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触点
消费者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品牌、内容或信息发生接触的任意位置。触点作为用户获取来源叫渠道。
触点归因
研究如何获客贡献在参与的各个触点或渠道间进行分配的过程。
归因作用
归因类型
单触点归因模型
首次互动模型:
将100%的功劳都属于产生第一次互动(点击)的渠道。
案例E:比如一个用户最先点击了王者荣耀的社交分享,再次点击了公众号王者荣耀推广退出,最后直接点击游戏中心下载了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渠道归属于最先的社交分享。
最终互动模型:
将100%的功劳都归属于最后一次互动渠道;以上案例E,渠道归属于游戏中心;
最终非直接互动模型
将所有功劳归属于最后一个非直接互动的渠道;比如头条 -> 360 -> 官网;计360为归因渠道而非官网;
多触点归因模型
线性均衡模型:
均衡对待转化路径上的所有渠道并分配相等的权重;有些渠道归因可能会被夸大,有些渠道归因可能会被弱化,所有权重都一样。先后访问四个渠道A->B->C->D,四个渠道的权重都是25%;
时间衰减模型:
越靠近最终转化事件的渠道其功劳越大,越靠前的渠道,功劳越小。比如先后访问四个渠道A->B->C->D,分别按照A-10%,B-20%,C-30%,D-40%
U型模型
初始渠道和最终渠道功劳最大,中间的过程性渠道功劳小。先后访问四个渠道A->B->C->D,渠道归因权重A-30%,B-20%,C-20%,D-30%;
其他算法模型
生存分析,马尔可夫模型
安卓推广来源追踪
安卓-Google Play
用户安装时会把渠道来源参数广播到app端;一般ios是这样,所有软件都是跳转到应用商店下载;
安卓渠道包:
给每个渠道表打一个id标识,存在一些局限:
ios-app推广来源追踪
线下来源追踪
电话
二维码或优惠券
用户调查
用户身份识别
IDFA,20年IOS14版本后,新版本设备基本无法获取设备的IDFA;安卓是设备IMEI号,安卓10.0版本后,基本无法获取;
通用ID,获取设备多维信息,比如内存,cpu等,通过算法生成用户唯一标识;
媒体或第三方机构推出的ID体系,比如:
中广协的CAID,热云数据的CAID,腾讯灯塔的QIMEI,阿里的UTDID等;
基本原理:
用户身份识别的层次:
设备级(可能使用不同设备) <- 用户账号级(可能不同人使用同一账号) <- 人的唯一性标识(比如身份证)
– 参考自 s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