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熟悉redis安装和字符串基本操作


    一:redis介绍

    NoSQL: Not Only SQL 不仅仅是SQL

    NoSQL:是一种概念,是数据库应用的设计理念,解决关系型数据库的瓶颈。

    NoSQL特点:容易扩展、高速读写/IO、高性能、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储。

    NoSQL产品:redis, mongo, hbase等

    redis是一个内存型的nosql数据库,是采用c++语言开发的,实现了高可用、高IO的内存数据库。数据存储结构使用了Hash的key-value键值对存储方式,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string字符串、hash哈希、list列表、set 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

    二:redis安装

    在官网下载redis的zip包,解压redis.zip文件,建议放在D/E盘目录下,然后把存放redis-server.exe文件所在目录路径复制到环境变量的Path中。

    新打开一个cmd窗口,输入redis-server,正常执行的情况下,会运行redis服务。

    redis网络服务的默认端口为6379。

    再新打开一个cmd窗口,输入redis-cli命令,进入redis命令交互环境中。

    如何安装永久性的redis服务:

    1)关闭临时启动的redis服务

    (redis-server命令启动窗口要关闭)

    2)执行redis-server

    –service-install d:/softs/redis/redis.windows.conf --loglevel verbose命令

    在弹出的Redis 2窗口中选择"是"按钮。

    3)执行redis-server --service-start 启动redis的后台服务

    如果不用redis服务时,可以执行redis-server --service-stop关闭redis后台服务

    这样就可以使用redis了。

    三:redis的基本使用

    首先,选择数据库,redis默认提供了16个数据库,数据库的编号从0开始到15。默认是0数据库

    使用命令 select 数据库编号

    如:切换到9号库

    select 9

    常用命令:
    查看所有key
    命令:keys *

    添加key
    命令:

    set key value

    说明: key是键名, value是键对应的值

    注意:如果key已存在,则使用新的value替换原value。

    如1:添加name键,其值为liubei

    set name liubei

    如2:添加age键,其值为20

    set age 20

    如3:修改name的值为lucy

    set name lucy

    获取key
    命令:

    get key

    如1:获取name的值

    get name

    如2:获取age的值

    get age

    删除key
    命令:

    del key

    如:删除age键

    del age

    设置key过期时间
    命令:

    expire key seconds

    如:设置name的10秒后过期

    expire name 10

    其它命令
    ttl key 查看key的有效存活时间rename oldkey newkey 将原key重命令名为新keymove key dbindex 将key移动指定的数据库下dbsize 查看当前库下的key数量flushdb 清空当前库下的keyflushall 清空所有库下的key

    如1:查看name的有效时长(单位是秒)

    ttl name

    如2:重命名name为sname

    rename name sname

    如3:将sname移动到2号库

    move sname 2

    string字符串命令
    以上操作默认都是string字符串命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命令

    getset命令
    格式:

    getset key value

    返回key的值,并设置新的value值

    如:

    getset name lucy

    返回name的值,同时设置新值为lucy,如果name不存在,则返回nil

    mget命令
    获取多个key的value

    格式:

    mget key key …

    如:获取name,age,sex等key的值

    mget name age sex

    setnx命令
    设置不存在key的值,如果存在key时,不做任何事

    格式:

    setnx key value

    如:设置新的name2的值为killer

    setnx name2 killer

    mset命令
    同时设置多个key的值

    格式:

    mset key value key value …

    如:同时设置name,age,sex的值为killer,21,F

    mset name killer age 21 sex F

    setex命令
    修改key的值,并同时设置过期时间

    格式:

    setex key timeout value

    如:设置name值为killer888,同时设置过期时间为5秒

    setex name 5 killer888

    msetnx命令

    批量初始化多个key的值

    【要求】所有的key不能存在,若有一个已存在的key,则命令无效。

    如1:批量初始化city、phone键值为shanghai, 17791699999

    msetnx city shanghai phone 17791699999

    如2:初始化name和phone键,则会失败

    msetnx name killer phone 110

    name和phone是已存在的key。

    2.4.7 incr和decr命令
    提供了自增与自减1的命令 【重点】

    格式:

    incr key 为key自增1,如果key是新的,则初始为1incrby key number 自增指定的number数值decr key 自减1decrby key number 自减指定的number数值

    如:

    incr m220299incr m220299incrby m220299 10decr m220299decr m220299decrby m220299 2

    append和substr命令
    append是向key的value末尾追加新的内容

    substr是从key的value值中截取子字符串

    格式:

    append key newvalue 将newvalue追加到key的value中substr key start end 从start位置开始到end位置结束,截取内容,第一个字符的位置是0

    如1: 将,killer追加到name键值上

    append name ,killer

    其中,killer是追加的新内容

    如2:从name的value中截取前4个字符

    substr name 0 3

    本文只简单介绍了一下redis的安装及字符串的基本操作,如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哦。

    最后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下面这个网盘链接也是我费了几天时间整理的非常全面的,希望也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资料,对于想转行做【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凡事要趁早,特别是技术行业,一定要提升技术功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不想一个人野蛮生长,找不到系统的资料,问题得不到帮助,坚持几天便放弃的感受的话,可以点击下方小卡片加入我们群,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交流,里面会有各种软件测试资料和技术交流。

    敲字不易,如果此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点个赞收个藏来个关注,给作者一个鼓励。也方便你下次能够快速查找。

    自学推荐B站视频:

    零基础转行软件测试:38天自学完软件测试,拿到了字节的测试岗offer,堪称B站最好的视频!

    自动化测试进阶:已上岸华为,涨薪20K,2022最适合自学的python自动化测试教程,自己花16800买的,无偿分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相关阅读:
    ChatGPT API使用介绍
    动态SQL第一部分(重点)
    Linux CentOS7 用户组管理
    RHCE ssh练习之远程连接服务实战
    【VR开发】【Unity】【VRTK】3-VR项目设置
    什么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其安全保护条例
    【R语言】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重复测量设计分析
    mongo集群同步数据异常,手动同步节点副本数据
    二叉搜索树
    Docker
  •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xfw17397388089/article/details/1267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