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 态度的实质: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 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 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
-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 态度的结构
- 态度的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 态度的情感成分: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 态度的行为成分: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 品德的实质
-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 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 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 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 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 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 品德的心理结构
- 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 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 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 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态度与品德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实质上看,二者都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 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而在指向道德规范时,显现出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称为品德
- 二者在价值上内化的程度也不同
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两个方面。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 皮亚杰三大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
- 儿童的道德发展既非天赋,也不是社会规侧的直接内化,而是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性质强度的影响
- 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
-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性的过程,它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基础的思维特点
- 儿童道德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与孤立行为片断相对应的道德观念的总和
- 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前一阶段总是整合到后一阶段,而且为后一阶段所取代
- 每个儿童都在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而积极努力,而不只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的模式
- 道德认知发展的先前阶段是后继阶段的必要组成成分
- 皮亚杰的儿童得到发展阶段论(重点)
- 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 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重点)
-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重点)
- 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 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水平(重点)
-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 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服从规则避免收到惩罚,受表扬就好
-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道德价值根据自己的利益导向
- 习俗水平(9-16岁)
-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好的是受人喜欢或被人称赞的
-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法律法规
- 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
-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有了辩证的想法,认为法律法规是大家商定的
-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者良心定向阶段:在自己的原则上进行某些活动,动机是好的,则行为就正确(最高阶段)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一般条件
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培养(重点)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