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V神发表了一篇文章并提出soulbound token(SBT)概念,5月份,又联合撰写了一篇《去中心化社会:找寻 Web3 的灵魂》,让「去中心化社会」和「SBT」概念在大熊市又爆火一波。
SBT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在概念到应用的路上都有哪些阻碍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SBT,soulbound token,可译为灵魂绑定代币。
web3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各种金融产品及其衍生物已经构建出一个丰富的生态,但目前所有链上行为都是基于钱包地址这套账户系统展开的,与「人」的绑定关系较弱。
然而交易的经济价值是由人及其社会关系产生的,由于web3缺乏代表这种社交身份的组件,致使人们的“社会价值”无法在web3经济系统中得到映射。
SBT就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诞生的概念,它是一种指向灵魂的行为认证和资质认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叫token,但却与可在市场上交易的token不同,主要区别有两点:
那么,拥有这些属性的token能做什么,有什么功能和价值呢?
SBT在web3中充当「身份证+资质卡」的功能,一切需要资质校验的场景都可以用到它,例如:
艺术家可以使用他们的「灵魂」来发布NFT,该「灵魂」拥有的SBT越多,越有助于他人对艺术家身份的辨别;
招聘时可以验证对方是否持有某大学授予的学业SBT来验证求职者身份;
信誉优质者可以提供自己的诚信SBT获得无抵押贷款;
项目方通过验证社区成员SBT来识别其是否符合奖励条件、具备治理资格
这些SBT可由任何一方发起,可是如何让第三方认同你发放的SBT的价值呢?如何让SBT价值获得大众的共识?
未来大家的web3钱包中,可能持有成千上万个SBT,有学校为你发的毕业证、参与马拉松的纪念章、AAVE早期贡献者、ENS空投获得者、社区深度参与者徽章等等,我们将这些SBT以“数据来源链上还是链下”为标准分为两类:
在这里,我们仅讨论数据来源链上部分。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获得过ENS空投」就是一个SBT,拥有这个SBT代表你可能是一个愿意探索早期项目的用户,若有新项目上线想找一群人来测试,你就可能因这个SBT被选中。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过哪些行为才符合空投资格呢?这个目前是由项目方决定的,像ENS空投规则就是这样的:
空投将分配给曾经注册过或目前有效的「.eth」二级域名注册地址,空投权重主要按账户而非域名数量计算,公式为 0.27 乘以至少持有 1 个 ENS 域名的天数,再加上 0.067 乘以距离域名到期的天数(最多 8 年),如果账户额外设置了反向解析,则会将上述结果再乘以 2。
所以说,如果你有「获得过ENS空投」这个SBT,就意味着你的链上行为符合某一套「规则」。
当然,你的链上行为已是既定事实,无论给不给你发SBT,你都是一个「愿意探索早期项目的灵魂」,SBT只是给你又盖了个章、加了个tag。
同理「DeFi大户」「NFT巨鲸」「资深gamefi玩家」这些都是我们对符合某一规则的地址加的tag,这个规则人人都可定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市场来选择什么规则是共识最强的。
基于此,这个规则就一定不能由项目方创建,而是任何主体都可创建,再交给大众选择。有点类似于现在的Dune,人人都可创建desk,收藏最多的即可视为最好用的。未来的SBT规则也有可能是这种形式,人人可按照自己创建的规则发放SBT,被开发者/分析师们调用/使用最多的,即可视为共识最强的。
这只是一个预测,要想实现还道阻且长,需要数据服务方提供解构更多链上数据、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库、需要有更好用的前端数据筛选工具等等。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自SBT概念诞生以来,web3 builder 们都有过哪些探索。
从 ethereum magicians 上可以看到,与SBT主题相关的提案一共有3个,按时间排序如下:
该提案提出了一套新的API接口标准——ABT(账户绑定代币),在这套标准中,ABT没有转移功能(强调 ownership 概念),但有铸造、分配、撤销和跟踪功能。和SBT一样,它们的初衷都是将 token 绑定在某个「唯一主体」上,只不过「灵魂」有点虚幻,目前链上数据分析能力无法辨别哪些账户是属于同一个灵魂的,而「账户绑定」就容易实现多了。
该提案由TimDaub发起,提案讨论区非常活跃,有人认为没必要搞一套新标准,NFT(ERC-721)阉割掉 transfer
功能或者锁定 OwnerOf
就可以实现,有人说“不可转让”这个特性是针对human的不应该针对账户,因为一个human可以拥有很多账户……后来,大家发现他们想定义的已经不是ownership这么简单了,而是一个需要双方同意的类似mintWithPermission
的功能。它不像ERC-20或ERC721,owner 拥有token的绝对控制权,而是使用权、获利、转让、借出、销毁、再混合等多种权利的分配、交叉。
目前,TimDaub已经实现了mintWithPermission
函数。
该提案由Micah Zoltu提出,他认为,SBT应该绑定在另一个NFT上,且不可转让(笔者注:这里应该指不能在NFT之间转让,但并没有对被绑定的NFT是可以被转让进行说明):
// ERC-5114
function ownerOf(uint256 index)
external view returns (
address nftAddress,
uint256 nftTokenId);
这套标准的逻辑依据有3点:
该提案是TimDaub 在SBT 标准定义方向的又一次尝试,不过这次他的目标更加清晰:一套最简洁、向后兼容的SBT标准,让钱包可以从合约层面简单的判断该token是否可转让。
目前该提案已提交,可以在Github上看到具体内容。
除了在代码实现层面的一些探索,应用侧也涌现出很多新的想法,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链上数据结构不清晰,大都经过hash处理,并且数据量还很庞大,这给数据读取、索引带来很大麻烦,并且目前除了EVM兼容链,还有很多异构链,每条链上又有很多应用……单是读取数据这一步,就将绝大多数开发者拦在门外。
开发者们需要一套API、SDK来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SBT作为代表一套数据标准的tag,也需要丰富的数据库做支撑。
相关项目有:The Graph、SubQuery、Infrua、Quicknode、Alchemy、Chainbase、Unifra、Blockvesion等
包括签到系统、任务系统、信誉/声誉系统等
此类项目可以按“是否已经发生”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励你去做某件事,例如参加AMA、添加流动性就可以去claim一个NFT;一种是给你已经做过的事发放徽章,例如你领取过ENS空投就可以claim一个NFT。主要就是以上两种,只不过项目的叙事逻辑、产品形态会有所不同。
相关项目有:Project Galaxy、POAP、DegenScore、Reputation DAO、NOOX、ARCx、Contri.build、DAOU、Def Network、Coordinate、Karma等
这里主要指无抵押借贷和信用贷,和“信誉系统”有点重合,在这里主要把其金融属性拎出来讲。
目前看到这类项目还没有完全做到“无抵押”,在产品流程上还是需要抵押一定的token来启动贷款,除此之外,还缺少对贷款方失信的清算措施。
相关项目有:Sublime、Atlendis Protocol等
SBT 目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将会是未来web3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但同时也有着不少问题等待 Web3 建设者们去挑战:
V神提出的去中心化社会(DeSoc)为web3 builder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对DeSoc一些细节和实例的描述,仿佛让我们在打开门瞬间的眩晕中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样子,有冲天的藤蔓、猎食的巨龙、蓝绿色的海洋……有一辆通往web3摆渡车,但这辆车又破又慢哐哐作响,我们要边走边修,提升速度、增加座椅,绿皮变高铁,承载更多builder到新世界!