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地址 长度48位
即物理地址/硬件地址,全1为数据链路层广播地址。
无效MAC帧
IEEE802.3:
- 帧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 检验序列 FCS 查出差错;
- 数据字段长度太大或太小。
MAC帧格式
目的地址 6Byte | 源地址 6Byte | 类型 2Byte | 数据字段 46Byte~1500Byte | FCS 4Byte |
其中:
- 1500Byte是MTU。
- 46是以太网最短帧长减去6+6+2+4=18Byte。
LAN特点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
- 其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都有限。
- 可以广播
- 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可用性、生存性
- 允许各个设备位置调整和改变
以太网
一种LAN,标准有IEEE 802.3和DIX Ethernet V2。采用曼彻斯特码。采用星型拓扑,但逻辑上为总线型拓扑。
不可靠交付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时尽最大努力交付。
子层
以太网适配器必需功能
- 实现以太网协议
- 进行数据穿行传输与并行传输的转换
- 对数据进行缓存
- 能将管理该适配器的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
CSMA/CD
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以太网采用CSMA/CD协议,并采用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 载波监听:主机需要持续检查信道
- 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
传输过程
- 先听后发:发送前先检测信道。
- 边听边发:发送中仍检测信道。
- 冲突停止:不考虑强化碰撞,检测到冲突立即停止发送。
- 延迟重发:若检测到冲突,适配器执行指数退避算法,延迟后重新开始发送,若仍检测到碰撞,则停止并报错。
争用期(碰撞窗口)
- 上图中若发生碰撞则发送数据后最多经历
2
τ
2\tau
2τ(当
δ
→
0
\delta\to0
δ→0时)必然能够检测到碰撞,如果经历争用期而未检测到碰撞,则必然不会发生碰撞。
- 上图未体现强化碰撞,当检测到碰撞时仍持续发送32Byte或48Byte的干扰信号,以便将现在的碰撞通知所有用户。
- 发送一帧的时间为若干争用期
2
τ
×
n
2\tau\times n
2τ×n
(
n
≥
0
)
(n\geq 0)
(n≥0)加上传输占用信道所用时间
T
0
+
τ
T_0+\tau
T0+τ,
T
0
T_0
T0为从开始发送到发送完成的时间。
最小帧长为
512
512
512bit
=
64
=64
=64Byte
电磁波在1千米电缆的传播时延约5μs。
所有小于最小帧长的数据都被当做因冲突而终止传输的无效帧,全部被丢弃。
对于10Mbit/s的以太网传输最小帧长争用期为51.2μs。
计算信道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上限(当
a
→
0
a\to0
a→0时):
S
m
a
x
=
T
0
T
0
+
τ
=
1
1
−
a
(
a
=
τ
T
0
)
Smax=T0T0+τ=11−a(a=τT0)" role="presentation" style="position: relative;">Smax=T0T0+τ=11−a(a=τT0)
Smax=T0+τT0=1−a1(a=T0τ)
交换机
- 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交换机默认有一个 VLAN,包含所有端口。
- 交换机交换表中存储MAC地址与接口的映射关系,每条记录都有“保质期”。
STP
即生成树协议。
以太网组网或改变拓扑时会计算生成树,切断某些链路从而避免环路。
VLAN
即虚拟局域网,本质是一种服务。
将一些有共同需求局域网段基于IP(不稳定)、MAC或端口(主要采用)分组,每个VLAN对应一个广播域(缩小了广播域),VLAN 通信互不干扰。
用 VLAN 对局域网划分优于路由器(层数更少)。
如图所示,当端口A、B不VLAN2中时VLAN2中俩主机无法通信,但如果A、B为Trunk端口(主干线端口)则可以通信 ,主干线不能加入 VLAN。
如果AB为Trunk,上图两交换机也不需要用两条线来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