D | 输出 | J13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SMG_E | 输出 | G14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SMG_F | 输出 | E13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SMG_G | 输出 | G12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SMG_DP | 输出 | J14 | 数码管段选控制信号,低电平点亮该段 |
KEY1 | 输出 | E4 | 独立按键,按下低电平 |
总结:通过上述说明,可以将需求解读成:按下KEY1,计数器加1,数码管显示计数器的值即可。 为了使程序结构更加清晰,该例程我们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一个按键消抖模块(key_xd),一个数码管显示模块(smg_drv),一个顶层模块(key_xd_top)。
为了让工程看起来整洁,同时方便工程移植。我们新建4个文件夹,分别是Project,Source,Sim,Doc。
Project — 工程文件夹,里面放的ISE工程
Source — 源代码文件夹,里面放的工程源码(.v文件或.vhd文件)
Sim — 仿真文件夹,里面放的仿真相关的文件
Doc — 存放相关资料,比如数据手册,需求文档等
///
//QQ:3181961725
//TEL/WX:13540738439
//作者:Mr Wang
//模块介绍:实现按键消抖功能
///
module key_xd(
input rst_n ,//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
input key_in ,//按键输入信号
input clk ,//50MHZ,一个时钟周期20ns
output reg key_out //输出信号,检测到有效按键时,输出一个高脉冲
);
parameter IDLE =4'd0;
parameter ST0 =4'd1;
parameter ST1 =4'd2;
parameter ST2 =4'd3;
parameter ST3 =4'd4;
parameter time_20ms=1000000;//20MS的时钟周期
reg [3:0] curr_st;
reg [20:0] wait_cnt;
reg key_in_ff1;
reg key_in_ff2;
//打两拍操作
always@(posedge clk)key_in_ff1<=key_in;
always@(posedge clk)key_in_ff2<=key_in_ff1;
//状态机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
curr_st<=IDLE;
else case(curr_st)
IDLE:begin
if(key_in_ff2==0)
curr_st<=ST0;
else
;//curr_st<=IDLE;
end
ST0:begin
if(wait_cnt==time_20ms)
curr_st<=ST1;
else;
end
ST1:begin
if(key_in_ff2)
curr_st<=IDLE;
else
curr_st<=ST2;
end
ST2:curr_st<=ST3;
ST3:begin
if(key_in_ff2)
curr_st<=IDLE;
else
;
end
default:;
endcase
end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
wait_cnt<=0;
else if(curr_st==ST0)
wait_cnt<=wait_cnt+1;
else
wait_cnt<=0;
end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
key_out<=0;
else if(curr_st==ST2)
key_out<=1;
else
key_out<=0;
end
endmodule
///
//QQ:3181961725
//TEL/WX:13540738439
//作者:Mr Wang
//模块介绍:实现数码管显示
///
module smg_drv(
input clk ,//时钟信号,50MHZ
input rst_n ,//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
input key_in ,//触发信号
output [7:0] smg_seg ,//数码管段选
output [5:0] smg_bit //数码管位选
);
reg [3:0] cnt;//0到9
reg [7:0] en_code;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
cnt<=0;
else if(key_in&&cnt==9)
cnt<=0;
else if(key_in)
cnt<=cnt+1;
else ;
end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
en_code<=0;
else case(cnt)
0:en_code<=8'h03;//0的编码
1:en_code<=8'h9f;//1的编码
2:en_code<=8'h25;//2的编码
3:en_code<=8'h0d;//3的编码
4:en_code<=8'h99;//4的编码
5:en_code<=8'h49;//5的编码
6:en_code<=8'h41;//6的编码
7:en_code<=8'h1F;//7的编码
8:en_code<=8'h01;//8的编码
9:en_code<=8'h09;//9的编码
default:;
endcase
end
assign smg_seg=en_code;
assign smg_bit=6'h00;
endmodule
///
//QQ:3181961725
//TEL/WX:13540738439
//作者:Mr Wang
//模块介绍:顶层模块,例化按键消抖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
///
module key_xd_top(
input clk,
input rst_n,
input key_in,
