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对发生负面效果的可能性和强度的一种综合测量,是对人的自由或幸福的一种侵害和限制。
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发生风险概率为0的工程,只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工程风险的可接受性是指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工程风险的承受和容忍程度。
工程风险的相对可接受性
对于同一工程风险,不同主体对它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其可接受性因人而异。
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
“模糊集理论”是对工程安全等级进行划分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作为前提,就没有投资效益、工程进度和社会信誉。
工程质量监理是专门针对工程质量而设置的一项制度,它是保障工程安全,防范工程风险的 一道有力防线。
工程质量监理的任务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工程项目符合合同、图纸、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工程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事故预防包括2个方面:
重复性事故:对已发生事故的分析,寻求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关系,提出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可能出现的事故:针对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即要查出存在哪些危险因素组合,并对可能导致什么事故进行研究,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提出消除危险因素的办法,避免事故发生
建立工程预警系统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要有效应对工程事故,不应该是等到事故发生之后才临时组织相关力量进行救援。而是事先就应该准备一套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
面对工程风险,仅靠专业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工程事故。首先,平时应加强防灾培训教育和演练,提升公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其次,积极发动民间志愿组织,鼓励志愿者有序参与救援行动。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工程风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接受的",本身就是一个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工程风险可接受性在社会范围的公正问题。
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保障人的安全、健康和全面发展,避免狭隘的功利主义。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重视公众对风险信息的及时了解,尊重当事人的"知情同意权,考虑公众的利益诉求。
预防为主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风险评估原则,要做到充分预见工程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工程在设计之初都设定了一些预期的功能,但是在工程的使用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整体主义的原则
任何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工程活动的进行一方面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中要有大局观念,要从社会整体和生态整体的视角来思考某一具体的工程实践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制度约束的原则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实现工程伦理有效评估的切实保障途径。建设健全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问责机制,建立媒体监督制度。
工程风险的专家评估
根据幸福最大化原则,使用成本-收益分析法。
工程风险的社会评估
关注民众切身利益,与专家意见互补。
工程风险的公众参与
了解公众真实的利益诉求,在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展开。
效力:确定合理的目标并达到预期目标,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考察工程风险伦理评估的效力,遵循以下原则:公平原则、和谐原则、战略原则。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
伦理责任 ≠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属于"事后责任",指的是对已发事件的事后追究,而非在行动之前针对动机的事先决定;而伦理责任属于"事先责任",其基本特征是善良意志不仅依照责任而且出于责任而行动。
伦理责任 ≠ 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是工程师履行本职工作时应尽的岗位 (角色)责任,而伦理责任是为了社会和公众利益需要承担的维护公平和正义等伦理原则的责任。职业责任和伦理责有时会发生冲突。
”职业”是指一个人“公开声称”成为某一特定类型的人,并且承担某一特殊的社会角色,这种社会角色伴随着严格的道德要求。
职业伦理是职业人员在自己的从业范围内采用的一套标准,可分为:
工程师作为公司的雇员,当然应该对所在的企业或公司忠诚,这是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可是如果工程师仅仅把他们的责任限定在对企业或公司的忠诚上,就会忽视应尽的社会伦理责任。工程师对企业或公司的利益要求不应该是无条件地服从,而应该是有条件地服从,尤其是公司所进行的工程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时,工程师更应该承担起社会伦理责任。当他发现所在的企业或公司进行的工程活动会对环境、社会和公众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时,应该及时地给予反映或揭发,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能够了解到该工程中的潜在威胁。
环境伦理责任包含以下7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