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是一种由 NXP(原 PHILIPS)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 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多用于主控制器和从器件间的主从通信,在小数据量场合 使用,传输距离短,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主机等特性。
在 CPU 与被控 IC 之间、IC 与 IC 之间进行双向传送,高速 IIC 总线一般可达 400kbps 以上。
PS: 这里要注意 IIC 是为了与低速设备通信而发明的,所以 IIC 的传输速率比不上 SPI。
图1 IIC总线物理拓扑图
IIC有两条总线,一条双向的串行数据线SDA,一条串行时钟线SCL。
SDA(Serial data):串行数据线,用来传送数据;
SCL(Serial clock line):时钟线,用来控制数据发送的时序。
所有接到IIC总线上的设备的SDA线都接到总线的SDA上,各设备的时钟线SCL都接到总线的SCL上。IIC总线上的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以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访问互不干扰。
物理层小结:
I2C 总线在物理连接上非常简单,分别由SDA(串行数据线)和SCL(串行时钟线)及上拉电阻组成。通信原理是通过对SCL和SDA线高低电平时序的控制,来产生I2C总线协议所需要的信号进行数据的传递。在总线空闲状态时,SCL和SDA被上拉电阻Rp拉高,使SDA和SCL线都保持高电平。
I2C通信方式为半双工,只有一根SDA线,同一时间只可以单向通信,SPI和uart通信为全双工。
开始信号(Start): SCL为高电平时,SDA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标志着开始传输数据;
结束信号(Stop): SCL为高电平时,SDA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标志着结束传输数据;
图2 Start和Stop信号
应答信号(ACK/NACK): 所有地址和数据都以8bit为单位传输,如果接受端正确接收了8bit数据,则回复一个bit的“0”信号——ACK信号,如果未正确接收8bit数据,或者接收端不再接受数据,则回复一个bit的“1”信号——NACK信号。即每8bit数据,就会跟1bit ACK/NACK信号。
图3 ACK信号
数据有效性: IIC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当SCL为高电平(SCL=1)时,数据线SDA必须保持稳定状态,不允许有电平跳变。只有当SCL处于低电平期间,SDA的高、低电平才可以交替变化。也就是说发送数据时,bit数据“0”和“1”的交替是发生在SCL的低电平期间。
图4 IIC bit有效性
图5 IIC 写(发送)数据格式
字段解析:
Start: 数据传输的开始信号,由主机产生;
Device address: 标识从设备的地址,bit7~bit1;
R/W: W(write)为主机向从机写数据,R(read)为主机向从机读数据,bit0;
ACK: 主机读数据时,从机做接收,由从机产生ACK信号;
Word Address: Slave设备内部的数据地址,即主机要往从机的这个地址写数据,上图中Word Address只体现了一个字节,实际上可以有多个字节。如访问8K bytes的 eeprom,就需要2个字节的Word Address来寻址;
Data: 发送的数据,以字节为单位,每8bit数据,从设备回一个ACK信号;
Stop: 数据传输的结束信号,由主机产生。
主机向从机写(发送)数据流程:
1.主机首先产生START信号;
2.然后紧跟着发送一个从机地址,这个地址共有7位,紧接着的第8位是数据方向位(R/W),
0表示主机发送数据(写),1表示主机接收数据(读);
3.主机发送地址时,总线上的每个从机都将这7位地址码与自己的地址进行比较,若相同,
主机则认为自己正在被主机寻址,根据R/W位将自己确定为发送器和接收器;
(注:不要把发送器/接收器同主设备/从设备混淆,当主设备向从设备写数据的时候,主设备做发送器,
从设备做接收器;当主设备向从设备读数据的时候,主设备做接收器,从设备做发射器)
4.这时候主机等待从机的应答信号(ACK);
5.当主机收到应答信号时,发送要访问从机的哪个地址, 继续等待从机的应答信号;
6.当主机收到应答信号时,发送N个字节的数据,继续等待从机的N次应答信号;
7.主机产生停止信号,结束传送过程。
图6 IIC 读(接收)数据格式
字段解析:
Start: 数据传输的开始信号,由主机产生;
Device address: 标识从设备的地址,bit7~bit1;
R/W: W(write)为主机向从机写数据,R(read)为主机向从机读数据,bit0;
ACK: 正式接收数据后的ACK信号由主机产生。Data传输前的ACK信号由从机产生,因为Data传输前都是
主机在给从机“写”数据;
Word Address: Slave设备内部的数据地址,即主机要往从机的这个地址读数据,上图中Word Address只体现了一个字节,实际上可以有多个字节。如访问8K bytes的 eeprom,就需要2个字节的Word Address来寻址;
RS: restart信号,表现形式和start信号完全一样。只是在读的过程中,再次触发了一次start信号,所以我们称之为restart;
Data: 接收的数据,以字节为单位,每8bit数据,主设备(接收器)回一个ACK信号;
NACK: 当主机读完指定长度的数据时,会在最后一个byte接收完成后,产生一个NACK信号;
Stop: 数据传输的结束信号,由主机产生。
主机向从机读(接收)数据流程:
主机向从机读数据实际上分了两个步骤,一是把需要希望从从机的哪个地址(Word Address)读数据,通过“写”(W)的方式告诉从机;然后再次发送读(R)信号,这时从机才开始给主机发送信号。
1.主机首先产生START信号;
2.然后紧跟着发送一个从机地址,注意此时该地址的R/W位为0,表明是向从机写命令,
通知从机,主机要读的地址;
3.这时候主机等待从机的应答信号(ACK);
4.当主机收到应答信号时,发送要访问的地址,继续等待从机的应答信号;
5.当主机收到应答信号后,主机要改变通信模式(主机将由发送变为接收,从机将由接收变
为发送)所以主机重新发送一个开始start信号,然后紧跟着发送一个从机地址,注意此时该地址的R/W位为1,表明将
主机设置成接收模式开始读取数据;
6.这时候主机等待从机的应答信号,当主机收到应答信号时,就可以接收n个字节的数据,
当接收完成后,主机发送非应答信号(NACK),表示不再接收数据;
7.主机进而产生停止信号,结束传送过程。
通过使用iic读写eeprom用逻辑分析仪抓信号并分析。
1. iic写数据
通过iic往eeprom的0x0100地址写两个字节的数据,数据为“0x66 0x55”.使用的是16K byte的eeprom,字节的寻址范围为:0~0x3fff,所以word address有两个字节。
图7 iic读数据信号抓包
下图为eeprom厂家的datasheet里面提供的 “Device address”说明,eeprom厂家规定读写数据区域的地址bit7~ bit4为1010,可配置bit为bit3~bit1,也就是说一个iic总线上最多可挂8个eeprom。
注:bit7~bit4的特殊约定,只是eeprom厂家做的功能限制,并不是iic协议的限制。
图8 eeprom地址表
我们把图7中的数据包放大来看,如下图:
图9 Device address & R/W字节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SDA的数据信号在SCL的高电平脉冲期间保持稳定,在SCL的低电平脉冲期间进行bit数据“0”和“1”的切换。
2、iic读数据
通过iic从eeprom的0x0100地址读取两个字节。
图10 iic读数据信号抓包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iic读过程一共发起了两个start信号,第一个start信号(图中第1个绿色圆点处),SDA上发送了Device address & Write字节以及word address, 第二个start信号(图中第2个绿色圆点处),发送了Device address & Read字节,然后就开始接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