output [7:0] smg_seg,
output [5:0] smg_bit
);
//例化按键消抖模块
key_xd key_xd(
.rst_n (rst_n),
.key_in (key_in),
.clk (clk),//50mHZ,一个时钟周期20ns
.key_out (key_out)
);
//例化数码管显示模块
smg_drv Usmg_drv(
.clk (clk),
.rst_n (rst_n),
.key_in (key_out),
.smg_seg (smg_seg),
.smg_bit (smg_bit)
);
endmodule
`timescale 1ns/1ns
module key_xd_top_tb;
reg clk ;
reg rst_n ;
reg key_in ;
reg [31:0] cnt=0;
parameter time_20ms=1000000;//20MS的时钟周期
initial
begin
clk = 0;
rst_n=0;
#1000
rst_n=1;
end
always #10 clk=~clk;
always@(posedge clk)cnt<=cnt+1;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begin
if(!rst_n)
key_in<=1;
else if(cnt>time_20ms/2+time_20ms)//30ms~~
key_in<=$random;
else if(cnttime_20ms/2&&cnt<(time_20ms/2+time_20ms))//10ms~30ms
key_in<=0;
else;
end
key_xd_top Ukey_xd_top(
.clk (clk),
.rst_n (rst_n),
.key_in (key_in),
.smg_seg (),
.smg_bit ()
);
endmodule
Modelsim仿真一般有两种方法
图形化界面仿真,即所有的操作都是在Modelsim软件界面上来完成,该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学,适用于简单的项目,缺点是操作步骤繁琐。
批处理仿真,这种方式在仿真前需要编写相应的脚本文件,该方式的优点是,一键即可完成仿真,省时省力,缺点是前期需要编写脚本文件。前两讲采用的是图形化界面仿真的方式;为了更贴近工程实际,从第三讲开始,我们就采用批处理方式仿真。具体操作步骤可参考我们的视频教程
仿真出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将第二步绘制的理论波形图与第六步Modelsim仿真出来的波形图进行对比,结果一致,说明我们的逻辑设计是正确的。如果发现比对结果不一致,就需要找到不一致的原因,最终要保证对比结果一致。通过对比,理论波形与仿真波形一致,说明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NET "clk" TNM_NET = "clk";
TIMESPEC TS_sys_clk_i = PERIOD "clk" 20 ns HIGH 50 %;
NET "clk" LOC = B10 | IOSTANDARD = LVCMOS33 ;
NET "rst_n" LOC = B3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key_in" LOC = E4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7]" LOC = F13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6]" LOC = B16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5]" LOC = J16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4]" LOC = J13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3]" LOC = G14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2]" LOC = E13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1]" LOC = G12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seg[0]" LOC = J14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bit[5]" LOC = E12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bit[4]" LOC = B15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bit[3]" LOC = E15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bit[2]" LOC = H11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bit[1]" LOC = K16 | IOSTANDARD = LVCMOS33;
NET "smg_bit[0]" LOC = K14 | IOSTANDARD = LVCMOS33;
1.设置未使用管脚为悬空状态
2.编译综合
编译综合成功后便可以将生成的BIT文件下载到开发板(记得插上下载器,同时开发板上电)
1.打开IMPACT
2.搜索器件
3.选择bit文件
下载成功后,便可以观察到开发板上的实验现象,如果实验现象与设计需求相符,那说明我们的设计是没有问题的,即可进行下一步生成MCS文件
FPGA有一个特性,就是掉电后配置信息会丢失,所以我们需要将配置信息存储在配置芯片(FLASH)中,待开发板上电后,FPGA便会读取配置芯片中的配置信息,这样开发板掉电再上电后同样可正常工作。要将程序固化到配置芯片,需要先生成MCS文件。
BIT文件转换成MCS文件步骤:
固化MCS文件
固化成功后,开发板断电再重新上电,可以观察到开发板仍然可以执行刚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